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ea

在“ea”这个名词里也算混了2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没有内生动力去掌握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应用场景而生搬硬套地想象和虚构,效果可想而知。

就好像“互联网”这个名词,从无到有,每个人都被挟裹着前进,但真正去思考其本质的少而又少。

“本质”不是“理论”。所有想在理论上分出高下的人,都走偏了路。在一个方法论层面的东西上去抽象理论,而不探讨其应用的方法和价值,买椟还珠。真正看到关于ea的好思想,都是在毫不相干的实际应用中使用的。

比如小米手机。比如特斯拉的汽车。这些所用的框架体系,才是真正ea的本质和精髓。这个时候我才发现,ea是个好方法好工具,生搬硬套是绝对不行的。

我对追风一直不感冒,一直以来思维所受的训练都是从本质开始挖掘,得到最终的结果。而追风的行为,常常是昙花一现,大家都一窝蜂去抢,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不理解那些在互联网的风头上追逐的人,胜或败,他们到底在追什么?他们到底看到了什么我们没有看到的?所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产品经理,还是小米模式,我从来不碰,丝毫不感兴趣。好像看人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众人皆醉我独醒,冷眼看着这帮人自己狂欢罢了。

从四月中旬开始,无意中从虎嗅上看到王兴收购摩拜的深层次分析,全然不是一般分析中的浅薄和单一,旁征博引深度挖掘内在联系,看完了有种豁然开朗“原来如此”的感觉。赶紧找来关于王兴的文章来看,顺藤摸瓜,揪出一连串互联网深埋的资深亲历者:卢泓言,梁宁,kesou,小米的雷军,周鸿祎,创京东的刘强东......这一次,所有人和事忽然真正鲜活起来,他们的思维、思想、行为,有了生命力。

互联网其实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游乐场。对其有感情的人自说自话,拉帮结伙,不亦乐乎,而身处其外的人,旁观看着热闹,却无感同身受的思考和体验。

过去买的书,现在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过去觉得聒噪的前同事朋友圈,赶紧又翻出来看,才知道她一直跟着时代的风,知道自己身处何方。

做一个app就是互联网了吗?搞一个资源整合的app,就是下一个京东或者淘宝了吗?建立一个社群生态链,就可以当小米了吗?或者,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工业4.0,机器人......是不是只要去做这些,就可以跟上下一个风头了呢?是不是就可以当上下一个大佬了呢?

用这样的思维去看互联网,看科技发展,都是表面。

改变世界,改变人和社群行为的,不是互联网,不是技术,而是背后的本质思想及其规律。

如果不掌握互联网的本质、整个体系和运作方式,靠技术或者资源的单点突破,也许你能活下来,但是很难在第二轮比拼中获胜。第一轮竞技总是很热闹,千帆竞技,百舸争流,但能活到第二轮第三轮的人,才是有灵魂和头脑的人。

由此又想到昨天无意看到的,一个军队的人考北大计算机研究生,部队根本不允许,所以每一步都无比艰难,但他每一步都克服万难,每一步都把前一步清零。看到他终于成绩通过,获得复试资格,我刚想松一口气,接下来的才让我大吃一惊。这位兄弟为了在2个月内能够通过复试,南下深圳报班自费学习编程,还做了两个小项目的作品带给导师。于是,从一开始的刚过复试线,到录取百人中的第27名,人家付出的根本不是我们的想象。

我也有同感。第一步很容易,第二步也不难,但是第一步第二步往往只是开始的开胃菜,却几乎已经耗尽我们的所有体力、耐心和思想,而接下来的才真的是生不如死的考验,每一步都不想走,每一步都累的要死,但你看那些高手,每一步都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奔向前。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你已经耗尽了所有的体力储备,开始哭爹叫娘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而这时,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

所以我特别害怕那些叫苦不迭或者在朋友圈中炫耀自己多么努力的人。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劝这些人,不要往下走了,你不是这块料,洗洗睡吧。就好像,告诉全世界自己要跑步,可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还觉得自己好努力哦,比一般人努力多了呢,多跑一公里都要思前想后半天,给自己找无数个理由,身体状态膝盖关节之类的全是理由,然后得意于自己“在跑”就很好很满足了,其实他们想要的只是“我在跑”这种感觉,来平复焦虑,他们并不是真正想跑步,也不知道要付出什么。所以,当他们不如大多数人,既没有减肥也没有提升体能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我就是喝凉水都胖啊,我没有时间嘛,我要照顾家里啊......这种人,跑步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enee-Ramble/p/895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