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1 老子也会讲养生?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从生到死,寿终正寝的人,十个人里面能有三个,中途暴毙的人,十个人里面能有三个,还有想让生命活得更好的老百姓,却都一起到了死地的十个人里面也有三个。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过分养生了。

老子说太想养生反而会因为欲望太强而背离生命的道路,养生是要放弃欲望的。

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今天开始讲第五十章,这第五十章里面老子居然开始给我们讲养生了,这很稀奇。老子讲养生有什么样新鲜的角度呢?跟我们想得完全不一样。下面让我们看看老子怎么讲的。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大家一般听古文,一听我这样读完了,大家都会晕的。老子讲的什么意思?我只要一点点跟大家讲,大家就明白了,其实一点不深奥。老子讲的很简单,“出生入死”,现在这个词经常用。第一句话老子说“出生入死”,我们现在讲出生入死是说我们经过生死之关,我们一起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考验。出生入死就是从生命最严峻的关头度过过,我们现在讲出生入死这词就是从老子《道德经》来的。老子讲的“出生入死”的意思是,老子讲生命是一段历程,生出来就是“出”,就是进入生命以来。“入”就是死去了。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基本上概括起来就是“出生入死”,这是我们生命的历程如此。

整个在生命历程出生入死的过程里边,“生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到最后了能整个过去的,您安度晚年,到最后已近天年,按照正常死亡的岁数,您该去世了,能等到这个时候,正常的情况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这个数字也差不多,比如说已近天年,就天年度尽。按照自然规律最后走的十分之三。“死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中途因为什么原因,比如说出门遇见车祸,或者是无妄之灾,疾病等等,半道死的,没有已近天年的,老子认为这十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大家一想这不对,前面三个,这儿三个,那剩下的那三个哪去了?一个是正常死亡,一个是非正常死亡,还有的哪去了?

老子讲“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中间还有一部分人是把自己给折腾死的。这些老百姓“生生”,“生生”当中的第二个“生”是生命的意思,第一个“生”是使他活的意思,“生生”的意思就是生命会活的更好,大家说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让生命活的更具生命性,更加活的旺。今天就是养生,奉养生命。就是我想让我生命活的更好,我不断地生它去,这叫“生生”。而老百姓追求这种让生命活的更加有生命力的状态,更加去养生,结果这事一运作起来,一齐奔着死地去了,就是反而把自己折腾死了,这些人十个里边有三个。老子大概讲了十个人里边,你看,三个、三个、三个,最后一个没讲,就大概这样的比例。但是最后有一些人,讲养生法把自己讲死了。

大家一听,这样不奇怪了,讲养生应该越活越好,否则罗博士你讲什么呢?应该是越活越好。所以老子也问,“夫何故也?”为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这样讲好像跟大家平时讲的不一样。老子讲了“以其生生也”,意思就是他太想让生命更加具有生机了,所以给生命之火不断地往上添火,总想太过分的养生,结果反而倒霉了,这是帛书甲本这样写的。其它通行本写的是“以其生生之后”,“后”字我觉得加得特别好,有可能是后人给加的话。“生生之后”的意思是就是太想养生,结果用了太多方法,过分奉养生命,这生命之火反而像蜡烛往里面浇油一样,一会儿就烧光了,所以这些人没到天年就已经走了。

大家想老子讲了一个反传统的理论,我们说养生能让人活的长寿,可是老子讲你太想养生了,反而让这人过早的死亡了,这是为什么?其实老子讲的核心是你太想养生,太想让生命活的更好的时候,其实你的欲望已经出来了,已经背离了养生的道路,已经不跟生命相吻合了。比如一根蜡烛从点着到最后,应该一个小时。可是你觉得光总是不亮,我怎么能让光更亮呢?我就给蜡烛浇油,然后蜡烛就大火烧起来了,一分钟之内烧没了。这就是“以其生生也”。他总想让这个长的更好,烧的更好,结果反而过分了,因为手段用错了。

