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In-One -> SOA -> 微服务

All-In-One 架构


All-In-One是以前企业级应用最常见的做法,把大量业务了逻辑功能堆积到一个单体架构中。对于初创企业或者时间仓促的项目,初期的开发效率很高,但随之而来,应用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业务逻辑日益复杂。在日后想要进行快速迭代,是很困难的,动一发而牵全身。同时,以这样的单体架构运行,由于提供了大量的业务功能,随着功能的升级,整个研发、发布、定位问题,扩展,升级这样一个“怪物”系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All-In-One架构的应用一般有以下特点:
  • 设计、开发、部署为一个单独的单元。
  • 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导致维护、升级、新增功能变得异常困难
  • 很难以敏捷研发模式进行开发和发布
  • 部分更新,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
  • 水平扩展:必须以应用为单位进行扩展,在资源需求有冲突时扩展变得比较困难(部分服务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部分需要更多内存资源)
  • 可用性:一个服务的不稳定会导致整个应用出问题
  • 创新困难:很难引入新的技术和框架,所有的功能都构建在同质的框架之上

All-In-One往SOA的演变

SOA 架构


r_1.bmp

SOA的思路是把应用中相近的业务逻辑功能聚合到一起,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出去。因此基于SOA架构的应用可以理解为一批服务的组合。SOA带来的问题是,引入了大量的服务、消息格式定义和规范(RMI,SOAP等)。各层级接口服务,还存在相互调用等复杂逻辑关系,随业务的飞速增长,没人想去做这个接盘侠

webp
webp

使用SOA架构,用ESB对外提供服务


r_2.bmp
webp

百度百科解析:

   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ServiceBus,ESB)从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发展而来,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结合的产物。
ESB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软件架构,可以提供比传统中间件产品更为低廉的解决方案,同时它还可以消除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协调运作,实现了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从功能上看,ESB提供了事件驱动和文档导向的处理模式,以及分布式的运行管理机制,它支持基于内容的路由和过滤,具备了复杂数据的传输能力,并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标准接口。

自此,调用者无需理会服务所需在的url以及通信传输协议,通过一种约定好的传输协议与总线进行通信,即可调用对应的服务,总线会找到对应的服务,调用并返回给调用者

进化,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应用是由多个小的、相互独立的、微服务组成,这些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开发和发布都没有依赖。
微服务强调的是,彻底组件化和服务化,将原有的业务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开发,运行,维护的小应用,这些小服务除了本身业务功能外,还需要消费外部其他小应用提供的服务,自身也提供对外服务。

用一句话来区别SOA和微服务,即微服务不再强调传统SOA架构里面比较重的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去中心化,同时SOA的思想进入到单个业务系统内部实现真正的组件化。

webp

单个模块的逻辑层即需要消费外部通用服务层,也对外提供业务服务功能。
基于这样的思想,业务经过分析拆分后,围绕着业务来创建应用,这些应用就可以独立、并行地进行开发、管理。分散的应用在部署上可以按需分配,应用功能上线交付更简单,资源利用更合理。

作者:量产型炮灰工程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21cb5351bad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ongGuoZhiChuang/article/details/8932799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