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道产品题(8):蚂蚁金服旗下的语雀,他们是要干嘛?

一.又发现好东西的阿白

        今天阿白在网上搜索文档管理工具的时候,发现知乎里一篇文章在力推一款软件,如何评价蚂蚁金服新推出的知识平台 - 语雀?。便去了语雀官网进行一顿操作,刚进去就有被惊艳到,界面可以说是十分优雅了。

        产品的定位 —— 专业的云端知识库,再看看人家的产品愿景

        至于使用场景,既可以满足个人使用,也可以满足团队、企业。既是个体的知识仓库,又是团队的知识沉淀。作为一个工具控,阿白自然是兴奋不已,再加上语雀的后面的阿里爸爸,熟话说“阿里出品,必属精X”。兴奋的阿白赶紧把这款牛逼的工具安利乖哥,并加上各种溢美之词。乖哥看到阿白如此兴奋,自然还是要了解一下这款产品的。

二.突然焦虑的乖哥

        乖哥直接去看了语雀官方对产品的介绍。起初这款产品只是为了服务于内部工程师,所以一开始只是为了追求书写体验,比如优雅的Markdown。后面发现团队里面的各种角色其实都有这样的需求,慢慢的就开始做成一款适合大众使用的产品。起初也只是在公司内部使用,阿里10万员工,使用量还是客观的,现在发布外网,用户也可以进行使用。
        产品主打云端知识库,用户群体分为个人和企业,就是To C、To B它都玩,知识可以管理、分享、协作、交流。
        乖哥在思考阿里这在干嘛?单纯是说把内部工具共享出来,大家一起使用吗?这样的一款产品壁垒又在哪里呢?

三.从商业模式到阿里的野心

        知识管理这是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下大家都在关注的事情,团队协作时间更是需要一个好的工具来进行知识流通。把语雀当初To C产品来看的话,那么以后的模式大概是增值服务收费。把语雀当作To B产品来看的话,形同于现在很多B端产品收费模式,比如有道云笔记的企业版。但是仅仅为了实现这样的商业模式?我看不仅仅是这样的。阿里这样的公司永远看到的不是只有钱。他们或许更加关注的是内容,仅仅想象一下如果掌握了大部分企业的私密内容,这样的结果就已经胜利了。这与钉钉的出发点一点,布局B 端,拿下B 端。

四.语雀的壁垒在哪?

        牛X的Markdown编辑器?优雅的界面?还是其他?其实这些都是可复制的,并没有很高的壁垒。就像GitHub,现在让一家公司复制一个一摸一样的GitHub,这件事很难吗?其实不难。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去做,因为GitHub聚集了太多的用户,用户生产出很多优质内容。这些内容形成了很高的壁垒。同样语雀这在最后也会是这样,大量优质的内容在平台上,已有用户走不了,新用户还会被吸引来。

五.乖哥在焦虑个锤子?

        这又和乖哥有什么关系呢?乖哥你不是做程序员社区的吗?你焦虑也应该是焦虑阿里旗下的云栖社区吧?人家云栖社区才是有点对标程序员社区的意味吧。乖哥却知道一个道理,影响佳能相机的不是尼康,而是可以拍优美照片又操作简单的智能手机。所以相比于CSDN、掘金,或许那些看起来与你无关的产品才可能真正打败你。程序员社区,说白了是知识的交流,其中一大功能是博客。

六.知识的生命周期与用户行为

        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产生 —— 归档 —— 流动 —— 发散。知识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同样也对应用户的四种操作。

  • 产生 ——> 记录行为
  • 归档 ——> 管理行为
  • 流动 ——> 分享行为
  • 发散 ——> 交流+举一反三行为
            这四种行为在学习者身上形成闭环,发散之后又是新一开始的记录行为。

七.语雀在知识生命周期上做了什么?

1.知识的产生

        知识的产生涉及两个问题,用什么写?谁来写?

  • 用什么写?工具上,语雀支持十分优雅的编辑器,无论是实时渲染,还是支持数学公式、PlantUML等,这都让“写”这件事变得十分简单。
  • 谁来写?谁来写这个问题在产品初期是很重要的。冷启动时期,一批优质的种子用户可以让平台产生更多的内容,也是一批优秀的测试人员,另外初步的实验可以让产品更快试错,找到更准确的产品方向。而阿里10万员工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2.知识的归档

        知识的不停输出将会导致两个特点出现,一是数量上的多,二是组织上的混乱。如何将众多知识梳理成有价值的知识体系,这才是跟更加重要的事。我相信一年下来,记录那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最后你也不愿意看吧。语雀以“知识库”为载体,引导用户将知识进行梳理归档。一份好的知识库在价值体现上可以做到1+1>2的效果。

3.知识的流动

        如果知识不进行流动,那么它产生的价值将是很小的,流动性越大,传播广度随之越大,价值也就越大。而语雀使用“发现”Tab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共同编辑、分享也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在众多笔记类应用中,他们都知识解决了知识的产生和归档问题,没有解决后面的“流动”和“发散”问题。这也是局限了这些笔记类应用永远只能以用户自身为中心。目前语雀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知识的流动,但是产品还没有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基因。依然是用户围绕自己转,并不是人围绕知识转。这里说的是To C。其实在To B上,已经有了“人围绕知识转”的感觉。

4.知识的发散

        知识流动依靠用户的主动分享,分享之后,用户之间如何围绕知识进行交流?将知识千锤百炼并提升至级。交流后用户如何举一反三?产生更多有价值的知识。这才是整个生命周期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极力追求的地方。

八.乖哥或许不是杞人忧天

        乖哥的产品说白了是程序员社区,但是本质其实就是想打通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不过这里是垂直于程序员领域的而已。直接的担忧来自于语雀的“发现”栏存在大量优质的技术类文章,这其实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序员社区文化。就像简书虽然主打各方向的内容,但是依然是乖哥产品的竞品之一。再看乖哥的产品,在知识的整个生命周期上表现如何呢?

1.糟糕的编辑器和交互

        知识的输出本质是“写”,“写”的最直接影响是编辑器和界面交互体验。目前而言,乖哥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很不好的。

2.简单的归档

        目前就拿博客来说,只有分类,打标签这样简单的归档,形不成知识体系。

3.没有好的分享路径

        目前没有为优质资源提供一条更好的分享路径。

4.交流的低频性

        如何让用户积极交流,并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这是所有知识型产品要思考的,这里不仅乖哥的产品没做到,其他也没看到很好的产品。或许V2EX 和 知乎可能在这方面略胜一筹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nanXing/p/1139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