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1024|我学开发这一年|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691058/article/details/10264674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冬复历春,弹指间距离上一个1024已经过去一年,犹记得去年的1024那段日子,大一的我正苦恼于《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编程入门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是从c语言课上才了解到了程序员们对数字1024的执着,关于程序员的1024,说法不一,我更倾向于"1G=1024M,而1G又与1级谐音,故有一级棒的意思。"一年的时光,从跌跌撞撞,到渐行渐远,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邓超在《银河补习班》中对儿子说道:"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那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前端,全栈,UI设计,虚拟现实,算法工程师……眼花缭乱的岗位也曾让我对今后的发展规划犹豫过,更迷茫过,也是经过很多的尝试,最终再次明确了要走后段开发这条路。我会一条路走到黑。

大学时代

吴军在《大学之路》中阐述关于东西方人对大学的不同认识:东方人的思想是:“大学一定要上,以后才能有体面的生活。” 西方人认为,大学是某种职业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想从事这些行业,不上大学也完全可以。" 在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被大人们灌输前一种思想,在潜意识里也接受了这种看法。现在,我已经体验了一整年的大学时光,有时候静下来想一想,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大学生活怎样度过是取决于自己的,在社交,旅游,游戏,憧憬中,选择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意义。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个周末早晨,虽然醒了,但是并不想起床。精神与肉体对抗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又不能放任这种惰性不管,反而应该自我约束。就好像灵魂不能超脱肉体就很难摆脱命运一样。

关于大学的一些真实情况是:在学习的初期,一个好的学长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胜过你的老师。这些学长们(这里说的是在某些领域有突出能力的,而不是泛泛而谈)都是和你一样过来的,他们更了解你的痛点,能够给予的帮助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而志同道合的朋友会使你不至那么孤单(但我想,找到一个和自己三观相近的朋友也是可遇不可求),做技术本身就是一条很寂寞很孤独的道路,但恰恰是这样的孤独与寂寞,才能锻炼以后坚韧的心态。所以有些时候换一种思维去思考这些问题,就会豁然很多。导师的角色更多是一个监督者,有学生抱怨大学的老师们知识广而不精,学术水平堪忧,脱离一线多年,对于各项技术也只能泛泛而谈。对于这种现象接受这一现状是个明智的选择。我的看法是,如果一个老师能够做到倾听学生的困难和痛点,包括学术上的或者生活上的,并积极的协助解决,那么这个老师已然非常的称职。 所以在学习上态度一定要放端正,做事一定要勤勉一点,凡事能靠自己的就不要去麻烦别人。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千万不要去指望老师,依赖学长。如果真要说些什么的话,还是希望导师们真的应该多去关注一下自己学生的心里健康,因为你的一点点关怀有时候会让学生心里非常的温暖,做事也会动力满满。另外,对学生严一点没关系,但是请一定要一视同仁,一碗水要端平,有时候一种特例的针对,很有可能就让某个学生的心态崩了。所以也不要指望老师能够随时重视你,如果真的想获得老师的重视,只能凭实力拿出一些成绩来。大部分时间老师都不管你,这是很常见的。千万不要太看重自己,不要太看重得失,机会总是有的,只要你不放弃。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求学者,带着家庭的期望,安安稳稳把本科阶段熬过去,一切都好说。没有必要去和老师硬刚,这没有一点好处,学会谦虚和适当的低头永远都不吃亏。

学习的过程,其实跟老师讲的差不多少,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迷茫到熟知,继续迷茫,继续熟知的过程(哲学里管这个叫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有些东西,看不懂,学不会是很正常的,过段时间再回头看以前遇到的问题,反而解决起来就不是那么的难,因为你在成长,你在积累,所以有些问题,过段时间就迎刃而解了。只要你有足够的付出,不必担心学不会之类的东西。前辈们说,学技术第一年是最苦的,坚持下来,你的前景会很广阔,坚持不下来,你就会被淘汰,学习的东西越多,掌握的东西越多,你的价值会越高,公司给你的薪资也就会越高。其他的,不多说了,只能靠自己去经历。