老子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养生一定要尽量放弃欲望,如果你让欲望上来了,让欲望驱动养生的话,基本上养生都会让您走向相反的道路。大家会奇怪,真的会这样吗?我告诉大家真的会这样。我在讲养生的过程中,其实我现在为什么花了很大精力来讲养心,“罗大伦频道”讲养生,我跟大家讲,我随便写个小方法,写点文章,阅读量基本上几万,大家很热衷于这个。《道德经》这个当天听的也就几千人,我估计四千人左右,第二天、第三天可能会达到七、八千,大家并不是特别关注。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们太想“生生”了,让生命活的更好,但是忘记其实养心很关键。如果心态调不好,心会生出欲望来,而心生的欲望是万病之源,是所有病的来源,可是大家往往想不到这一点,大家更重视怎么让我活的更好,怎么给我方子我好好补一补,想到这样的问题。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养孩子。其实孩子很多病是家长给吃出来的,为什么?他想让孩子活的更好,小朋友出去跟别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怎么长的瘦一点,您爸妈就是瘦体型的,孩子长得瘦点正常。可是不对,别的孩子胖,我必须给孩子补,怎么补?我搞点牛初乳,有的孩子生下来家长给吃牛初乳,坚持吃一年的时间,天天吃牛初乳。牛初乳不是牛正常喝的,牛天天都喝牛初乳吗?不是的,小牛天天喝牛奶,一开始喝点牛初乳。我们人有本事,把牛初乳弄来天天喝,结果给小婴儿喝一年的牛初乳,结果小孩儿5岁来月经了,见过。给孩子喝蜂王浆等等,让他长,就是觉得我孩子长的怎么不够旺啊,我希望孩子长的更好,给他生命加把火,不要让他输在起跑线上,家长这种心态就把孩子给害了。

我见过太多家长没事儿就给孩子吃补药,总想问我,“罗老师,我还是怎么补一补?我孩子就是虚弱,脸色怎么就是黄呢?”您就是黄种人,可能一般情况下都会透点黄色。但是在家长眼里,他眼里揉不得沙子,觉得有点黄就不正常,脾虚,我学了中医了,中医告诉我,脸泛黄就是脾虚,补脾。赶快弄点药来给他吃。其实我觉得这些药物,有病的时候用一下调过来就行了,可是有的家长觉得不尽兴,一定要坚持吃,您告诉他吃几天的事,他绝对给你吃半年。他觉得吃着挺好的,坚持吃下去身体就更好了嘛。这东西补到了就可以了,不要再补了,不要一直补下去,生命不能靠这些东西活下去,可是有些人就拼命给吃。结果这一吃多就坏了,就把孩子身体反而吃乱了,今天补阳,阳旺了火大了,明天又滋阴,好像阴气又重了点,然后再温阳再去火,来回调。现在有的家长手里边一串药的名单,给孩子轮番吃,这样孩子身体就绝对不正常了。其实像农村孩子,扔到外面流大鼻涕,没事儿,玩去,身体自然慢慢就好了。可是现在城里孩子天天这么调补,反而调补不好,因为离生命本源的意义越来越远了。

再举例子说成人。其实老子那个时代也是这样的,老子为什么讲这个话呢?因为老子讲课的对象全都是领导者,全都是当时的贵族或者是国家管理者。这些人有资源以后就考虑自己,为自己的生命考虑的特别多,我要怎么养生,我一定要“生生”,让所有人来帮我研究怎么把我的生命活的更好。我们帛书甲乙本是从马王堆汉墓里挖出来的,这是当时贵族的墓穴,里面藏着的陪葬品,里面有《道德经》甲乙本,还有医书,医书都陪葬,《足臂十一脉灸经》等等。比《黄帝内经》都早的那种医书在他墓里面放着。为什么?他们是讲养生的,我要学养生,大家为我来奉养生命,我一定要活的更长,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一定要活的长。所以他们当年服补药成风。有的国君后宫的女人那么多,自己的欲望,都是美女。他就吃补药壮阳,很多人就这样吃补药把自己吃死了。

