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就是我们常说的魔障。处于心理障碍的状态下,人的理性状态是很难争夺到人体系统的主导地位。按照一般系统论的观点,人体系统的整体状态发生变化除了本身系统可以呈现出这种状态外,最直接的诱因是外界的环境因素触发了人体系统中某种精神活动的条件,导致系统向心理障碍的状态发展。破除心理障碍最主要的根本在于引发人体系统向新的平衡状态前进,通常情况下必须依靠外界环境的刺激来完成,外界刺激却可以通过人体系统自己触发或者由别人触发,甚至可以通过环境本身触发。心理障碍也是人生必然存在一种困难,当你自己可以成功打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时,你会产生对自己心理把控的自信。

  1. 心理障碍
  2. 心理障碍的分类
  3. 焦虑障碍
  4. 心境障碍
  5. 其他心理障碍
  6. 精神分裂症

1.心理障碍

那些被认为是不健康或者变态的心理功能常称之为心理病理或者心理障碍。心理病理学功能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引起个体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变态心理学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和行为的病理性质直接相关联的心理学研究。关于心理障碍的评估,参考美国某个诊断手册,主要有痛苦或功能不良、不适应、非理性、不可预测性、非惯常性和统计的极端性、令观察者不适、对道德或理想标准的违反,在这七个方面上,符合情况的越多表现的越明显,则被认定为心理障碍的可能程度越高。这些评判的心理障碍的标准非常的模糊,在客观上进行认定也有难度。因为这种判定的难度,所以出现很多被心理障碍的故事,例如西方的女巫、对待不同政见者等等,简直屡试不爽,只要被认定为心理障碍,人们就会其认定之后的行为做判断,真是悲剧。

当然也有比较正面的,例如心理病理的病原学。病原学是指引起或促成心理和医学问题的形成的因素。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主要包含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例如因为心理原因导致神经系统的信号传输障碍、杯弓蛇影、因为某些生理功能受损导致的心理障碍等等。

2.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诊断是通过把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归类到公认的诊断系统中去,对异常行为作出标记。在临床医学上,人们将这些评估和判断的资料组织成体系,这个体系和其他标准可以辅助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哪种特定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分类的好处是:1.通用的简略语言;2.病原学的解释;3.治疗计划。

心理障碍的分类可以概括性的分为:1.与物质滥用有关的障碍;2.躯体化障碍;3.性障碍;4.通常在婴儿、儿童、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5.饮食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发生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出现两种以上的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大概就是“祸不单行”的情况吧。

3.焦虑障碍

现代社会中焦虑已经被过度应用,甚至有些媒体没事就是肆意散播引起人们焦虑的信息。焦虑障碍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有五种主要类型: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广泛性焦虑症通常集中于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例如为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坐立不安、容易疲倦、思想难以集中等等,这些情况符合的越多则症状越明显。这个是不是非常像媒体肆意散播的焦虑呢?惊恐障碍要比广泛性焦虑严重,表现为一种无逾期的严重惊恐,可能持续时间很短,例如短时内的极度担心害怕。恐怖症是一种持续地非理性地害怕某一个特定物体、活动或者情境,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威胁是夸大的和非理性,如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等。强迫症是思维、意象、冲动反复出现或持续作用,尽管个人努力抑制这些观念,例如不可抵抗的清洁行为、点数财务等。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闪回持续地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例如严重的自然灾害、事故、躯体虐待等。

焦虑障碍的原因由不同的解释。生物学派认为焦虑障碍存在生物学上的根源,例如害怕昆虫和恐高等。心理学动力学派认为焦虑障碍的症状源自潜在的精神冲突或恐惧,这是症状试图保护个体不受心理伤害。行为主义学派认为焦虑障碍主要在于症状的强化和条件化上。从一般系统论上来解释,生物学派的观点来自于个人生命系统的生物学基础;心理动力学派的观点是个人生命系统的精神活动范畴;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是个人生命系统的外界刺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些要结合着看,单独只是研究一面是很容易片面的。

4.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有两种:重度抑郁和双相障碍,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是这样的。

重度抑郁是情绪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低落或者感到悲哀。双相障碍是以严重抑郁和躁狂阶段交替出现为特征,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容易被激怒,在躁狂的阶段容易产生自尊膨胀或拥有特别能力权利的非现实信念。重度抑郁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例子,双相障碍比较少见,目前只是在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结局部分的慕容复就是双相障碍的例子。

心境障碍的原因有多种解释,生物学派认为心境障碍的发生与基因因素有关;心理动力学派任务无意识的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敌意情绪在抑郁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行为学派认为正强化和惩罚的数量会导致心境障碍;认知学派认为负性认知定时和解释风格模型是心境障碍的原因。将这些解释的原因组合起来差不多就是心境障碍相关的所有因素了。生物学派告诉人们,人的个人系统只有具备了这种障碍的生物学基础才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动力学派告诉人们,精神活动的体验很重要。行为学派告诉人们外界的刺激会引发人体系统对某种体验的强化,这会导致某些心境障碍得到加强或减弱。认知学派告诉人们人体系统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模式是会认知添加各种情绪的,这些情绪因素强化会导致心境障碍,例如负能量、习得性无助、认知缺陷等等。

抑郁因为性别的差异体现也是不同的,男人遇到抑郁一般会通过短时的应急刺激分散抑郁,例如剧烈运动、大声发泄等等;女人遇到抑郁一般是经常性的思考和回味,这会加重抑郁。心境障碍最极端的后果是自杀,我想现在如果你明白心境障碍的来源和途径的话,降低它甚至是消灭它应该也不是什么问题。生物学上的基础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是基因层面上的;精神层面上的我们也很难把控;行为上的强化和惩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不断削弱,可以做到;认知层面的内容是自我可以改变的,付出努力可以将三观修正,多看一些正能量的书籍,远离各种负面的内容,自然可以削弱这种认知上带来的问题。

5.其他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的、不可变的、不适应的感知、思维或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严重损害一个人在社交或者职业场合的功能,造成显著的痛苦。人格障碍有很多种类型。

分离性障碍是一种身份、记忆、意识的整体性扰乱。分离性失忆是由于心理素质导致的对个人重要经历的遗忘,这种我们在电视剧中常看到,一般是遭受重大创伤导致的。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这有时也被称作多重人格障碍,多个人格轮流处于支配地位。

6.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患有这种病的人人格似乎解体,思维和知觉出现歪曲,情感变得迟钝。这种疾病的患者就是你想到的疯的或者精神失常的人的形象。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类型有紊乱型、紧张型、偏执型、未定型、残留型。紊乱型的特点是个体表现出不连贯的思维模式和非常诡异紊乱的行为;紧张性是动作活动紊乱;偏执型偏向于精神活动的不正常,例如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等,行为活动比较正常;未定型是前面三种类型的混合;残留型是上次发病后的影响导致,一般症状缓解并且不明显。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基因取向的原因主要是解释生物学基础上的原因,还有作为环境应激的家庭交互作用,还有社会对病人的支持的态度。例如父母减少对病人的责怪、敌意、冒犯,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复发会减少。当社会环境对病人有歧视甚至是敌对时,也会导致此病症的发病几率以及受创后心理障碍有影响。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eacean2000/article/details/938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