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常用理论

1、测试策略

 测试策略:如何用尽量少的资源来尽量好的完成测试,给测试活动提供技术上得指导,以便测试活动的实施者能够很快的开展自己的工作。

测试策略:在不同的项目背景下,根据产品需求和指标,分析产品的功能项和业务逻辑,并判断测试的重点和方向,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各方资源、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来推动项目的测试活动开展,以最少的软硬件、人力资源投入得到最佳的测试效果,达到符合当前环境的最优决策。

 

测试策略可以归属到测试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项,通过采用有效的测试手段与方法,对产品模块&子模块进行划分,明确测试要点,然后按照功能性与非功能性(易用性、兼容性、性能、安全性...)的分类,明确所采用的测试方法(黑盒/白盒/单元/集成/系统/回归/验收...)、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边界值、流程分析法、),并设置不同的测试优先级,从而指导后面编写测试用例等工作的开展。

 

2、测试方案

测试目的:看测试对象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测试对象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测试对象的功能、兼容、性能、稳定性。

测试方案:主要包括测试目的、测试准备、测试分工、测试范围、测试风险。

测试准备:测试参考、测试环境、测试平台、测试数据、测试案例、测试工具、测试版本。

测试参考:开发流程图、交互稿(原型)、需求说明书、软件设计书。

测试环境:正式环境、开发环境、测试环境。

测试平台:PC、Web、APP、H5、Android、IOS

测试范围:功能、接口、兼容、性能、安全、安装、埋点、稳定性。

测试项:功能测试(功能清单、核心业务流程、测试案例)、兼容性测试(硬件兼容、软件兼容、数据兼容、网络兼容)、性能测试(CPU、内存、流量、耗电量、响应时间)、安全测试( 漏洞、防攻击能力、敏感数据加密处理等)。

 

 

 

3、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是对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行规定和约束,并制定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管理需求。测试计划是从管理角度对整个测试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测试计划包括:概述(文档目的、文档读者)、用户需求概述、设计运行环境、条件与限制、测试方案(测试环境、测试需求)、组织范围、测试通过与否的标准、测试挂起&恢复条件、测试进度人力分布计划、测试风险、测试任务安排、测试准备工作。

 

4、测试工作流程

测试工作流程:评审需求、测试计划(任务分解)、设计测试用例、测试入口检查、执行测试用例、报告缺陷、回归测试、验收测试、测试出口检查。

 

5、研发测试工作流程

项目部:新增产品、创建平台、创建计划、维护模块、创建WBS(上传需求)、定义范围(项目计划)、项目监控、项目验收、项目回顾会议(总结大会)。

研发部:评审需求-范围、开发计划(任务分解)、概要/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单元测试、冒烟测试、提交产品进行测试、修复缺陷。

测试部:评审需求-范围、测试计划(任务分解)、设计测试用例、创建测试版本、测试入口检查、分批分类执行测试用例、报告缺陷、分批分类进行回归测试、验收测试、测试出口检查、创建发布、项目软件质量报告。

 

6、缺陷管理过程

重点强调:

  • 开发人员认为BUG无效时,应设置合理的解决方案,添加备注说明无效原因,并将BUG转至测试人员。
  • 开发和测试人员对BUG的有效性、解决时间、解决方案存在争议时,测试人员将BUG转至需求人员评判。
  • 需求人员认为BUG无效时,应添加备注说明无效原因,并将BUG转至测试人员。
  • 需求人员认为BUG有效且需当期修复,应将状态重新“激活”,并添加备注说明解决时间、解决方案,并将BUG转至开发人员。
  • 需求人员认为BUG有效,但不需当期修复,应添加备注说明解决时限、解决方案,并将BUG转至测试人员。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endyw/p/1127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