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红箭系列导弹

以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为代表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使用目视跟踪、有线传输,自动指令制导的制导体制,克服了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需要射手在标准目标的同时,人工控制导弹飞行,导致操作复杂,命中率低下的缺陷,曾经在中东、东南亚战场上大显神威。

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反坦克导弹的研制,由于技术基础薄弱和国外的封锁,早期的自主研制型号,参照借鉴了法国的SS-10反坦克导弹和前苏联的AT-1"甲鱼"反坦克导弹技术,1973年被正式定名为J-201型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采用目视跟踪,手动操纵,有线制导,射程2000米,动破甲厚度65度角/120毫米,飞行速度仅为85米/秒,性能大大落后于同时期世界水平,仅少量生产即被军方放弃。随后中国仿制了苏联AT-3“耐火箱”导弹,型号为红箭-73,于1979年研制成功并大量装备部队。

由于红箭-73导弹属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采用目视瞄准跟踪、导线传输指令、手控制导方式。实战命中率较低,只有不到40%。中国在红箭-73尚未定型的70年代中期开始就提出了研制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计划。在预研初期,曾为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提出了多个方案,包括激光半主动、激光驾束,红外半自动跟踪等多种设计方案,但由于技术原因迟迟未能确定。

通过对“陶”式导弹和发射装置的测绘分析,中国掌握了该弹设计原理和一些单项技术,促进了当时正在研制的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技术方案的确定。中国决定参照美国陶式导弹的技术路线研制国产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即采用后抛筒式发射,目视瞄准、有线传输,制导站红外自动跟踪,射程3000米,飞行速度200米/秒,初弹径较小,重量较轻,技术原理几乎与陶式导弹相同。1984年导弹研制定型,被命名为红箭-8型反坦克导弹,装备于步兵师属炮兵团的反坦克营。这导弹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为中国军事装备出口的明星武器,从80年代末到2000年,世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总销售量大约为80万枚,其中国产红箭-8导弹就卖了20多万发,可能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至今还在中东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深刻认识到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外跟踪制导极其容易被干扰的巨大缺陷,立即组织研制改进型第二代导弹,并于90年代初期在红箭-73和红箭-8基础上先后定型了AFT-07和AFT-09两个系列的改进型二代导弹。这个系列的导弹均抛弃了红外跟踪,使用新型CCD电视制导站,使用CCD光学敏感器跟踪导弹,输出数字信号,完全不受外界红外辐射源的干扰,具有90%的极高命中率。目前周边国家,例如印度陆军T-72/T-90坦克的红外干扰机,就对中国军队普遍装备AFT-07系列导弹毫无干扰效果,导弹在敌方坦克开启干扰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准确命中并摧毁目标。

中国用越战缴获美制陶氏导弹研制反导克星 https://new.qq.com/cmsn/20151103/20151103028723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xl845235800/p/10777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