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第三节-垃圾回收算法总结

1.垃圾回收算法种类

 引用计数法

 很难处理垃圾对象的循环引用,java中没有使用这种算法

标记-清除

    标记-清除算法是现代垃圾回收算法的思想基础。标记-清除算法将垃圾回收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一种可行的实现是,在标记阶段,首先通过根节点,标记所有从根节点开始的可达对象。因此,未被标记的对象就是未被引用的垃圾对象。然后,在清除阶段,清除所有未被标记的对象。

标记压缩法

    标记-压缩算法适合用于存活对象较多的场合,如老年代。它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优化。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标记-压缩算法也首先需要从跟节点开始,对所有可达对象做一次标记。但之后,它并不简单的清理未标记的对象,而是将所有的存活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之后,清理边界外所有的空间。这样可以使内存里的不可被用的碎片整理正可以用的空间,缺点是要进行一次整理,稍微使性能降低。

复制算法

与标记-清除算法相比,复制算法是一种相对高效的回收方法

不适用于存活对象较多的场合 如老年代

将原有的内存空间分为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内存中的存活对象复制到未使用的内存块中,之后,清除正在使用的内存块中的所有对象,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完成垃圾回收

    IBM专门研究表明,新生代中的对象98%都存活不长。也就是绝大部分对象都会被回收,因此,每次只需要小部分内存保存live对象,不需要分出一半内存。

     将内存分为一个大的Eden空间和两个小的Survivor空间。每次使用Eden和其中的一块Survivor。当回收时,将Eden和Survivor中的live对象复制到另一块Survivor空间上,最后清理掉Eden和刚才使用的Survivor空间。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Survivor=8:1,这样可用内存空间占90%(80%+10%)。

当然,也可能有例外发生,如果一次回收中,新生代的大部分对象都存活(超过Survivor空间),则需要老年代的内存空间来支援,即live对象提前进入老年代。

为什么需要两块Survivor空间

理由:达到无碎片的目的。

注意,两个survivor是交替使用的,在任意一个时刻,必定有一个survivor为空,一个survivor中存放着对象(连续存放,无碎片)。

具体的回收过程,将Eden中Live对象放入当前不为空的Survivor(S1)中,将Eden中的非live对象回收。直到S1空间满掉,将Eden和S1中的live对象放入S2,将非live对象回收。这样就保证一个surivivor为空,另一个无碎片。

      在执行一定次数的minor GC(新生代回收)后,通过Full GC将新生代的survivor中的对象移入老年代

2.标记过程

标记一个对象是否能被回收主要通过可触及性来确定的

可触性

从根节点可以触及到这个对象

可复活的

一旦所有引用被释放,就是可复活状态

因为在finalize()中可能复活该对象

不可触及的

在finalize()后,可能会进入不可触及状态

不可触及的对象不可能复活

可以回收

栈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静态成员或者常量引用的对象(全局对象)

JNI方法栈中引用对象

3.GC回收算法中分代分区思想

 分代

   jvm把内存分代为老年代和新生代,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采用标记清除算法和标记压缩算法,这样分的目的是根据对象的特征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在新生代GC的时候会扫描整个老年代,遍历整个老年代比较耗时,jvm通过定制一个卡表,把老年代内存分成4k一小块,如果老年代的对象引用了新生代,卡表对应标记需要被标记为需要扫描,新生代在扫描的时候只需要扫描这些标记需要扫描的,这样大大的降低了扫描时间。

分区

把大的内存分成不同的小区域,每次gc的时候只回收一下部分,这样GC通过每次回收一小块,就可以减少停顿的时间

分区和分代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ueyan.iteye.com/blog/227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