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7】习惯的力量很强大

08:05

今天周六,我尝试性地暗示自己睡到自然醒吧。反正孩子去了外婆家玩暑假去了。虽然也要加一下班,但总的下拉,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了,看看自己能睡多久呗。

7点55分,我已经站在公司楼下地铁站的“美心西饼”门前等着店员拉开闸门,买个“火腿芝士三明治”。我平时也会有买它“三明治”做早餐的习惯。但自从我每天7点40分经过这里的时候,他都没有开店。他的开店时间是早上8点整,就算我明明看到有服务员在店里“闲着”,她也不会因为时间没到而开门。所以,我只好另寻他店了。

作为我大概10点半就睡了。今天早上7点起床也算有8个多小时的睡眠时间了。今年下来的睡眠质量比前两年的都好多了。至少也算一觉到天亮,梦也相对较少。虽然每天也算疲惫,但也至少是助眠的疲惫。没有太多的烦心,只有没有需要正常的用心。这一切只因我一直在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又想从天河北搬到珠江新城,有想把现在的小两房换成大四房。但背后却偷摸地跟我说:“压力好大呀!” 有多大的责任感,就要有多大的抗压能力。抗压不代表自己有多强的加班能力或挨骂能力。更多还是在“狂风暴雨”中还能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每天向前挪一步即可。

同一层面的野蛮用力是最没用的努力。到头来还是自我安慰:“至少我努力过了。” 在当前层面,哪些是关键,哪些是泡沫,这是必须的认知能力。省下的力气,赶紧往上爬。尽可能把自己的服务单元价值提高。“你人均单价多少钱?” “我的服务是5000元/天。” “我出10000,别再跟我砍价。”

人最后的竞争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接近问题的本质,越知道怎么去分而治之。事情越本质越是相同,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我们读的大学更多是一种通识教育,教会我们的是自我学习能力。出来工作了,每个人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各自从自己的新起点出发,利用自己学习能力朝“共同的目标”出发。这个共同也许就是我刚才说描述的“共通层面”。各自的新起点怎么理解?就是我们每个人当前的岗位。怎么出发?就是做好手头上每一件小事。怎样才算做好?这个需要自己花点时间想想就知道答案了。

老婆偶尔会转发一些文章给我:“老公,他的观点跟你很相像。” 如果她关注的那个点我觉得没有问题的话,我会回复一句:“一起加油。” 但我昨天收到了她转给我的一篇标题为“‘我在上海身家千万,却活在社会最底层’:越到中年,你越该有一场自我革命”的文章。我已经不能再用简单的四个字回复她了。

这种文章很容易让自己陷入“诗和远方”,我简称“毒汤”。文章大意描述了一对夫妻通过努力立足了上海,并通过家人的给力买了一套“旧大四房”,目前价值近上千万。但家里的菜米油盐学位房一样是他们离不开的烦心事。

我花了数百字回复了她:“这跟中彩票的故事没什么不同,最累最需要努力的人不是员工,而是老板。因为管理一个亿和管理一个万难多了。富人家孩子比穷人家孩子的起点高,是必须的。因为富人家孩子背负的是管理他们家族巨大财富的压力,只要这个孩子稍微偷点懒,随时就富不过他这代。但想我们这些穷人家孩子的也无需沮丧,我们自己做好,孩子以后会很自信地说她要想爸爸妈妈那样子。所以,现在赶紧把你手头上的那一个亿人民币处理好就行。”

财富和自己能力是配对的。财富的背后是自身价值的量化体现。有些人认为财富是钱;有些人认为财富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肯定;有些人认为财富是那块花了几千块且一直正常运转的手表。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左宗棠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cd144140/p/1126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