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化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近这半年多做的最多的就是解决性能的问题,当然也包括其他类型的技术支持类问题,如何总结过去继而在未来的工作中提高自己呢?以下我从个ppt幻灯片说起。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如果我们在解决问题后总结一下解决的过程和经验,总会发现如果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这个方面多花点功夫,那么很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这也使我想起了读中学时在一本杂志中看到的一段话“若无必要,勿增实体——奥多姆剃刀”。记得在高中的一次班会总结时我曾经借用过这句话,意思是我们在解题是没必要把以往的经验都附加到当前问题上遮盖了问题的本质,误导了你解题的思路。这就如同我们买个手机一样,打开包装盒第一件事是什么?肯定是装上电池开机先用一下(而不是先看说明书),至于怎么用肯定是根据自己以往使用手机的经验摸索,是在摸索不到了才看看说明书,这就是我们总是从实用的角度根据以往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至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好坏,我们这里不展开讨论如果单独写一个《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读书笔记来说明,总的来说这样做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如果解决的问题比较特殊而且要求你在短期内确定问题并解决的话,那么凭着经验上来就三下五除二干起来,肯定不大合适,而且有时还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对生产系统问题的处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我们继续看

解决问题的七个步骤:

        step1:陈述问题

        step2:分析问题(问题树)

        step3:去掉所有非关键问题(漏斗法)

        step4: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step5:进行关键分析

        step6:综合调查结果,并构建论证

        step7:讲述来龙去脉:在沟通文件中将数据及论证联系起来



        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解决问题时多数太过匆忙,会漏掉几个步骤这对于一些小问题影响不大,但对于日常的系统技术支持而言就大不一样了,如果少了一些关键步骤,那么你的经验就很难与别人分享,结果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到处去解决问题,有时同样的问题要处理很多遍,而对于解决该类问题没有太多经验的人则无法获得锻炼的机会,除非解决问题的人走了或者太忙无暇顾及时才会去承担一部分工作。这个问题值得反思!我个人觉得除了要遵循上面步骤的思想之外还要参考PDCA循环(戴明环),P——计划,策划(Plan);D——实施,执行(Do);C——确认,检查,反省(Check);A——处置,改善(Action)。在不断的循环执行中提升工作的成果。

      

        其实我们解决时首要的任务时对问题的准确了解——避免盲人摸象,解决性能问题就和解决路上堵车问题一样,其实只要疏导和处理个别关键地方整条路就通畅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k1121.iteye.com/blog/127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