到两晋时期,开始流行吃五石散,也叫寒食散。当时的风尚人物何晏就开始倡导吃,他这一吃别人就跟着吃,不吃都不时髦,这东西有点壮阳作用,但是对身体伤害很大。最后这些人吃完了以后,病发以后各种惨痛的症状,特别的惨,身上生疮,烂的,死的等等。一直到唐代的时候,基本吃这东西死的人应该达到几十万以上。都是什么人吃这个东西呢?都是贵族,都是有条件享受生活的,他希望一直享受生活享受下去,不能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要好好享受,结果天天就想把自己补的好点。越补越糟糕,所以他们死得就更早。

各位看,他越想占有这些东西,欲望越大,他用的手段越猛烈,结果反而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甚至最后丧失生命。我们今天也是如此。很多人就想养生,就想让生命活的更好,但是他不学习,他不学会把欲望放掉,结果反而在用药上下功夫,这容易出问题。比如说铁皮枫斗好,铁皮枫斗像仙草一样,现在都在炒作它。这东西真是仙草吗?铁皮枫斗是滋阴润燥的,有滋阴的作用,对阴虚有热的人,吃完了以后津液充足了,感觉不燥热了。可是它是滋阴的良药,对于阳虚的人越用凉药就越用越凉,阳虚之人越吃就觉得越不舒服,腹泻、怕冷,这就是搞反了。人们不懂这个,一看电视打广告了,机场有宣传了,铁皮枫斗是仙草,几千块钱一盒,我泡水喝,结果越吃越糟糕。这里面会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生命之火,用这个东西给扑灭了。这就是你不讲道理的养生,越是把欲望放在前面,结果反而离生命之道越来越远。

亲爱的朋友,老子讲的话道理是非常深刻的。老子那么早讲的话,对我们今天讲养生也是有着特别强烈的指导作用。老子要不做这个提醒,其实很多人乱吃东西会越吃越糟糕,反而是您放下欲望,心中就会没有纠结。有欲望的时候为了获得欲望要跟自己较劲,获得不了又有沮丧感、挫折感等等,又觉得不幸福,您在里面患得患失,会有这种纠结,有各种扭曲,你这离生命之道都很远。放下欲望,认真做事,不再计较得失,悟道之人一切看透,视得失如浮云,所以人不在意了,心中不纠结了,这样的人你放心,您跟生命之道就越走越近,因为您坦然了,进入了那种状态,这时候您做事越来越好,做事越来越精彩。

其实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您其实都在养生,因为您跟自然之道越走越近,您跟自然在一个节律里边,不计得失,每天做的很开心,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特别深刻,大家懂了以后,其实我觉得气血通畅了,心里开阔了,您就用不着吃那些太多的药,随便有点食疗东西,按摩一下,锻炼身体就解决了,这是真正养生之道。但是我相信社会上的人,大多数人还都不懂,还在计较最后的药方,还在意那个东西。

朋友们,如果觉得我讲的有道理,大家尽量听《道德经》,让朋友们听《道德经》,我觉得我讲的《道德经》要比药方有用的多,但是世人往往只关注于药方,这是非常可惜的。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儿,下周再跟大家接着来分享《道德经》的道理。谢谢大家,我们下周再见。

第五十章2 天呐!会养生的人竟然不怕虎?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听说擅于把握生命的人,在山上行走遇不到猛兽,进入军队不用穿铠甲。犀牛没有地方投角,老虎没有地方下爪,兵器伤害不到他,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没有让他导致死亡的地方。

养生就是要使自己的身体避免危险的状态,如何做呢?就是要减少欲望。

亲爱朋友,大家周一好。今天接着来跟大家聊《道德经》第五十章。《道德经》第五十章是整个《道德经》里面很奇怪的一个篇章,不大好讲,我一点点跟大家讲。

前面老子说了,“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我们上周讲了这句话的意思,老子说,从生下来到死,生命历程里面,最后能够很好地走完一生,十个里面会有三个。半路因为车祸、疾病等等死了的,十个有三个,就是很自然的状态会有这样的比例。还有这三份是这些人特别想养生,特别想让自己活的长,于是采用各种方法使自己生命要延长的人,结果一操作就把自己给折腾死了,这些人在十个里面有三个。

