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date(Stage5):Kudu入门_项目介绍_ CDH搭建

Kudu

1. 什么是 Kudu

导读
  1. Kudu 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2. Kudu 在大数据平台中的位置在哪?

  3. Kudu 用什么样的设计, 才能满足其设计目标?

  4. Kudu 中有什么集群角色?

1.1. Kudu 的应用场景

现代大数据的应用场景

例如现在要做一个类似物联网的项目, 可能是对某个工厂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

项目特点
  1. 数据量大

    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 就是这些设备可能很多, 其所产生的事件记录可能也很大, 所以需要对设备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话, 需要使用一些大数据的组件和功能

    20190606003709
  2. 流式处理

    因为数据是事件, 事件是一个一个来的, 并且如果快速查看结果的话, 必须使用流计算来处理这些数据

  3. 数据需要存储

    最终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所以数据要先有一个地方存, 后再通过可视化平台去分析和处理

    20190606004158
对存储层的要求

这样的一个流计算系统, 需要对数据进行什么样的处理呢?

  1. 要能够及时的看到最近的数据, 判断系统是否有异常

  2. 要能够扫描历史数据, 从而改进设备和流程

所以对数据存储层就有可能进行如下的操作

  1. 逐行插入, 因为数据是一行一行来的, 要想及时看到, 就需要来一行插入一行

  2. 低延迟随机读取, 如果想分析某台设备的信息, 就需要在数据集中随机读取某一个设备的事件记录

  3. 快速分析和扫描, 数据分析师需要快速的得到结论, 执行一行 SQL 等上十天是不行的

方案一: 使用  Spark Streaming 配合  HDFS 存储

总结一下需求

  • 实时处理, Spark Streaming

  • 大数据存储, HDFS

  • 使用 Kafka 过渡数据

20190606005650

但是这样的方案有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就是速度机器之慢, 因为 HDFS 不擅长存储小文件, 而通过流处理直接写入 HDFS 的话, 会产生非常大量的小文件, 扫描性能十分的差

方案二:  HDFS +  compaction

上面方案的问题是大量小文件的查询是非常低效的, 所以可以将这些小文件压缩合并起来

20190606023831

但是这样的处理方案也有很多问题

  • 一个文件只有不再活跃时才能合并

  • 不能将覆盖的结果放回原来的位置

所以一般在流式系统中进行小文件合并的话, 需要将数据放在一个新的目录中, 让 Hive/Impala 指向新的位置, 再清理老的位置

方案三:  HBase +  HDFS

前面的方案都不够舒服, 主要原因是因为一直在强迫 HDFS 做它并不擅长的事情, 对于实时的数据存储, 谁更适合呢? HBase 好像更合适一些, 虽然 HBase 适合实时的低延迟的数据村醋, 但是对于历史的大规模数据的分析和扫描性能是比较差的, 所以还要结合 HDFS 和 Parquet 来做这件事

20190606025028

因为 HBase 不擅长离线数据分析, 所以在一定的条件触发下, 需要将 HBase 中的数据写入 HDFS 中的 Parquet 文件中, 以便支持离线数据分析, 但是这种方案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 维护特别复杂, 因为需要在不同的存储间复制数据

  • 难以进行统一的查询, 因为实时数据和离线数据不在同一个地方

这种方案, 也称之为 Lambda, 分为实时层和批处理层, 通过这些这么复杂的方案, 其实想做的就是一件事, 流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查询

方案四:  Kudu

Kudu 声称在扫描性能上, 媲美 HDFS 上的 Parquet. 在随机读写性能上, 媲美 HBase. 所以将存储存替换为 Kudu, 理论上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了.

