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演讲中国堕落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41500251/article/details/84556758

没有限制一定要写关于计算机的文章吧,我在分类中没有找到准确的分类,把这篇文章归于哪类。

所以就进行了“模糊分类”?也算计算机分类处理的一种了。

弗洛伊德老爷子说,“那衰竭的神经全靠强烈的刺激和纵欲狂欢才能振作些。”。那这篇文章权当我受到强烈刺激后的纵欲狂欢吧。

 

毕竟是人嘛,没有感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那部分人被我们称作AI。

其实,就个人而言,消息算是比较闭塞。我不太想去关心其他的一些对当前个人没多大关系的事情,因为我总感觉个人的生活就已经很值得奋斗了,我不想分出更多的精力去顾及自身之外的事情。王阳明的心学说:人之理,向内找,无需外寻。我们不需要别人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因为我们本就懂得,只是不去做罢了。所以,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是“知行合一”。

关于俞敏洪先生的这次演讲已经过去好多天了,俞敏洪先生也已经道了歉。本来这条数据是不会进入我的视线的,(虽然专业是处理数据)身边人一直再说,老师上课时也在引用。于是我就去关注了,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就当看一场滑稽秀吧,看一个学计算机的小屁孩谈情怀。

这可能是一篇全文字的文章,所以它叫文章,而不叫图文消息。在阅读的任意时刻,如果你感觉不舒适,果断离开。因为你自己的思想就已经很复杂了,无需管辖我这胡扯的乱象。

我去找了俞敏洪先生演讲的视频,找到了那段原话:

“如果中国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人必须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所有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的滚瓜乱熟。如果说所有中国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为了让他赚钱,至于说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国男人都会变得良心不好,但是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中国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就是这个原因。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其实在这段话里,在我一个小孩不成熟的观点里,几分认同,几分不认同。

首先,在关于人类择偶标准方面,我并不认为有多美好,有多高尚。我首先对于这句话不认同的地方,就是这段话前后的因果关系:女性择偶标准,导致了国家的堕落。我觉得有些无厘头。

说回去,我斗胆谈一下我对所谓择偶标准的看法。我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没实力的男人才会说女人看钱,只有没魅力的女人才会说男人看脸。

所以,我并不觉得择偶标准现实有多低微,保存幻想的那些就高尚。如果我从进化论的角度谈你们会笑吗?会的。但也请求您笑完后想想,是否在理。

男性女性的结合,我们不谈的那么高尚,根本就是为了繁衍(或者说基因的延续)。你同意吗,如果同意,那请问繁衍的需要什么?需要让后代的存活率达到最高。这是问题的来源,动物界,雄性择偶的标准是什么?健康,美观。雌性呢?强壮,资源,地位。这些因素恰恰决定了后代的生活环境。虽然我用动物类比不太好,但是的确,在有些方面,我们还不如他们。

回到人类,男性择偶,看脸,算一种对健康的评定,没有皮肤病啊,健康程度啊等等因素。女性择偶,地位,资源嘛(大部分情况,不要拿个别的例子去杠)。所以回到那个问题,两性的择偶标准真的有谁高尚谁低微吗?

 

下一点,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津巴多的《雄性衰落》。那大家会想到什么呀?他在歧视男性?不再据有男性所谓的凶悍?尊严?

其实不然,这本书首先谈到了当代媒体,网络对于男性的影响,使他们沉迷,低迷不再向上,奋发,等等。再然,它谈到了核心。

你仔细想,当你有问题,你是找妈妈,还是爸爸。妈!肯定的。对爸也只是那一句“爸,我妈呢?”。有想过为什么吗?

因为在你的成长阶段,父亲的参与时间真的没多少。在你的儿时记忆里,与父亲的有多少,与母亲的又有多少。也就是说,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只受着母亲的影响,当他需要父亲来陪伴的时候,找不到,人格的发展都是母亲身上映射过来的。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呢?

就是因为观念,因为普遍人观念认为,男人就是挣钱养家,女人就是看孩子做饭。至于谁说的,不知道!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这么做就会被别人说三道四,不知道!呵呵,如此嘲讽。

我们去想前几年,我记得看过个综艺节目,忘记是什么了。主持人问女嘉宾,你觉得男人什么时候最帅?女嘉宾说“抱孩子的时候。”全场都笑了。(你笑了吗?)

前几年有档节目很火,爸爸去哪,还记得吗。那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火啊?如果我们拍档节目叫妈妈去哪了?会火吗?当然不会,妈妈就在身边啊,妈妈能去哪?女人抱孩子时候最美吗?不是啊,抱孩子很正常嘛。

到现在为止,你们不觉得悲哀吗?

 

在人格发展心理学中,有这么个名词——依恋。大家可能也都听说过,是说儿童在发展阶段对养育人的一种关系。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我们长大成人后与身边的重要人的交往,是我们与父母关系的反映。

之后推出了“对象关系理论”,强调早期经历的作用,孩子对其环境中的重要对象会产生无意识表征,主要指父母,尤其是母亲。孩子内化父母形象的方式还影响到孩子在今后建立的关系中对他人的看法,换句话说,孩子对父母的依恋状况影响到孩子成人后与重要的他人建立依恋关系。

爱因斯沃斯通过实验,划分了亲子依恋关系的三种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回避型。

后来学者通过实验指出,符合三种类型的成人比例与发展心理学者得出的婴儿的三种类型的比例非常匹配。

能说明那个问题了吗?儿童的早期经历,影响成年的状况。而就是我们目前的状况,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的所谓“雄性衰落”。

所以,我认同俞敏洪先生的那句话“国家好不好由女性决定”,但是原因不同,不是择偶标准。而是现在的这种观念让我们活在了“母系社会”。

所以,也正是因此,我认为,俞敏洪先生的观点不应该放在女性的地位,权利之上。而应该是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对男性家庭责任的唤起。

如果说,因为“男性的堕落”,导致国家不好,归于“女性的堕落”。好不男人啊。

 

统一回来,女性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影响到下一代的人会是怎样。下一代的人就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相貌。这里的问题是:最开始的男性,去哪了?他应当给予的教育在哪里?

我觉得俞敏洪先生更多的是想表达这个意思,是想要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但是表达并不是很“优秀”?

或许是我们小题大做,俞敏洪先生或许只是想举个例子来阐明教育的含义,我们单拿出这一句上升到了人权与尊严。

无所谓吧,这就是我开头说的,这么多的事,自己还没管好,为何还要去管其他的一堆。

 

我在文章里引用了许多心理学的东西,但是我并不太想去谈我对心理学有多了解,多热爱之类的。我记得李诞说过句话,他说“我和别人介绍的时候,不会说自己是个作家,我怕别人说,你这也写的不好啊。”

在我看来吧,李诞不是怕被别人说不好,而是怕他们因为自己对写作,对作家说不好。其实就是怕自己的不优秀会影响到别人去评判自己珍爱的东西罢了。

我要说明一下,我文章里称呼了“先生”,不是我对俞敏洪先生观点的支持,也不是对其观点的认同。而是一个晚辈对长辈称呼的尊敬。

 

我不知道我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把我的观点讲清楚,或许也是表达方式不正确,会被大家误解。但是也无妨了,马东老师不是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唯一宿命”吗。

 

我说这么多,不是让大家肯定我的想法,也不是让大家不敢去批判。只是请对一个刚过20岁的孩子的观点多加包含罢了,仅此而已。

哦,对哦,我要说明我的立场,我是男生。算了,我是男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1500251/article/details/8455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