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习惯 俞敏洪

俞敏洪
我是一个很喜欢阅读的人,从小就开始读书, 后来有幸进了北京大学,大学四年整个宿舍基本上比的就是谁读了什么书,很少会去比谁找了什么女朋友,因为当时反正也找不着。
非常庆幸我在做公司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 我读到好书会不自觉写书评,写完书评就会发到我自己的自媒体上, 还有新东方的媒体上面,让更多人分享我的读书感悟。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一年翻阅一百多本书,认真读的书达到十几本到二十本。 读书量还是挺大的,非常杂,主要依据两条线。
一条线是所谓无用的书籍,归入精神享受类的书籍, 不是指导你的日常生活,不是菜谱,也不是告诉你一个工具如何使用, 也不是告诉你这个企业是如何管的,这种书籍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 因为我是北大文科出身,喜欢读历史、哲学、文化之类的书, 包括现在年轻人的网络小说、网络诗歌散文,也都是我阅读的方向。
第二条线是有用的书,对我来说有用的书,某种意义上是能够指导我把教育行业和产业做得更好的书。 这一类书包括科技类的作品,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哪个行业都不能离开科技。 从李彦宏的《智能革命》到吴军的《智能时代》、李开复的《人工智能》都是我阅读的书籍,包括现代企业管理、能源管理、领导力等书籍。
我的阅读习惯有三个方面—— —
第一, 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 比如在家里坐在非常舒服的沙发上,泡着绿茶或者红茶,我就会读纸质书籍。 所谓的书香,必须有书的油墨香味才有这种感觉。 我家里的纸质书籍有一万多本,每个月以 30~50 本的速度在增加,每年购买新书的数量是 500 本左右,再加上出版社给我寄的书就更多了。
第二,读电子书, 24 小时不离身,我已购买的有 3000 多本电子书。我是一个总是在路上的人,每年坐飞机 180 多次,再加上坐火车、堵车,我一般有一到两本纸质书放到箱子里面。 300 页左右的书我大概用五到六小时比较认真就能够读完。 如果出两天差我就会带电子书。 其实电子书和纸质书从来不是一种互斥关系、矛盾关系,我觉得这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还要读碎片文章。 微信群中所读到的一些文章观点其实在书籍中是读不到的,尽管这些观点的表达有时候碎片化,只是一带而过,但是有时对我们的思想和思考能带来冲击性的影响。 我的微信里收藏了将近一万篇文章,大多是我从标题上感到这篇文章值得去读,没时间读就先收藏,我用所有现代化的工具来为自己弥补知识做准备。
行走是另外一种阅读。 每年我带着书到全世界旅游的时间也还是不少的。比如今年我走了柬埔寨,我在去柬埔寨以前把各种有关柬埔寨历史的书籍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研究,再去这个国家旅游时,我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吴哥古迹普通的旅行者,还会进入它的历史中间,会进入它的现实中,体会老百姓的生活。我把读无用的书和旅游当成是我的土壤,把读有用的书当作我的肥料,让我这棵树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蓬勃生长。 读书有没有用不重要,因为我们读书了,我们与众不同。

写作思路

首先作者通过时间先后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阅读的喜爱。在毕业以后,创业的过程中,也不忘读书。自己写读书感悟,以及每年阅读大量书籍,来表明对阅读的坚持。
接下来就谈了他对书籍的看法。
阅读书籍,就要对书籍有一个分类,做到兼顾学习,系统学习。俞把书籍分为:有用书籍,无用书籍。其中的逻辑观点就是:
把文科专业读的历史,哲学,文化之类的书籍称为精神享受类的“无用书籍”。
把能够提高自己事业发展的书籍称为“有用书籍”。其中目前对他而言,科技类的作品,拥抱智能发展以及企业管理,领导力相关书籍作为有用书籍。
接下来介绍阅读习惯:
分为:纸质,电子书,碎片文章,以及行走。
最后把上面的无用书,旅游,有用书对于作者的作用进行一个总结。

对该文章进行拓展类比:
一个人买菜很多年,

文章点评

首先,我很喜欢他的文章。行文逻辑清晰,结构简单,多采用总分式,善于分类,很适合我这种思维逻辑不清晰,归纳总结能力弱的人阅读。

胡思乱想

不久前,阅读了余光中先生的作品”听听那冷雨“,其中有一篇文章写的是朋友。文章短小精悍,用词准确。把朋友分为三类,可谓入木三分。与俞对文章分类类似,此文对朋友也进行了分类。俞在对书籍分类后,分享了自己对不同类别书籍的看法。余也给出了他的交友原则,但是很笼统。
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

是否有趣,高级是分类的依据。
有趣,形容一个人会来事,通人情世故,晓得如何快乐。书中提到,说荤,他最荤。什么好玩的地方他都知道,最擅长溜须拍马,很多时候,很让人受用。
高级,就是指肚子里面有真货。

关于朋友,另一个著名台湾作家林清玄也有高论。在林看来,朋友也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一种是只在快乐的时候才找朋友,却把痛苦独自埋藏在内心;一种是不管在什么时刻、什么心情都需要别人共享,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悲哀不如众悲哀;还有一种不会特别与人亲近,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独自快乐、独自清醒,胸怀广大、思虑细腻、品味优越,带着一些无法测知的神秘。林清玄将这四种朋友分别称为“河流型”——把一切自己制造的垃圾都流向大海;“池塘型”——善于收藏别人和自己的苦痛;“波浪型”——总是一波一波打上岸来,永远没有静止的时刻;“大海型”——接纳百川,但不失自我。
【父子书之23】朋友_青鸟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83e290102xs2u.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4190043/article/details/9419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