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第二天!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652666/article/details/102672108

标题条件与循环

if 语句

age = 3
if age >= 18: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adult')
else: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teenager')

else/elif 语句

age = 3
if age >= 18:
    print('adult')
el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se:
    print('kid')

可以有零个或多个 elif 部分,以及一个可选的 else 部分。 关键字 ‘elif’ 是 ‘else if’ 的缩写,适合用于避免过多的缩进。 一个 if … elif … elif … 序列可以看作是其他语言中的 switch 或 case 语句的替代。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
只要x是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如下:

if x:
    print('True')

for 语句

Python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in循环,依次把list或tuple中的每个元素迭代出来,如下:

names = ['喜羊羊', '美羊羊', '懒羊羊']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结果:
喜羊羊
美羊羊
懒羊羊
for x in …循环就是把每个元素代入变量x,然后执行缩进块的语句。

range() 函数

 a = ['Mary', 'had', 'a', 'little', 'lamb']
 for i in range(len(a)):
     print(i, a[i])

结果如下:
0 Mary
1 had
2 a
3 little
4 lamb
range() 所返回的对象在许多方面表现得像一个列表,但实际上却并不是。此对象会在你迭代它时基于所希望的序列返回连续的项,但它没有真正生成列表,这样就能节省空间。

while循环

第二种循环是while循环,只要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退出循环。比如我们要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

sum = 0
n = 99
while n > 0:
    sum = sum + n
    n = n - 2
print(sum)

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得到结果:2500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

break 语句用于跳出最近的 for 或 while 循环。
continue 语句表示继续循环中的下一次迭代。

n = 1
while n <= 100:
    if n > 10: 
        break 
    print(n)
    n = n + 1
print('END')

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END

n = 0
while n < 10:
    n = n + 1
    if n % 2 == 0: 
        continue 
    print(n)

结果如下:
1
3
5
7
9

循环是让计算机做重复任务的有效的方法。
break语句可以在循环过程中直接退出循环,而continue语句可以提前结束本轮循环,并直接开始下一轮循环。这两个语句通常都必须配合if语句使用。

pass 语句

Python pass是空语句,是为了保持程序结构的完整性。
pass 不做任何事情,一般用做占位语句,如下: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7659374 查看本文章
for letter in 'Everybody': 
   if letter == 'o':
      pass
      print ('执行 pass 块')
   print ('当前字母 :', letter)
 
print ("Good bye!")

结果如下:
当前字母 : E
当前字母 : v
当前字母 : e
当前字母 : r
当前字母 : y
当前字母 : b
执行 pass 块
当前字母 : o
当前字母 : d
当前字母 : y
Good bye!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明天一起加油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5652666/article/details/10267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