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反思使命

“提升自己,帮助他人”这是敏捷个人练习中我认可的使命,但最近我在反思这个使命真的融化到我的血液里了吗?似乎还没有。否则我就会感到很快乐了,而事实是我目前仍然感到干劲儿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当前的工作让我觉得没有一心一意把它做好的热情,感觉不值得去努力,因为始终认为我不会长期待下去,公司的氛围和领导的魄力都不能让我满意。与其说我在找以后要做什么事情,不如说我在寻找志同道合的团队,只要一起奋斗做一番有意义的事情就可以,重要的在奋斗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
周老师正是因为有了明确的使命感,而且他的行动目标跟使命感契合,所以他很充实很有动力,对生命充满热情,精力充沛。
我还是没找到自己的真正的让自己信服和愿意付诸实践的使命感。

今天因为听到李志辉的《南无阿弥陀佛》,再次找到也唱过佛教音乐的李娜,看了关于她的人生经历。加上前几天看的关于黄磊的文章。其中有个核心观点,都是认为他们后来走向安宁、归于平静是因为他们曾经努力奋斗并经历了巅峰和辉煌的人生阶段,然后才有回归平静的渴望或归宿。
很多人并没有达到辉煌的阶段,所以也不甘心、不愿意甘于平静、平淡。从平淡走来,最后归于平淡,是中间达到了巅峰,在自己付出最大努力后领略过了人生百味才又回归平淡的。
其中有句话仿佛让我有所领悟:“每当拿到一首作品后,李娜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反复推敲、琢磨、一字一句的抠,等到进棚,往往一遍就过,制作人无话可说,因为比制作人想象的还要好。”
我也要努力地去把一件事做好,全身心投入去做到最好,从中获得进步,同时还要让家人不为物质生活需求所累。然后等满足了物质需求,再去追求精神需求,不能越过物质需求直接进入精神需求。那样的精神需求,应该是不踏实的,不牢靠的。
我以前总是对物质需求提不起兴趣,觉得只有精神需求才能让我幸福、快乐。真的是这样吗?这样来提问一下自己:如果我现在只追求精神需求,物质需求没有保障,家人跟着受苦,我是否真的快乐?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没有尽到责任,我会内疚。

因此,接下来的生活,我先要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到最好,在做事中磨练和提升自己。这是毫无疑问的。
有两个选择:继续做目前的工作,不忙,做好家庭教育,但工作缺乏热情和进步,学到的东西无法在工作中实践。
另一个是组建自己的团队,实践所学,发挥自己的个别、伯乐优势主题,激发别人的潜能,带出优秀的团队,创建优秀的组织。让每个成员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的辉煌人生,这本身就是在做帮助他人的事,也是我一直以来想奉献社会的梦想。也可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了,但未必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会小。行胜于言,身教重于言教。况且,说不定因为工作状态的改变激发了我的热情,会让我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家庭教育中。

---恢复内容结束---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engshuai1982/p/11048727.html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978016/article/details/9335629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