谈谈大学社交,上了大学后我很自觉的关了抖音和快手,这类软件太能占据生活的空闲时间了。现在的老年人都喜欢用微信,我也是。而值得我主动去要微信号的,也只有一些专业课的老师和在某些技术领域比我强的校友和博客网友了。努力的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社交方式。当别人有需求时,你会发现,根本不用去进行多余的社交,他们其实自己也会找到你的,因为你有价值。而身边真的有些人一到大学,恨不得把整个专业的人都认识一遍,虽然说多一条朋友多一条路,但这样刻意的去结识一些朋友会不会都只是一些泛泛之交?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必太张扬,是花自然香。

于我而言,目前的大学规划是分三部分:第一步,足够的知识储备。大学前两年半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学习技术,多看书,参加编程类竞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搞对象,不加社团,不搞兼职,不扯犊子。第二步,积极实践。大量代码实践,独立完成一些企业级项目。第三步,找工作。第一步是最重要,最漫长,最辛苦的,我猜想也会是很多人都忽略的,总想着一步登天,幻想着自己的自命不凡。殊不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装是装不出来的。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一万小时定律也不是没有道理。

生活态度

前段时间,微博流行一个词叫"被动佛系",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做一条咸鱼呢?他们并不是无所谓,更多的是无能为力,对暂时的生活失去了掌控力,所以陷入自我麻痹,觉得自己对一切失去了兴趣。我记得之前宿舍闲谈时聊到过这个话题,一个不可否认的观点是,当我们走出校门,甚至穷尽一生,想要追逐的终点,不过是一些的起点。人与人之间其实是不同的,家境遭遇,受教育能力,父母重视程度,个人的见识等等,我们应该正视这些差异。纵然说我们的天花板和人生高度其实已经被局限,我们也应该积极乐观的去努力触碰自己的天花板,当你努力向上走,不断提升自己时才会更真切的感受到,上面的风景是真的不一样。假如你现在正处于一个生活小低谷期,也不要灰心着急, 每天在舒适区往上走一点点 一点点 日积月累,好运总会为你扎堆而来。

生活绝非编码,关上电脑之后,能够积极拥抱生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技术的其实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专业的圈子里,对自己目前从事的领域夸夸其谈,而对其他的领域都是漠不关心,要不然怎么说程序员们情商低呢?编码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生活的幸福才是人生的目的。热爱与激情或许只能算是个加速剂?现实中,身边从事编程的人其实不多,我们的专业其实也更偏向于影视制作方面。我也深知自己算是为数不多的异类,所以与朋友交往中,我都刻意回避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而是积极去寻找交集,不会有人闲得无聊去听你巴拉巴拉一些技术名词,显得你有多么能力超群一样。所以遇到学摄影朋友的就稍微去聊聊摄影,遇到考研的朋友就给他们一些鼓励,在专业领域外更应该放低姿态,千万不能关起门来搞技术。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我想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潜意识里其实更向往古代的诗风田园生活,无奈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换个角度讲,也算是生不逢时。有一小群社会的精英阶层,不断的推动着世界的变革,拉动着社会的发展。而更多个我们,则是被社会的变迁推着走。起落是无常,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在浮躁的环境中沉淀下来专心做事。一个建议是,趁着大学时光还来得及,多看书,当你看的书越多,你越知道自己要看什么书。(关于读书,如果是做技术的,建议直接看大佬级人物写的知名著作或者外文直译本,国内一些不知名人士写的著作直接pass掉;如果不做技术,建议少看一些毒鸡汤…)

健康很重要。两个月前,一个朋友被追尾,头部轻伤,见到我就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了一大堆,总的意思就是:活着真好。一生中会有很多东西都是当我们失去了才懊悔不已。有些我们已经无力挽回,有些趁着还没有失去,我们可以及时止损。所幸,健康的身体属于后者。很多学校现在可能都有"校园跑"这类的软件,搞得许多学生苦不堪言。它甚至为你的跑步里程设立了等级,很多时候看到最高等级Lv12飘然归隐。心里都挺难受的,飘然归隐…等跑够一千二百公里那天,它意味着大学时光已经结束了,我还想象不出和室友分别的画面。很多人一定都坚持不到这个等级,希望自己可以善始善终,生活需要仪式感,飘然归隐就飘然归隐。

就写到这里吧,一年只是漫长道路上的一个起点,未来究竟怎样还是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1024程序员节,加油。

愿我们都能 以梦为码,不负韶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691058/article/details/10264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