20190606025824
总结

对于实时流式数据处理, SparkFlinkStorm 等工具提供了计算上的支持, 但是它们都需要依赖外部的存储系统, 对存储系统的要求会比较高一些, 要满足如下的特点

  • 支持逐行插入

  • 支持更新

  • 低延迟随机读取

  • 快速分析和扫描

1.2. Kudu 和其它存储工具的对比

导读
  1. OLAP 和 OLTP

  2. 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

  3. Kudu 和 MySQL 的区别

  4. Kudu 和 HBase 的区别

OLAP 和  OLTP

广义来讲, 数据库分为 OLTP 和 OLAP。

数据处理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联机事务处理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TP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主要应用,主要是基本的、日常的事务处理,例如银行交易。OLAP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并且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 

OLTP 系统强调数据库内存效率,强调内存各种指标的命令率,强调绑定变量,强调并发操作;
OLAP 系统则强调数据分析,强调SQL执行市场,强调磁盘I/O,强调分区等。

20190606125557
  • OLTP

    先举个栗子, 在电商网站中, 经常见到一个功能 - "我的订单", 这个功能再查询数据的时候, 是查询的某一个用户的数据, 并不是批量的数据

    OLTP 需要做的事情是

    1. 快速插入和更新

    2. 精确查询

    所以 OLTP 并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大规模的扫描和分析, 所以它的扫描性能并不好, 它主要是用于对响应速度和数据完整性很高的在线服务应用中

  • OLAP

    OLAP 和 OLTP 的场景不同, OLAP 主要服务于分析型应用, 其一般是批量加载数据, 如果出错了, 重新查询即可

  • 总结

    • OLTP 随机访问能力比较强, 批量扫描比较差

    • OLAP 擅长大规模批量数据加载, 对于随机访问的能力则比较差

    • 大数据系统中, 往往从 OLTP 数据库中 ETL 放入 OLAP 数据库中, 然后做分析和处理

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

行式和列式是不同的存储方式, 其大致如下

20190606132236
  • 行式存储

    行式一般用做于 OLTP, 例如我的订单, 那不仅要看到订单, 还要看到收货地址, 付款信息, 派送信息等, 所以 OLTP 一般是倾向于获取整行所有列的信息

  • 列式存储

    而分析平台就不太一样了, 例如分析销售额, 那可能只对销售额这一列感兴趣, 所以按照列存储, 只获取需要的列, 这样能减少数据的读取量

存储模型
结构
  • Kudu 的存储模型是有结构的表

  • OLTP 中代表性的 MySQLOracle 模型是有结构的表

  • HBase 是看起来像是表一样的 Key-Value 型数据, Key 是 RowKey 和列簇的组合, Value 是具体的值

主键
  • Kudu 采用了 Raft 协议, 所以 Kudu 的表中有唯一主键

  • 关系型数据库也有唯一主键

  • HBase 的 RowKey 并不是唯一主键

事务支持
  1. Kudu 缺少跨行的 ACID 事务

  2. 关系型数据库大多在单机上是可以支持 ACID 事务的

性能
  • Kudu 的随机读写速度目标是和 HBase 相似, 但是这个目标建立在使用 SSD 基础之上

  • Kudu 的批量查询性能目标是比 HDFS 上的 Parquet 慢两倍以内

硬件需求
  • Hadoop 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的减少硬件依赖, 使用更廉价的机器, 配置机械硬盘

  • Kudu 的时代 SSD 已经比较常见了, 能够做更多的磁盘操作和内存操作

  • Hadoop 不太能发挥比较好的硬件的能力, 而 Kudu 为了大内存和 SSD 而设计, 所以 Kudu 对硬件的需求会更大一些

1.3. Kudu 的设计和结构

导读
  1. Kudu 是什么

  2. Kudu 的整体设计

  3. Kudu 的角色

  4. Kudu 的概念

Kudu 是什么
HDFS 上的数据分析

HDFS 是一种能够非常高效的进行数据分析的存储引擎

  • HDFS 有很多支持压缩的列式存储的文件格式, 性能很好, 例如 Parquet 和 ORC

  • HDFS 本身支持并行

HBase 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插入和读取

HBase 主要用于完成一些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

  • HBase 能够以极高的吞吐量来进行数据存储, 无论是批量加载, 还是大量 put

  • HBase 能够对主键进行非常高效的扫描, 因为其根据主键进行排序和维护

  • 但是对于主键以外的列进行扫描则性能会比较差

Kudu 的设计目标

Kudu 最初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新的存储引擎, 可以进行快速的数据分析, 又可以进行高效的数据随机插入, 这样就能简化数据从源端到 Hadoop 中可以用于被分析的过程, 所以有如下的一些设计目标

