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Lib公链跨链技术到底在跨什么?

跨链是今年区块链里最火爆的技术,主打跨链技术的项目多的很,LikeLib底层公链核心技术除了侧链以外,就是跨链,但跨链到底是什么意思?以下分解。

第1章 资产跨链

跨链技术很早就出现了,在2013年就大量出技术在讨论比特币的跨链。主要有三大跨链技术,闪电网络、侧链和中继。

在以太坊出现之前,区块链很少谈及“合约”,当时只谈“币”,当时的跨链技术都是指的是“资产(币)的跨链”。资产跨链,或许应该称为币跨链。资产跨链简单来说是两条链的币相互发给对方。但这怎么发?币的跨链技术有很多,有双向锚定(two-way-peg),哈希时间锁,原子交换,资产质押转移,网关,联邦签名等等。

双向锚定是比特币侧链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来实现比特币主链币和侧链币之间的跨链。双向锚定能够让侧链“知道”主链上的特定币是否处于锁定状态,并且依此锁定状态来解锁或销毁对应数量的侧链币。这就好像BTC“跨”到了侧链,或者反过,侧链币“跨”回了主链。

比特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里面可以交易比特币,哎,这里面的比特币是怎么出现的呢?用的就是网关技术。原理很简单,就是用户将比特币发给一个叫“网关”的地方,然后“网关”会生成一个比特币稳定币在比特股流通。用户要提比特币时,就反过来,网关会销毁比特币稳定币,然后将相同数量的比特币发给用户。

币的跨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原子交换”。所谓的原子交换是指:A链上的一笔交易,和B链上的一笔交易,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

比如BTC和LKL(LikeLib公链而发布的LKL小苹果,以下简称LKL),两个人,张三愿意拿1BTC换李四的100LKL,为了防止毁约,双方使用原子交换技术来完成币的互换。

张三给李四一个LKL地址;李四给张三一个BTC地址。

张三使用原子交换协议构建了一笔BTC交易,将1BTC发到李四的BTC地址。这笔交易成立的条件是张三的LKL地址收到李四发来的100LKL。

李四使用原子交换协议构建了一笔LKL交易,将100LKL发到张三的LKL地址。这笔LKL交易成立的条件是李四的BTC地址收到了张三发来的1BTC。

上述两笔交易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做到在收到对方的币后,不给币就跑路。

这就是币的跨链。本质上币的跨链并没有真实的币从一条链跑到另外一条链,只是币在各自链上相互纠缠一样锁定和解锁的状态。

第2章 跨链的应用举例

跨链有什么用呢?

第一场景是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依赖币可以跨链,支持用户挂单,通过跨链合约来提供撮合,撮合成交后使用币的跨链来完成币的转移。理论上是可以做到完成不依赖于特定的服务器的。

现在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太坊和EOS上的交易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跨链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ETH和ERC20之间的交易,和EOS和EOS上的代币的交易。比特股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通过网关发行稳定币的方式来将BTC等迁移到BTS内网来交易。

第二个场景是资产抵押。某条链上的币是否解锁,取决于另一条链上的特定信息。

第三个场景是读取链外数据(预言机)的智能合约。比如赌球,有专门的链外数据,即预言机,提供球赛结果。然后用户在以太坊上通过合约来对赌,双方押币进合约,合约采集预言机的特定数据来判决赌资归谁。

第3章 跨链的技术优势

LikeLib的跨链交易方案中,原有链上的资产在转移到LikeLib上后以智能合约中代币的形式存在,我们一方面通过环签名技术将智能合约代币交易的发起者隐匿在一个账户集合之中,令发起者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追踪的,另一方面通过一次性账户系统使得智能合约中的账户一次性使用,且与LikeLib上原生账户无法建立对应关系,令合约内账户与原生账户隔离。综合两方面,实现了智能合约代币交易的隐私性,也就是让资产跨链后的交易受到隐私保护,为户提供更好体验的同时扩展了应用场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aikelib/article/details/8963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