y=f(x):知识体系

已经会用的;

在学习的;

感兴趣的。

个人知识体系大概就由这三类(会的;在学的;感兴趣的)构成的知识树吧。

从结论说过程:个人知识体系规划

思考方式:输入(Input)-处理(Program)-输出(Output)
即对应函数\(y=f(x)\)。从需求集合X出发,通过函数关系function处理,输出结果集合Y。

体系规划设计理由

现阶段的人类世界,可以简单划分为工具(工具以机器为主)。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未来应该是机器人(依旧是工具)的社会组成趋势。
人和人之间有信息差(地理位置、学历、经历、能力等原因),人与机器人之间有信息差、机器人与机器人间也有信息差。正是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差距,所以有弥补差距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
人们对未来的期待都是美好的。为了美好的未来,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想办法弥补这客观存在的信息差。

如何满足客观存在的为了美好未来提高自我的需求?即弥补因诸多因素产生的信息差。
有差距(需求),那么就需要内容给填补上。内容创作、内容管理、内容共享(有偿或无偿共享)
把内容看作人类生存所需的一种资源,那么就可以抽象为资源分配问题(分配中的推荐算法)。

需求能被满足的技术支撑

  1. 电子产品的设备支撑——物理支撑
    电脑、手机、平板、汽车等设备工具是现阶段的日常设备工具(Device&Tool),也是现阶段美好生活的支撑。设想未来,它们应该更智能,更聪明。
    有用、好用、真得好用用户粘性的三层含义:
  • 需求功能可以实现
  • 功能学习成本低
  • 同类中最优
    所以,电子产品在未来的生活中只会多不会少。
    电子产品:硬件+软件(应用和操作系统归为此类)
  1. 内容创作者——信息源
    电子设备制造好了,需要往里面输入内容。智能设备时代,可能都是机器自我学习了。但最开始输入的有用信息还是需要人为创作。所以内容需要有个择优的过程。

  2. 需求存在的浅显行业
    设备有了、内容有了,我们需要有回报效益。于是内容的去向和获利是个问题?到需求处去,到行业的具体需求中去。
  • 娱乐:视频、音频、图片和文章等等业务。
  • 社交:交流是不可少的需求
  • 教育:谁不愿意接受优秀的教育资源?
  • 医疗:谁不愿意接受优秀的医疗资源?
  • 旅行:谁不愿意接受观赏的旅游资源?

理论支撑(即所学习的)

比起硬件,个人更适合软件方向。依据电子产品:硬件+软件的粗暴定义,下面会对软件部分进行细化:

1. 操作系统层

使用较多的是Windows、Andorid、Linux。至于Mac和iOS苹果系和其他机器人操作系统,暂时不会接触。这三个应该还要玩很长一段时间。

2. 数据库和数据结构

数据-信息。我们想要知道的是信息,但数据是我们在电子设备中对信息的表达。(MySql为主)

3. 计算机语言

每一种计算机语言都很优秀,只是适不适合自己而已。
个人习惯:Python;C/C++;Java(Java已经快生灰了)
熟悉上面三种后,可能选学JavaScript、Scala和Golang(只是学习思想,开发不一定用到)

4.软件工程——标准化

标准化是多人协作的基石。现在已经不是从前刀耕火种时代,一个项目不在是个人能力,要讲Team团队。

5.应用程序——实现它

你学这么多,到底什么干嘛?Talk is weak,show me the code。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少罗嗦,有想法就实现它。当然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行业价值。
(定位和导航???)

6.计算机网络

以前是桌面单机的应用为主流,现在不能联网或者支持云服务的应用越来越少。2019年,正值4G和5G网络交替之年。所以,网络部分只会越来越重要。
2G:简单文本和表情符号
3G:图片和低画质视频——较小数据流
4G:高清视频、实时视频(包括直播)——较大数据流
5G:谁知道会怎么样?

7.去本地应用化——网络技术升级对硬件端的减压

从微信小程序说起。之前的开发都是以本地应用为主,软件都需要下载安装到本地,对硬件存储设备形成依赖。软件随着版本迭代和优化,安装体积越来越大,需要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
微信小程序的出现,使得去桌面应用又被关注起来。(谷歌的CHrome OS在国内没引起太大的反响)。

现在和之前都是:数据-服务器-网络-本地应用的业务链。
以后可能是:数据-云端-Web端(小程序)。
避免了不安装本地应用就不能访问我们需要的数据尴尬情况。所以,我挺支持去本地应用的我们需要的是数据而不是应用,本质上我们需要的是数据背后的信息。
(当然需要数据流的标准化统一以及大厂的推动。不然谁会愿意放弃自己形成的某个方向上的信息垄断呢?)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amkery/p/11894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