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数据中台元年

2009年,阿里云开启了中国的云时代。

十年市场教育,中国的公有云市场也已经从无到有,迈过了3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21年更是能达到900亿元的规模。

「数据上云」已经从一个技术词汇,慢慢转变成为企业界的共识:如果想要在信息商业中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借助云计算的力量,完成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只是, 数据到底在转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如何利用好数据,数据上云后如何支持业务,企业需要哪些核心能力? 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的非技术业者而言,仍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作为数据业务领域的先行者,阿里云总裁张建锋,把数据智能作为数据处理的核心能力:

「今天处理数据绝大部分都不是单纯靠算力,算力是基础,而主要是靠上面的智能化的算法,算法跟各行各业的业务有密切相关,所以阿里巴巴通过与各行各业合作,沉淀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化平台。我们认为在基础设施的云化、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以及在之上叠加大数据+智能化的平台和能力,完整地组成了阿里云智能的整体能力框架。这是我们核心的能力。」

这里面传达出了几个核心信息:

1.云计算为数据智能提供了基础算力;
2.行业(经验转化而来的)算法是智能处理数据的主要工具;
3.数据+智能的平台和能力,前提是基础设施的云化和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

这是阿里云所认为的数据处理的能力框架,而在市场上,我们通常把这种能力框架称为「数据中台」。

舆论往往会更强调技术的作用,强调技术对业务的推动作用,但事实上,在商业领域,更多的时候,技术发展都是跟着业务走,技术的发展常常来自于业务需求和业务场景的倒逼。

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业务流程上云,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和仍然稀缺的数据应用就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矛盾之一,而且,这种矛盾不是一天就能够解决,需要从业务、技术、组织几个不同的领域一起来探寻数据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台」就是这一系列解决方案的基础设施。

数据中台不是一套软件系统,也不是一个标准化产品,只能说,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数据中台更多地指向企业的业务目标,也即帮助企业沉淀业务能力,提升业务效率,最终完成数字化转型。

那么,数据中台又是如何一步步驱动业务的呢?

作为阿里第一个数据仓库的建立者,TCIF(淘宝消费者数据工厂)和阿里云数据智能平台数加的创始人, 张金银(花名行在,以技术专家的身份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到2016年年底,在阿里巴巴的12年技术生涯), 他完整经历了从「数据上云」到「数据中台」的全过程。

2019,数据中台元年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210996/238369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