  • 尽可能快速的扫描, 达到 HDFS 中 Parquet 的二分之一速度

  • 尽可能的支持随机读写, 达到 1ms 的响应时间

  • 列式存储

  • 支持 NoSQL 样式的 API, 例如 putgetdeletescan

总体设计
  • Kudu 不支持 SQL

    Kudu 和 Impala 都是 Cloudera 的项目, 所以 Kudu 不打算自己实现 SQL 的解析和执行计划, 而是选择放在 Impala 中实现, 这两个东西配合来完成任务

    Kudu 的底层是一个基于表的引擎, 但是提供了 NoSQL 的 API

  • Kudu 中存储两类的数据

    • Kudu 存储自己的元信息, 例如表名, 列名, 列类型

    • Kudu 当然也有存放表中的数据

    这两种数据都存储在 tablet 中

  • Master server

    存储元数据的 tablet 由 Master server 管理

  • Tablet server

    存储表中数据的 tablet 由不同的 Tablet server 管理

  • tablet

    Master server 和 Tablet server 都是以 tablet 作为存储形式来存储数据的, 一个 tablet 通常由一个 Leader 和两个 Follower 组成, 这些角色分布的不同的服务器中

    20190607011022
Master server
20190607004622
  • Master server 中存储的其实也就是一个 tablet, 这个 tablet 中存储系统的元数据, 所以 Kudu 无需依赖 Hive

  • 客户端访问某一张表的某一部分数据时, 会先询问 Master server, 获取这个数据的位置, 去对应位置获取或者存储数据

  • 虽然 Master 比较重要, 但是其承担的职责并不多, 数据量也不大, 所以为了增进效率, 这个 tablet 会存储在内存中

  • 生产环境中通常会使用多个 Master server 来保证可用性

Tablet server
20190607010016
  • Tablet server 中也是 tablet, 但是其中存储的是表数据

  • Tablet server 的任务非常繁重, 其负责和数据相关的所有操作, 包括存储, 访问, 压缩, 其还负责将数据复制到其它机器

  • 因为 Tablet server 特殊的结构, 其任务过于繁重, 所以有如下的限制

    • Kudu 最多支持 300 个服务器, 建议 Tablet server 最多不超过 100 个

    • 建议每个 Tablet server 至多包含 2000 个 tablet (包含 Follower)

    • 建议每个表在每个 Tablet server 中至多包含 60 个 tablet (包含 Follower)