老子的养生观非常有意思,老子讲的很清楚,就是你过分想要活的长,为自己生命多去考虑、多去捞取的,最终反而不能达到生命长寿的境界。老子在这儿借养生讲的是做人态度,老子一直在跟我们讲做人态度要端正,你要为大家想,放下欲望为大家想,你放心,世界自然会回报给你,你一定活的更好。同样,在养生领域你想让自己活的长,我拼命给自己吃补药,我一定要活的长,我天天吃补药、壮阳药,结果反而你活得不长,跟做人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养生与做人,在老子这儿跟你讲的是一件事。

你如果放下各种执念,放下各种纠结,放下自己,就是我到底能不能活得长这种念头,坦然地按照节奏去生活,你内心不焦虑了,内心不纠结了,气血通畅了,最终你反而活的时间长,这就是老子的养生观。老子今天跟我们讲的这句话很有意思。老子说,“盖闻善执生者”,这句话和其它版本是不同的,我们现在版本都写“盖闻善摄生者”。“摄生”是讲养生的,“执生”是更好地把握生命的人,“执”是拿、把握的意思。老子说我听说那种善于真正把握自己生命的人,他会怎么样呢?

老子讲“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这话的意思是这样,老子说这种“盖闻善执生者”,善于把握生命的人,在山顶上不遇兕虎,什么叫兕虎?古代的“兕”字是雌性的犀牛,“兕”当犀牛讲。他不遇犀牛和老虎,很有可能在老子那个时代,我们中原的地区还有犀牛。老子说,走在山上遇不到犀牛和老虎,也就是说不会被猛兽伤害。

“入军不被甲兵”,意思是到了军队里面,他都不披铠甲。一般人到军队打仗,到里边去要带铠甲,万一伤到自己怎么办。可是善于把握生命的人,到两军里面去都不穿铠甲,为什么?老子接着回答。说犀牛都没有地方投它的角,本来要用角顶人,这犀牛没地方投它的角;老虎对于这种善于执生的人就没有地方下它的虎爪,所以就伤害不到他。

“兵无所容其韧”,就是说善于这种执生的人,进入两军阵中,兵器都没有地方放它锋利的刃,所以伤害不到他。各位听着觉得神奇吧,老子问为什么呢?“夫何故也?”这些人为什会么达到这种境地呢?“以其无死地焉”,因为这些人身上就没有让他导致死亡的这种地方,所以猛虎、兵器,都没有办法加害于他。这话到底在讲什么?大家觉得很很奇,怎么可能?为什么老子会讲这样一段话?这段话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善于执生之人,他把自己的欲望清干净了,气血通畅,人很纯净。这种人他的气比较完,他的气浑然一体,没有被伤害过。所以这种人到哪去危险伤害不到他。这种讲法稍微玄妙一点,就是人除了我们自己能够意识到控制身体的系统之外,还有一套神识系统,这套系统境界更高,在这套系统的指导下,身体能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有人这样举例子,比如说你平时骑马跌下去,一定会骨折,跌得很厉害。但是你发现那种醉酒之人,他现在的意识系统关闭,昏昏沉沉的状态下,好像身体柔软成一团,一跌倒反而伤不到他。喝酒的人,很难伤到他。跌到地上,随团就一滚,没事,因为他是靠身体另外一套神识系统在指导自己。我们如果能够用这套神识系统来指导自己,我们的身体就能够避免很多灾祸。这种讲法就给后世很多修炼者以启发,大家都在开发自己的那套神识系统,那套系统练好了以后,人比较单纯,气血运行比较通畅,人就更少生病。后世很多养生都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这套系统有没有?我们不是讲养生课,所以不多讲,但是我告诉大家,实际上是有的,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在坐飞机的时候,飞机起飞降落,大家知道耳朵会难受,甚至耳朵会特别疼。这种情况我也体会过很多次,就是耳朵会很疼很疼的。我后来因为经常出差,所以就练成了一个功夫,就是飞机起飞之前和降落之前,我都可以变得安静下来,然后慢慢进入一种睡眠状态,我静坐一会儿就会睡眠。练时间长了,我现在基本能做到,80%的航班里面,飞机起飞的时候我在睡觉。我就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在我清醒的时候,就我现在身体这套系统在控制我身体的时候,起飞降落耳朵会非常疼,但是我只要进入睡眠状态,我这套系统关闭了,可能是另外一套系统在调整我身体的时候,我发现飞机起飞降落之后,耳朵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说明耳朵被调整的非常好,而且要远远好于我现在清醒状态的系统,这是值得我们开发的一套系统。这不多讲,有的人会体会到这种感觉。

