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一位富豪太空游客做的史诗级投影秀

在蒙特利尔,我们去看演出、展览、电影的机会反而不如在国内多,所以如果去了,倒是印象会更深一点儿。现在想起在长沙几乎每周末都有画展看的日子,简直魔幻。

来记录一下上周末刚刚看完的一场沉浸式立体投影秀的首演吧——官方宣传语是“从大爆炸到今天,一场穿越时空的科技史诗”。

7628062-b5ce54ae748c22a4.png
全新原创的沉浸式投影秀《回声之外》, 由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盖·拉利伯特出品 ,2019年6月1日在蒙特利尔刚刚新鲜上演。


去年冬天因为朋友的推荐,我们买了一个“灯光多媒体秀”的早鸟票。等到差不多我们都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一翻日历,哦,六月到了,终于可以去一探究竟了。

这个多媒体秀的演出场地很特别,位于蒙特利尔历史最悠久、观光客最多的旧城区:老港,旁边就是停满游艇的河港、纪念一战阵亡水手的老钟楼、太阳马戏团的大帐篷。

这个选址让演出本身自带热点,刚宣布时就仿佛能让人预见到它将成为蒙特利尔今年夏天的明星户外活动。

想想看,能吸引我们这种住在南岸的穴居动物都出来的活动,是真的很特别啊。

7628062-812226cc10729c25.png
官方宣传做的效果图。“多媒体灯光秀”的科技感和老港的优雅融为一体。


很不好意思的是,我们去的时候迟到了,不过也好,免去了排队的痛苦。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6月1日的第一天演出有四场,从下午到傍晚,每场容纳观众约600人。

这些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提前半年购买的“早鸟票”。再次证明这个活动的推广营销做得不错。

7628062-cfa842ee855e08a1.png
图片来源:La Presse


在当地媒体《La Presse》的采访中,不少观众是因为这个灯光秀的制作人很厉害、慕名而来。大概就是那种“什么?他要出新作品?好的,我买票!”的铁粉的感觉。

这个有大明星号召力的人,就是太阳马戏团的创始人与首席执行官——盖·拉利伯特(Guy Laliberté)。

这个答案真是无比合理了的吧,即使在我这个外国人看来,也完全懂得蒙特利尔人对这个打造出国宝级金字招牌的本土大佬的佩服和喜爱。这个男人从自己拉手风琴、踩高跷和吞火开始,一路把太阳马戏团做成了价值20亿加元的殿堂级演出公司,更何况,他还积极地做慈善、自费太空旅行(加拿大第一人)……,存在感很强了。

7628062-8b9b40d629cb0e9d.png
Guy Laliberté。图片来源:Le Devoir


拉利伯特现在新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红月亮娱乐”(Lune Rouge Entertainment),来创意制作他们的首个多媒体作品《回声之外》(Au-delà des échos)。

和太阳马戏团的大帐篷遥相呼应的“金字塔”,也是为新作品专门建造的,取名就叫PY1。PY1有25米高,可拆装,就是说,未来这个多媒体秀连同它的展出空间,都可以被“运输”到世界其他城市。

当我们走进“PY1金字塔”的时候,里面很昏暗。

在塔尖的穹顶下,四周是沙发,中间有靠垫,可供观众坐下或躺下。但是想站着看也完全没问题,因为“幕布”都在头顶上,不担心挡住别人的视线。

7628062-ed102445cec0420f.png
图片来源:La Presse


我觉得躺下的姿势真的是最好的。

小时候去乡下,躺在竹床上仰望星空的记忆还残存着。后来就很难有这种体验。有一年和同事去湖南黑麋峰,走在水库大坝上四野开阔,头上的星空闪耀,但因为风很大或者蚊子很多,当时也没有想过要找地方躺下,欣赏一下夜空——果真人长大了,就很难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了。

但拉利伯特创造的这个“金字塔穹顶”,相当于一个介于“圆顶罩子”和“立方体盒子”之间的空间,所以既有天空的笼罩感,又很适合投影观看。

7628062-39b139888d63177b.png
图片来源:La Presse


我去过蒙特利尔天文馆看穹幕投影,讲的是星座的故事。但那个穹顶离得比较远,也没有安排特别的音效,留下的印象自然远不如《回声之外》震撼。

据说天文馆的投影仪价值约300万加币,而《回声之外》的全部技术设备加上PY1金字塔的搭建成本就是2500万加币,PY1的设计费还有500万。PY1装备上的,包括增强现实、5G连入等全套有关器材。拉利伯特曾对记者说,《回声之外》只利用了PY1 40%的可能性。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这本来就是一个专业制作的秀呀。

同去的朋友说,看到中途感觉像一个大型蹦迪现场。确实,在某些激烈的段落中,电子乐的节奏感配合激光画面,是能让人记起在长沙解放西路的酒吧里、身体被音浪拍打的情景。

7628062-a3730fdc69593824.png
图片来源:La Presse


不过整体回忆一下55分钟的《回音之外》演出,很容易感受到制作者并不限于声光电的感官刺激,还想要表达一个“宏大叙事线”:宇宙大爆炸、生命源起、文明进阶、我们对人的探索、心灵对自然的融入……等等,时而壮烈,时而舒缓,变幻着节奏。

到后半段,时不时插入一个男人的声音,讲一些启迪性的话语。我当时觉得,这个主持人的声音一点都不磁性啊。后来才知道,这个声音不是主持人,而是英国思想家Alan Watts的原声录音资料,由他的儿子提供的版权。《回音之外》整个作品的灵感,都来自Alan Watts的哲学思想。

《La Presse》的记者Mario Girard看完试映场,居然有念头要去翻出这个老思想家的著作再好好读一读。

其实在B站上,就有很多这位老思想家的讲演内容,有的还配了电影画面,若是好奇,可以像我一样去看看,省去买书、翻书的麻烦。

7628062-9f4ef8c63b0c8a50.jpg
官方透露的一些“关键画面”,能引导大众去猜想《回声之外》的“史诗级故事”走向。


我个人看完《回声之外》,并没有感觉这有多了不起,但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买票,没有错过这个用心的作品。

一个“作品”要如何变得完整且精良,这种经验是能互相参考对照的。《回声之外》的魅力,让我对沉浸式作品的体验多了一个金线标准的参照物。

红月亮团队也在策划一系列在PY1里组局的电子舞会周末之夜,这我就融入不进去了;但另一场在策划中的融合冥想、瑜伽、运动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叫《砂盒》(Carré de sable),说不定我也能再去体验一下哈。




7628062-beff8f82df09df54.jpg

转载于:https://www.jianshu.com/p/48ea5ca4ad76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851429/article/details/9118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