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day10

计算机基础

  1. cpu: 控制程序的运行(从内存中取出文本编辑器的数据读入内存)
  2. 内存: 运行程序(经cpu操作后,内存中含有文本编辑器的数据)
  3. 硬盘: 存储数据(文本编辑器)

文本编辑器

计算机只认识 0和1

文本编辑器的作用: 读写数据,保存数据

python解释器

具有文本编辑器的功能

010101011001010 --> a = 1 # 5个很普通的字符 ,python解释器没有运行的时候提供的 # 字符编码

定义变量就要开辟内存空间存放变量,内存只认识 0和1 也就是说, a=1 --> 01010110101 需要一定的0和1表示他为字符串,python解释器运行的时候提供的 # python2和3字符编码的区别

字符编码

字符编码: 二进制 和 你所能认识的字符 之间的相互转换的一个过程

早期的ascii码

0 1 a b 2^1

00 01 10 11 a b c d 2^2

2^3

8位 2^8=256

0000 0000

0000 0001

0100 0001 A

0100 0001 A 英文

0000 0001 0000 0000 A 中文

1111 1111 1111 A 日文

中国人也要电脑,中国人就自己造一个,gbk,4个字节

0000 0000 0000 2^12 # 4096

0000 0000 0000 0000 2^16

小日本也需要电脑,日本人也造一个shift,

韩国人需要电脑,也造一个Euc,

现在有一个精通18国语言的人,非要装逼用18门语言写一个程序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通用的编码,来实现这一功能

这时候就有一个新的编码Unicode
优点: 认识万国语言,万国编码

缺点: 把 8位的英文变成了16位的英文, 多占用了内存空间

什么情况会出现乱码

编码格式不统一

文本编辑器支持的是utf8 ,你输入的是gbk --> 文件的存储

文件存储用了utf8 ,但是下次打开用了gbk --> 文件的读取

0000 0001 上(中文)

0000 0000 下(中文)

0000 0000 上(日文)

0000 0001 下(日文)

用中文的编辑器存储了 日文的 0000 0000 乱码,识别成了 下

乱码的两种情况

中文的文本编辑器只认识中文,然后你输入了日文 --> 乱码 # encode 编码

文本编辑器存储了中文(文件),但是你用日本的编辑器打开这个文件 --> 乱码 # decode 解码

解决乱码

什么格式存储, 就什么格式读取 就不会乱码(牢记这句话)

windows电脑的记事本默认为gbk编码,除此之外其他的软件默认编码为utf8

python解释器运行代码的流程

  1. 启动python解释器(相当于文本编辑器)
  2. 打开文件,显示这个字符并检查语法(涉及字符编码, a=1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字符)
  3. 解释字符 (涉及字符编码,再去内存空间 生成一个a=1的变量)

python2用的是ascii, python3默认是utf8读取字符

# coding:gbk会告诉python3解释器用gbk编码读取字符

python3(了解)

你看到的其实是unicode

但是终端帮你把这个unicode的0和1做一个转换,从unicode转换成了终端能够识别的编码格式,然后变成中文

# coding:gbk
a = '中文'  # 用unicode编码存储了这堆0和1
print(a)  # 010101010

假设终端的默认编码是gbk , 认识 unicode编码的变量

假设终端的默认编码是utf8,认识 unicode编码的变量

Python2(了解)

unicode + 指定的coding编码(str类型)

# coding:gbk
a = '中文'  # 用gbk编码存储了这堆0和1
a = u'中文'  # 用unicode编码存储了这堆0和1
print(a)

终端是一个文本编辑器,会有默认编码.

假设终端的默认编码是gbk , 认识 gbk编码的变量

假设终端的默认编码是utf8, 不认识 gbk编码的变量

文件的三种打开方式

只读(r)

用f.read()来执行

将文件内容拿出来,读一行少一行

也就是说在同一次运行中,先执行f.read()之后,如果再执行一次,则第二次会什么都读不出来

这个时候,就要使用readline来一行一行的读

先创建一个TXT文件,内容为:

这是一个txt文件

这是第二行

f = open('test.py','r',encoding='utf8')  # 只读  # 文件内容拿出来,读一行少一行
print(f.read())  # 读取文件所有内容
print(1,f.readline())  # 已被读完,无法再次读取
print(2,f.readline())  #

结果为:
这是一个txt文件
这是第二行
1 
2 
f = open('test.txt','r',encoding='utf8')  
print(1,f.readline())  
print(2,f.readline())  

结果为:
1 这是一个txt文件

2 这是第二行

蚁后使用这个方式来循环文件:

f = open('test.txt','r',encoding='utf8')
for i in f:
    print(i)

print(f.readable())  # 是否可读 
f.close()

结果为:
这是一个txt文件

这是第二行
True

只写(w)

在打开一个文件后,会将文件内容清空再写

用f.write()来表示

f = open('test.py','w',encoding='utf8')  # 只写  # 清空后再写
lt = ['sdklfj','sdkfjksldf']
res = '\n'.join(lt)
f.write(res)
print(f.readable())
print(f.writable())
f.writelines(['sdklfj','sdkfjksldf'])
f.close()

结果为:
False
True

可见只写里是无法读取的。

同时在text.py文件的内容变成了:

sdklfj
sdkfjksldfsdklfjsdkfjksldf

追加(a)

追加就和append一样,顾名思义,在文件的末尾添加上想添加的东西

用的也是f.write()

f = open('test.py','a',encoding='utf8')  # 追加  # 文件末追加
f.write('写的是什么东西啊')  
f.close()

test.py结果变为:

sdklfj
sdkfjksldfsdklfjsdkfjksldf写的是什么东西啊

with管理文件上下文

之前我们使用open()方法操作文件,但是open打开文件后我们还需要手动释放文件对操作系统的占用。但是其实我们可以更方便的打开文件,即Python提供的上下文管理工具——with open()

ith open('text.txt', 'rt', encoding='utf8') as f:
    print(f.read())
结果为:
这是一个txt文件
这是第二行

with open()方法不仅提供自动释放操作系统占用的方法,并且with open可以使用逗号分隔,一次性打开多个文件,实现文件的快速拷贝

with open('text.txt', 'rb') as fr, \
        open('text.py', 'wb') as fw:
    f.write(f.read())

在这里使用\时,虽然换行了,但是在Python中默认他还是同一行,这样操作和在同一行没什么分别,但是对于看这段代码的人来说,能更加清楚的知道了打开了几个文件,分别是什么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hyc123/p/11316542.html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