老子讲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另外一种讲法,讲的是这种善于执生的人,他把自己的欲望放干净,没有去砍犀牛角和要老虎皮的这种状态,他不与虎谋皮,不与犀牛争角,没有想伤害人家,人家也不会伤害你。而且你在山顶上走的时候,老虎和犀牛是有它的领地的,它动静是有它的时辰的,比如说有的时候休息,有的时候它才出现。如果你真的了解自然的运行状态的时候,你就可以避开它出没的领地,不在它出现的时辰里出现。然后又没有去要抢它的犀牛角,要找它的老虎皮。所以你陵行就不遇兕虎,你就碰不到它了,犀牛顶什么也不会顶你的,因为它碰不到你。而老虎的爪它扑鹿,扑什么东西,但是扑不到你,因为你遵循自然规律,又没有欲望去抢它的皮,你动静有时,与老虎出没正好走相反的时间,所以这犀牛和老虎怎么会伤害到您呢?

老子讲的是一种真正有道之人,他把自己欲望放的很低,不会为了名贵的犀角去抓犀牛,让犀牛来顶你一下,顶死了。也不会为了虎皮去抓老虎,被老虎爪抓咬死了。而且他走路的时候顺应自然之道,能够避开这种地域,能够按照阴阳的时辰变化去走路。所以这样的人做事动静有节,他就能够不遇危险。老子这段话其实对我们讲养生非常有用,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无法养生,总是碰到危险?是因为我们有欲望,总想获得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加班,加班就会遇到“老虎”,为什么?因为你天天熬夜,伤害身体你就会受伤,所以就跟遇到老虎是一样的。应该白天走路,白天做事,晚上该休息就休息了。您说您非得大半夜进山里,您能不遇到老虎嘛。白天就应该工作,晚上就应该休息。可是您天天白天上班,晚上又连夜去工作,您说您身体能不受损伤吗?为什么如此呢?是因为您有所期望?什么期望呢?因为您想买大别墅。怎么能买大别墅呢?您要多挣钱。怎么能多挣钱?您的级别要往上提。现在是部门经理,我怎么能做到公司的副总?我要多付出,玩命。大家看,因为我们想获得什么,所以我们就特别要付出什么。

这个世界上哪一次受伤不是因为我们想得到什么而受伤的呢?比如说为什么胃癌那么多呢?是因为我们太想吃那些美味的东西了,那些美味东西相当比例都是靠各种调料,各种添加物做出来的,那些添加的东西添加多了,对您的胃肯定不好。胃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吃饭经常时间不固定,饱一顿饥一顿。为什么会饱一顿饥一顿?因为我们为了挣钱,在到了饭点的时候,我们觉得要增加去和客户沟通机会,要去等客户。我们为了多挣钱,我们可以忍一顿饭先不吃,我们把活忙完了再吃。为什么要多挣钱?因为我们可以多吃美味,结果反而导致胃受伤了,您说这样的循环是多么可笑的一个循环?