    • 每个 Tablet server 至多管理 8TB 数据

    • 理想环境下, 一个 tablet leader 应该对应一个 CPU 核心, 以保证最优的扫描性能

tablet 的存储结构
20190607021239

在 Kudu 中, 为了同时支持批量分析和随机访问, 在整体上的设计一边参考了 Parquet 这样的文件格式的设计, 一边参考了 HBase 的设计

  • MemRowSet

    这个组件就很像 HBase 中的 MemoryStore, 是一个缓冲区, 数据来了先放缓冲区, 保证响应速度

  • DiskRowSet

    列存储的好处不仅仅只是分析的时候只 I/O 对应的列, 还有一个好处, 就是同类型的数据放在一起, 更容易压缩和编码

    DiskRowSet 中的数据以列式组织, 类似 Parquet 中的方式, 对其中的列进行编码, 通过布隆过滤器增进查询速度

tablet 的  Insert 流程
20190607022949
  • 使用 MemRowSet 作为缓冲, 特定条件下写为多个 DiskRowSet

  • 在插入之前, 为了保证主键唯一性, 会已有的 DiskRowSet 和 MemRowSet 进行验证, 如果主键已经存在则报错

tablet 的  Update 流程
20190607102727
  1. 查找要更新的数据在哪个 DiskRowSet 中

  2. 数据放入 DiskRowSet 所持有的 DeltaMemStore 中, 这一步也是暂存

  3. 特定时机下, DeltaMemStore 会将数据溢写到磁盘, 生成 RedoDeltaFile, 记录数据的变化

  4. 定时合并 RedoDeltaFile

    • 合并策略有三种, 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 major, 会将数据合并到基线数据中, 一种是 minor, 只合并 RedoDeltaFile

2. Kudu 安装和操作

导读

因为 Kudu 经常和 Impala 配合使用, 所以我们也要安装 Impala, 但是又因为 Impala 强依赖于 CDH, 所以我们连 CDH 一起安装一下, 做一个完整的 CDH 集群, 搭建一套新的虚拟机

  1. 创建虚拟机准备初始环境

  2. 安装 Zookeeper

  3. 安装 Hadoop

  4. 安装 MySQL

  5. 安装 Hive

  6. 安装 Kudu

  7. 安装 Impala

2.1. 准备初始环境

导读

之前的环境中已经安装了太多环境, 所以换一个新的虚拟机, 从头开始安装

  1. 创建虚拟机

  2. 安装系统

  3. 复制三台虚拟机

  4. 配置时间同步服务

  5. 配置主机名

  6. 关闭 SELinux

  7. 关闭防火墙

  8. 重启

  9. 配置免密登录

  10. 安装 JDK

Step 1: 创建虚拟机
  1. 在 VmWare 中点击创建虚拟机

    20190608151742
  2. 打开向导

    20190608151923
  3. 设置硬件兼容性

    20190608152010
  4. 指定系统安装方式

    20190608152054
  5. 指定系统类型

    20190608152151
  6. 指定虚拟机位置

    20190608152251
  7. 处理器配置

    20190608152338
  8. 内存配置

    20190608152403
  9. 选择网络类型, 这一步非常重要, 一定要配置正确

    20190608152433
  10. 选择 I/O 类型

    20190608152533
  11. 选择虚拟磁盘类型

    20190608152738
  12. 选择磁盘创建方式

    20190608152827
  13. 创建新磁盘

    20190608153017
  14. 指定磁盘文件位置

    20190608153103
  15. 终于, 虚拟机创建好了, 复制图片差点没给我累挂

    20190608153146
Step 2: 安装  CentOS 6
  1. 为虚拟机挂载安装盘

    20190608153305
  2. 选择安装盘

    20190608153349
  3. 开启虚拟机

    20190608153428
  4. 进入 CentOS 6 的安装

    20190608153614
  5. 跳过磁盘选择

    20190608153644
  6. 选择语言

    20190608153742
  7. 选择键盘类型

    20190608153836
  8. 选择存储设备类型

    20190608153905
  9. 清除数据

    20190608154025
  10. 主机名

    20190608154051
  11. 选择时区, 这一步很重要, 一定要选

    20190608154127
  12. 设置 root 账号, 密码最好是统一的, 就 hadoop 吧

    20190608154211
  13. 选择安装类型

    20190608154244
  14. 选择安装软件的类型

    20190608154410
  15. 安装完成, 终于不用复制图片了, 开心

    20190608154448
Step 3: 集群规划
HostName IP

cdh01.itcast.cn

192.168.169.101

cdh02.itcast.cn

192.168.169.102

cdh03.itcast.cn

192.168.169.103

已经安装好一台虚拟机了, 接下来通过复制的方式创建三台虚拟机

  1. 复制虚拟机文件夹(Ps. 在创建虚拟机时候选择的路径)

