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Unix、Mac不同操作系统的换行问题-剖析回车符\r和换行符\n

  在计算机还没有出现之前,有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Teletype Model 33,Linux/Unix下的tty概念也来自于此)的玩意,每秒钟可以打10个字符。但是它有一个问题,就是打完一行换行的时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两个字符。要是在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传过来,那么这个字符将丢失。
  于是,研制人员想了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在每行后面加两个表示结束的字符。一个叫做“回车”,告诉打字机把打印头定位在左边界;另一个叫做“换行”,告诉打字机把纸向下移一行。这就是“换行”和“回车”的来历,从它们的英语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后来,计算机发明了,这两个概念也就被般到了计算机上。那时,存储器很贵,一些科学家认为在每行结尾加两个字符太浪费了,加一个就可以。于是,就出现了分歧。

一、概念:

换行符‘\n’回车符‘\r

(1)'\r' 回车,回到当前行的行首,而不会换到下一行,如果接着输出的话,本行以前的内容会被逐一覆盖; ---ASCII 10 换行(newline)

(2)'\n' 换行,换到当前位置的下一行,而不会回到行首; ---   ASCII 13 回车(return)

键盘上的Enter实际上是回车换行符

二、应用:

(1)在微软的MS-DOS和Windows中,使用“回车CR('\r')”和“换行LF('\n')”两个字符作为换行符;

(2)Windows系统里面,每行结尾是 回车+换行(CR+LF),即“\r\n”;

(3)Unix系统里,每行结尾只有 换行CR,即“\n”;

(4)Mac系统里,每行结尾是 回车CR 即'\r'。

二、影响:

(1)一个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统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开的话,所有文字会变成一行;

(2)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开的话,在每行的结尾可能会多出一个^M符号,回车符只会作为控制字符("^M")显示,不发生回车的操作。

(3)Linux保存的文件在windows上用记事本看的话会出现黑点。

四、可以相互转换:

在linux下,命令unix2dos 是把linux文件格式转换成windows文件格式,命令dos2unix 是把windows格式转换成linux文件格式。在不同平台间使用FTP软件传送文件时, 在ascii文本模式传输模式下, 一些FTP客户端程序会自动对换行格式进行转换. 经过这种传输的文件字节数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你不想ftp修改原文件, 可以使用bin模式(二进制模式)传输文本。 一个程序在windows上运行就生成CR/LF换行格式的文本文件,而在Linux上运行就生成LF格式换行的文本文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7445903/article/details/8497437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