为什么会让我们自己身体进入危险的状态呢?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控制了我们的身体,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我们是因为欲望驱动而去怎样怎样做事,结果反而驱动身体进入了死地。老子在这一章里面,两处出现了“死地”这个词?什么叫“死地”?死亡之地、死亡的境地。死亡境地也叫危险的境地,也就是说我们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我觉得我所遇到的生病的人,基本上都是把自己放到了死地的状态。大家说罗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讲,你这太不公平了,我们有病已经够可怜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自己把自己放到死地。全是被欲望驱动,把自己放到了生命的危险状态。我跟大家讲,你说信不信?

比如说女孩子得病,为什么得严重肺病了?因为情感上出问题了,因为这男孩跟我分手,我一定要得到这个男孩,跟这个男孩在一起我就幸福,失去他我就痛苦,然后得了严重的肺病。我见过多少的女孩肺病是这么得的,叫做木火刑金,所以肺系统受到严重的伤害。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她被自己的执念给控制了,就是我一定要获得他,我一定要拥有他,这世界上哪有永远永远的事,你放下执念不纠结你就能长寿,否则的话你纠结,中国有一话老话叫做“情深者不寿”,什么叫“情深”?就是太执迷于这种情况了,我一定要怎么样,这样的人往往身体不健康。

再举个例子,有的企业管理者找我,我心脏最近不好,我说为什么?一看肝气不舒。为什么肝气不舒,最近给我搞出局了,公司领导层变动,把我怎么怎么样了,会想不通。其实我就会问了,这个局真的存在吗?再过一百年这个局去哪了?肯定不在了。你出局是不是给你更广阔天空了?但是因为自己的执念,把自己放到那个死地里面去了,就是危险的境地里面去了,这都是因为我要获得什么,最终我被伤害了。你放下它,别想获得什么,你努力做事,你放心该获得的会有的,即使没有别在意它,因为即使获得了也是虚幻的,所以自己做事很重要。可是如果特别想获得什么,你就会犯什么毛病呢?与犀牛去争犀角,与老虎去谋虎皮,碰到它们出没的时候你去出没,这也是一种“动皆之死地”,你这稍微一动被欲念驱使,就把自己放到了对健康特别不利的状态里面去了,把自己的健康放到了危险的状态,您说您怎么能不生病呢?

所以老子《道德经》这段讲的确实和我们的养生有关。今天我们先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再接着聊《道德经》,谢谢大家。

第五十章3 郭子仪告诉你,“入军不被甲兵”是真实的故事

亲爱的朋友,我们今天接着来讲第五十章。前面我们讲了,老子说“盖闻善执生者”,就是善于把握自己生命的人“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前面我们讲了为什么这种人在山顶上走路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入军不被甲兵”,他进入两军相交的阵前,他不穿铠甲。为什么?兵器没有办法施展它兵器的刀刃,为什么?也是没有死地。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老子的军事思想,老子其实这段话里含义特别多。

老子的军事思想是什么?老子的观点是当你真正用到了两军拿兵器对砍的时候,这已经是下下策了,这已经是不得已为之的时候了。真正的两军相交,应该是上兵伐谋,应该是在两军对砍之前,在这之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这是老子的军事思想,我后面会讲的。老子讲过很多这样的话,“吾不敢进寸而退尺”就是带兵打仗,不往前走一寸,却要退一尺。大家说这还能打赢吗?这种思想来打仗,那还了得。不是,老子讲的是最好是在真正打之前,战场之外把问题解决掉。军队只是一种实力象征,不得已才用到它。有朋友会问了,这种入了军队不被甲兵,这“被”当“披”讲。不披着铠甲就进去了,有这样人吗?我跟大家讲,实际这种人境界很高,是有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曾经讲过郭子仪的故事,大家知道郭子仪,我前面说郭子仪境界特别高,郭子仪基本上是当年的战神,从现在讲应该被膜拜。郭子仪这一辈子基本上没打过什么败仗,他带兵打仗百战百胜,而且整个大唐王朝是靠他维系的,几代皇帝靠他维系的,多少次叛乱,几乎不可能的仗他都能打赢。郭子仪这个人了不起,应该是战神。

