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术,也有“七年之痒”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valada/article/details/100569398

本次 Chat 是作者对自身工作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下一步的计划与打算。在这里,你将看到:

  1. 我从毕业后到现在的将近 7 年时间都经历了什么;
  2. 在求职过程中,做过哪些错误决定;
  3. 我是如何在工作中不断打造自我,提升自身价值的。

本场 Chat 免费送给大家,希望各位继续支持,谢谢!

掐指一算,距离 2013 年毕业已经过去六个年头了,如果算上一年的实习期,就有七年了。我不折不扣地成为了一个有将近七年经验职场的“老油条”,一直混迹在 Android 领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能是工作变动的原因,也可能是自己内心还有点“野”,总想摆脱公司对自己的束缚,总想自己搞出点什么名堂。

或许用“七年之痒”来形容我现在的工作状态,真的很恰当。

但是,回首这几年的工作状态,其实似乎一直是不安分的,好像总在折腾中度过。

2012 年开始涉足移动开发领域,转年作为指导老师(那时候自己还没毕业)带团队参加比赛,没想到还拿了奖(中途退出)。

2013 年毕业后去了第一家公司,结果因为待遇问题和上班路程问题,再加上之前实习的公司同事一直安利我出去创业,就放弃了第一家公司的工作。都说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可是我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创业过程并不顺利,仅用了几个月就和合伙人 Say bye bye 了~时间来到 2013 年底,我也成功入职了本地的一家国企,拿着不高的工资,做着较为清闲的工作。但也是从这里,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总觉得这样下去不像样,想自己做点什么。

2015 年底,又有人安利,这次是老同学,而且已经不止一次。我觉得,这也是个机会,就辞职去了。结果项目谈得不是很顺利,辗转到伙伴公司。结果这家创业公司总是让我感觉不踏实,结果还是在我离开之后不久倒掉了。而我则又回到原来的国企,继续之前的工作状态。

2017 年夏天,工作内容让我越来越反感,领导的管理风格我也不是很对路。于是又开始投简历,10 月份入职新公司。

2018 年底,这家世界 500 强的企业要关掉位于天津的分公司,当时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不过好事也在此时发生,公司可以安排我去广州的分公司,正好妻子也在广州,于是也没多想,就一个人奔赴广州。

2019 年可以说是崭露头角的一年,虽然这一年还没结束,但是已经达成的,就是出一本自己的书,而且现在已经交付出版社。接连下来的就是第二本,还有各种在线教育平台的合作邀请。现在的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愿望,特别想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室。甚至连盈利模式都想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辞职,然后撸起袖子干了。

看上去似乎一直在“飘”,但是总有一条“线”在指导我向前走。这条“线”即为初心,一种对未知充满好奇,对问题追根究底,对结果要求更高,对效率极致追求的态度。

2012 年出差带队去参加比赛,拿了奖,是完全想不到的。队员都是专科生,平时对学习不怎么在乎,况且连自己都是二把刀。虽然校方很重视,但是整个过程给我的感觉还是很无力。没想到结局还不错,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2013 年第一份工作,同时也做出了我的第一个上线 APP。这是一个可以从素材图中生成证件照片的 APP,当时这种工具类的 APP 还没有很多款,再加上公司本身是公考教育行业的领头羊,一下子成为了爆款 APP。根据当时的移动统计数据,下载量和使用量一度超过公司主营业务 APP,我当然欣喜若狂。而且在打造那款 APP 的时候,真的很投入。现在看上去这实际上是一个很简单的工具类应用,半天时间就可以做出来个 Demo。

但在当时,对于我来讲,还是蛮有挑战的。有写细节考虑得不是很周全,有些地方也是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才能做到更好,这对当时的我而言,是有难度的。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让我有了很多次完全投入的体验。那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工作状态,好像周围的一切和自己都没有关系,是一种完全的投入。旁边的人喊我,我真的听不到。我没有戴耳机,可就是这样被忽略了。

同年下半年,和别人一起创业,我负责做技术。特别幸运的是,所做的技术是 GIS 方面,是和天津测绘院合作的项目。这个项目给了我很多的经验,直到现在,这个项目都是可以放到简历里说一说的。只不过项目保密的原因,我总不能透露太多的内容。只能说,ArcGIS 玩得很 6。

从 2014 年开始,一方面从事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开始注意打造个人品牌。在 CSDN 上面开了博,持续的输出让我获得了博客专家的荣誉,后来还去认证了 CSDN 学院的讲师。

2015 年被安利去的创业公司主打大学生兼职平台,那段时间的进步也是飞快。客服部的同事说:开发部门是很苦的。是的,确实很累。但那也是最锻炼人的。熬夜通宵发版本,各种花式加班打代码都是家常便饭。

2016 年开始,幸运的事情又来了。这次是做了一套即时消息 APP,功能仿照微信,甚至比微信多了传文件的功能(当时的微信不能直接传输文件)。也是吃了点苦,但是没有之前那么苦。更大的收获是思考问题角度的转变:全局观、用户体验优先、APP 性能优化等等。这些在之前都很少去思考。

2017 年国庆后开始,成功从开发工程师转为测试工程师,专做移动性能优化至今。当然,CSDN、博客园、简书、知乎专栏、微信公众号这几个平台一直在维护,再加上独自编写技术类图书,真的越来越累,但成果也是越来越明显。可喜的是,终于可以在技术圈站得住了。

在 2019 年,我几乎彻底放弃了游戏。看过了很多有关自由职业的文章。有同行写的,也有其他行业的朋友分享的。我感觉,现在或许真的是时候了,30 岁之前的最后一搏。搏赢了当然是我最希望的,搏输了就老老实实滚去上班好了。

趁年轻,浪最后一把!

阅读全文: http://gitbook.cn/gitchat/activity/5d70a92049c6e615bfa73f51

您还可以下载 CSDN 旗下精品原创内容社区 GitChat App ,阅读更多 GitChat 专享技术内容哦。

FtooAtPSkEJwnW-9xkCLqSTRpBKX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alada/article/details/10056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