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解密算法与通讯安全(六)

数字证书

 

上面说了这么多算法,又是摘要算法,又是对称加密算法,又是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但是对于通讯中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最多也就只能解决其中的两个,对于中断、和伪造威胁,只能干瞪眼。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对于中断,一般是网络拓扑或协议级别要解决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范畴,暂时不表,我们只能做到的是当网络不可用时,传输的数据出现丢包或异常时可以进行及时的建设,这里就需要用到数据完整性的验证了。

 

至于,要对付攻击者“伪造”的威胁,这不仅仅是单一算法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通讯模型

 

正如上面几节所说,伪造分为两种,一种是数据伪造,只要做好防篡改的工作,数据伪造都可以很好的防范。另外一种是伪装成某一网站,与用户进行交互,盗取用户的一些信。比较常见的如钓鱼网站、黑代理服务器等。

 

哪非对称加密算法的通讯模型来举个例子。客户端A在获得给自己公钥时,并没有怀疑与公钥发出方的身份,客户端A以为发给他的依然B,实际上,B发出的公钥已经被攻击者C拦截并丢弃了,C重新生成公钥伪装为B发给了客户端,后续的流程实际上都是攻击者C在于客户端A通讯,而客户端A则以为与自己通讯的是服务器B



 

这个伪造的过程在平时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见,比如:在实名制以前,张三买到火车票后,半路被人打劫,车票被抢。这就有点类似于遭遇了攻击者的攻击,攻击者抢走了张三的火车票(公钥Gkey),并伪造了一张可以以将乱真的车票,(重新生成公钥Gkey’)使用这张车票上火车。整个过程看似天衣无缝,攻击者获得了一张免费的车票,张三损失了一张火车票。

 

当然,现在这种火车票qiang劫的事件已经不太会发生了,因为已经实行了实名制。实名制的引入,给我们解决上面的“伪造”威胁提供了一个方案。火车票实名制,使用了身份证作为验证用户身份的一个证明。

那么我们在网络通讯中是否也可以引入这么个“网站身份证”呢。回答是肯定的,目前也正是这么做的,我们叫他“数字证书”。

 

CA

正如我们身份证是由可信任的公安局办发。数字证书也是由权威机构签发,我们叫做CACA会保证证书的确是发给了应该得到该证书的的人。CA也属于一个机构,他也有被人伪造的风险。所以CA一般是分级的,顶层的叫做RootCA,由他保证下面的CA的身份。

 

所以我们的机器里,保存着有限的几个RootCA的机构的公钥。打个比方,张三有个数字证书,是由A这个CA机构颁发的,A的身份由RootCA来保证。当浏览器与张三的网站进行通讯时,获取到了张三的数字证书,实际上这个数字证书是个嵌套的证书,里面包含着两个子证书:RootCA颁发给A的证书,和A颁发给张三网站的证书。在浏览器中保存着有限个着RootCA的公钥。使用RootCa的公钥对A证书进行验证,验证通过,使用A证书里的公钥对张三网站的证书进行验证,只有再次验证通过后,才能说张三网站的证书得到了确认。

 

整个验证过程是一个信任链。



 

数字证书里主要包含着两样东西:数字证书所有者的身份信息,数字证书所有者的公钥。为了保证证书在网络中通信不被篡改,证书里会带上这些信息的数字签名。那么对数字证书的验证就是对数字签名的验证,这就是上图中每次证书的验证都要使用到公钥的原因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go12345.iteye.com/blog/185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