他打仗的环境非常不容易,经常是以少胜多,带的部队并不多,而且朝中太监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太监都干什么事呢?郭子仪在前面打仗,太监在后面派人把郭子仪爸爸的坟墓给掘了,这都是什么事?然后说坏话,等郭子仪一回来了,皇上立刻给他免职,打赢了还免职,告老还乡,回家吧。结果过两天哪又叛乱了,再把郭令公给请出来,结果他在前面打,太监又在后边说坏话,你说气不气人。太监叫鱼朝恩,基本上一辈子跟郭子仪作对,郭子仪很多次打不了仗,本来打不赢的,鱼朝恩每次都在捣乱,这人应该说是特别坏的一个人物。

到郭子仪晚年的时候,有一次鱼朝恩就要请客,要请郭子仪吃饭。您说这去不去,这人跟你作对是明摆着,谁都知道,害了你一辈子,请你吃饭。当时的宰相就跟郭子仪讲,“你去吃饭,有可能会对你不利,或者是设个圈套,鸿门宴,没准要杀你,所以尽量别去。”郭子仪不这样,郭子仪说:“没事,我做人坦坦荡荡,该去去,没关系。”正常讲郭子仪是武将,应该带着随从,没有,带几个小童子去了。去了以后,鱼朝恩也是以为郭子仪会带来一些武将陪着他来吃饭,就带这几个人。说:“郭令公,您这来怎么这么简单,没带什么手下。”郭子仪就坦然地跟他讲,说:“我们心里都知道,但是我觉得做人坦坦荡荡,我们吃顿饭也不至于这样。”就把刚才郭子仪回答的话讲了一遍。讲完以后鱼朝恩感动流眼泪哭着说,“要不是像您这样的长者,您说谁能不怀疑呢?可是您这太坦荡了,真是令我感动。”您看,把这样一个坏人给感动哭了,郭子仪够坦荡,有胸怀,而且有胆识。

这是郭子仪生活中的小事,跟大家讲真正的大事,“入军不被甲兵”,真有其事。讲的是当年仆固怀恩反叛,其实仆固怀恩也是唐将,但是屡次被别人陷害,皇帝不重用他,结果被逼反叛了。反叛勾结回鹘、吐蕃,少数民族带着几十万大军来进攻唐朝,这一下朝廷震动。大军压境,怎么办?把郭子仪再请出来,让郭子仪去平叛。郭子仪去了,部队是不足的,他跟人家的部队比数量差很多。怎么办?郭子仪说“这样,我分化他们,不让他们在一起。”直接就来到了回鹘,回鹘是少数民族,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非常能征善战。当时回鹘和吐蕃都以为郭子仪年事已老,已经去世了。朝廷里边又乱作一团,所以才起兵了。郭子仪来了以后,才知道郭子仪还活着,郭子仪还要见他,怎么见?

一般想我跟你去谈判,应该先把部队陈兵,阵势排好了,然后我带着随从去跟你谈。而郭子仪没有这样,郭子仪怎么办?郭子仪是免去铠甲,把铠甲脱掉,就自己单进入回鹘的军队中。回鹘人本来就很吃惊,郭子仪是当时所有人的偶像,大家都尊重他。我举个例子,当年有一个节度使,自己割据了,非常狂妄,其他官家路过他的地方,这个军队或者是队伍全部截留,财务抢走,只有郭子仪的东西,押送郭子仪家里的东西路过那儿,他不但不截留,而且还护送,请进来把郭子仪的信打开,然后跪拜。说:“我现在越来越少跪拜谁了,很久没有跪人了,但是郭令公我要跪拜,我要拜拜。”就冲郭子仪的方向,拿着他的信在地上磕头,崇拜他。所以郭子仪在当年就是偶像,那就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回鹘人也特别佩服郭子仪,那就是传说中的偶像。首先一听说郭子仪还活着,郭令公还活着,心虚一半。然后一看人家来了,自己单枪匹马,单骑,没有带任何的随从,就是穿着便装骑着马就来了,这真是偶像,神勇。他来不是想打你,压根就没想打你,人家跟你来谈来了。郭子仪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他们为什么你们来侵犯?这是受了人蛊惑了,我们没想怎么样,建议你们别打了,打对你们不好,你跟我打有什么好处?回鹘一看,偶像这么来了,太有诚意了,真是真诚。当时回鹘的首领下马跪拜,一下从马上滚下来,在地上跪拜。