    20190608155101
  2. 进入三个文件夹中, 点击 vmx 文件, 让 VmWare 加载

    20190608155152
  3. 为所有的虚拟机生成新的 MAC 地址

    20190608161145
  4. 确认 vmnet8 的网关地址, 以及这块虚拟网卡的地址

  5. 修改网卡信息

    进入每台机器中, 修改 70-persistent-net.rules

    vi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20190608161751
  6. 更改 IP 地址, 注意: 1. 网关地址要和 vmnet8 的网关地址一致, 2. IP 改为 192.168.169.101

    20190608161950
Step 4: 配置时间同步服务

在几乎所有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上, 都需要进行时钟同步, 避免出现旧的数据在同步过程中变为新的数据, 包括 HBaseHDFSKudu都需要进行时钟同步, 所以在一切开始前, 先同步一下时钟, 保证没有问题

时钟同步比较简单, 只需要确定时钟没有太大差异, 然后开启 ntp 的自动同步服务即可

yum install -y ntp
service ntpd start

同步大概需要 5 - 10 分钟, 然后查看是否已经是同步状态即可

ntpstat

最后在其余两台节点也要如此配置一下

Step 5: 配置主机名

配置主机名是为了在网络内可以通信

  1. 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 文件, 声明主机名

    # 在三个节点上使用不同的主机名
    HOSTNAME=cdh01.itcast.cn
  2. 修改 /etc/hosts 文件, 确定 DNS 的主机名

    127.0.0.1 cdh01.itcast.cn localhost cdh01
    
    192.168.169.101 cdh01.itcast.cn cdh01
    192.168.169.102 cdh02.itcast.cn cdh02
    192.168.169.103 cdh03.itcast.cn cdh03
  3. 在其余的两台机器中也要如此配置

Step 6: 关闭  SELinux

修改 /etc/selinus/config 将 SELinux 关闭

20190608162634

最后别忘了再其它节点也要如此配置

Step 7: 关闭防火墙

执行如下命令做两件事, 关闭防火墙, 关闭防火墙开机启动

service iptables stop
chkconfig iptables off

最后别忘了再其它节点也要如此配置

Step x: 重启

刚才有一些配置是没有及时生效的, 为了避免麻烦, 在这里可以重启一下, 在三台节点上依次执行命令

reboot -h now
Step 8: 配置三台节点的免密登录

SSH 有两种登录方式

  1. 输入密码从而验证登录

  2. 服务器生成随机字符串, 客户机使用私钥加密, 服务器使用预先指定的公钥解密, 从而验证登录

所以配置免密登录就可以使用第二种方式, 大概步骤就是先在客户机生成密钥对, 然后复制给服务器

# 生成密钥对
ssh-keygen -t rsa

# 拷贝公钥到服务机
ssh-copy-id cdh01
ssh-copy-id cdh02
ssh-copy-id cdh03

然后在三台节点上依次执行这些命令

Step 9: 安装  JDK

安装 JDK 之前, 可以先卸载已经默认安装的 JDK,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诡异问题

  1. 查看是否有存留的 JDK

    rpm -qa | grep java
  2. 如果有, 则使用如下命令卸载

    rpm -e -nodeps xx
  3. 上传 JDK 包到服务器中

  4. 解压并拷贝到 /usr/java 中

    tar xzvf jdk-8u192-linux-x64.tar.gz
    mv jdk1.8.0_192 /usr/java/
  5. 修改 /etc/hosts 配置环境变量

    export JAVA_HOME=/usr/java/jdk1.8.0_192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6. 在剩余两台主机上重复上述步骤

2.2. 配置 Yum 源

导读
  1. 下载 CDH 的所有安装包 .

2.. 使用 Java 操作 Kudu

导读

2.. 使用 Spark 操作 Kudu

4. Kudu 表和模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ediocreWorld/p/1169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