在过去有副画——免胄图,胄就是铠甲。画的就是郭子仪穿着便装,站在那儿非常威武,伸出一只手来拉首领,几个首领都从马上跳下来,跪在地上磕头呢,画的就是当时的情景。为什么?人家尊重你。进来以后聊天,郭子仪跟他一讲,这没法跟人打仗。“老令公,不知道您活着,知道您活着哪敢来进兵,马上退兵。”结果郭子仪一个人就让对方退兵,回鹘大军就退兵了。退兵以后,郭子仪才再令部下去打吐蕃,结果把吐蕃打的惨败,这场战争基本上被郭子仪打来打去就给打结束了。

郭子仪留下的故事叫单骑入回鹘兵营,这种状态就是“入军不被甲兵”。为什么“入军不被甲兵”?他没有问题,还能把兵退了呢?因为他在另外一个层面跟你交锋,他靠他的威严,靠他的诚意,靠他讲的道理,让你知道打没有任何好处,不需要再打了。你退了对你没有什么损失,而且我们将来还是朋友。最终郭子仪才能一个人让回鹘退兵,而且没穿铠甲进到兵营里面去谈,这就说明郭子仪境界特别高。

郭子仪这个人,其实他整个一生中境界都是很高的,他每一次打胜仗回来基本上都是被贬,都是被解去兵权,因为总有太监在说坏话。接着危机来了,又把他请出来,他没有在乎个人得失,国家利益第一,立刻出兵去打仗。他一生中无数次这种起伏,可见他的境界是特别特别高的。为什么他能够单骑入敌兵里边,别人不敢加害于你。因为他的境界谁都知道,谁都佩服他,他在“道”的层面上已经把对方彻底征服了。没有这点实力,自己跟二百五似的进去跟人家谈,立刻被砍头了。郭子仪是靠他的人生境界,令对方敬佩折服,才能够“入军不被甲兵”。如果要是不看郭子仪这样的故事,您可能都怀疑老子写的是真的假的,“入军不被甲兵”,境界高了就能到这地步吗?郭子仪给您做了演示。

郭子仪在中国民间地位很高,民间有很多戏曲是演他的。比如说演一段郭子仪的儿子娶了公主,这是真事。小两口吵架,儿媳妇就说“我爸是皇上,你得听我的。”然后儿子在气头上说了“告诉你,我爸是不愿意当皇上。”这姑娘马上回娘家跟他爸说,“郭子仪儿子说了,他爸不愿意当皇上。”意思是愿意当他就能当,您说这皇上应该震怒吗?这皇上哈哈一笑,说:“我跟你说实话,郭令公如果想当皇上的话,还有我们老李家什么事”。无论这是否属实,其实这话都道出了当时真实的状态。

也就是说整个大唐王朝,几代皇帝都是靠郭子仪维持秩序,没有被叛乱灭了,但是郭子仪却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他不去争这权力,你让我解兵我就回家,需要我的时候为国家再去打仗。这个人就是把自己利益放的很低,为大家去努力做事的人。所以最终得以善终,八十几岁去世,孩子个个成才,都做了朝廷的命官,成为国家栋梁。

前面讲的故事是戏曲里面的,大家这样想,老百姓想应该是这样。实际上郭子仪的孩子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因为本身都已经是朝廷命官了。后世的人形容,郭子仪福禄寿全都齐了,家里真是做到圆满境界了,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他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很低,没考虑自己却最终做到圆满,这是了不起的境界。这是老子讲的真正“善执生者”,善于真正把握自己生命的人。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分享《道德经》的内容。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561.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