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思维不适合AI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105362/article/details/85939430

头部引导关注111.png

这是 阿拉灯神丁Vicky 的第 16 篇文章

1

为什么互联网思维不适合AI产品?

在一天内集中时间看完《硬战》这本书,本文主要是个人在看完本书之后的一些思考与总结。颈椎疼。好了,废话不多说,Let`s go.

2

AI硬件极简史

自从2014亚马逊AI音响Echo从美国蔓延以来,AI消费级产品迅速席卷了整个市场,主要产品形态有13类:手机、手表、耳机、无人机、摄影相机、玩具、家居、眼镜、音响、翻译机、电视、家庭监控、机器人,AI+硬件市场从蓝海一路成为红海,同质化产品不断充斥市场,最终以巨头的低价策略“收割”整个行业。

3

AI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的区别

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应用载体以软件、网页、app、H5、小程序等虚拟服务为主,软件服务往往以用户体验、产品为王为目标,用户使用更换产品的成本几乎为零,使用与卸载只需点击一个按钮,产品经理采用敏捷开发,小步快跑、迅速迭代的策略,根据市场、用户反馈迅速优化迭代产品。

AI时代产品承载主体为硬件,用户购买与使用一个产品存在真实成本,无论是用户选择产品时还是厂商设计产品时都会采用“重思维”模式,因为硬件开发需要用整体思维,从市场角度切入,涉及硬件方案选型、供应链选择等步骤,更新迭代往往以年为单位,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因此,在项目开始时需要兼顾软、硬件整体体验,产品能否达到最终预期,除了这些还要考虑开发成本,售卖定价,产品量产前必须全面验证,针对市场必须一击必中,否则这个产品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4

AI商战上的博弈策略

商场如战场,从产品设计,到竞争策略,再到商业战略,环环相扣,步步紧逼。

产品设计可遵循“木桶效应”,最低的挡板决定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最高的挡板决定产品销量好与不好,要做到“多面无短板,单面有驱动”。然而产品功能的极致,对应的则是成本的提高,产品对应的消费市场就会改变,畅销与不畅销是功能的博弈、更是价格的博弈。

AI产品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探索、发展及成熟。探索阶段产品概念模糊,方向不明确,前景不可知;发展阶段产品已经有明确目标与前景,主要优化产品体验,提高短板,放大优势。当产品进入成熟阶段,面临的就是价格战、补贴战。作为产品经理,就要洞察用户、产品、市场与技术制定策略。

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整体规划,包括产品样式,产品功能,产品价格等等,也就是整体式思维;用户在买产品时,因为硬件存在成本,所以购买使用的前提就会更重,用户购买产品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单一考虑这个产品的是否好看、功能是否最优、价格是否最便宜,同样也是用的是整体式思维,用户往往买的不是最好的产品,而是最合适的产品,产品设计时也是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是简单的产品单点功能极致,好的产品需要有合适的形态,贯穿的价值以及合理的价位。

有市场就会有竞争。在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就要有竞争策略,否则价格战就会将产品拖垮。个人之前也做过一段时间淘宝,对于价格竞争也有浅薄的体会,低价是提高销量的方法,但不是一个好方法,你价格低,总有人比你价格更低,单个产品的很容易被对手或更高维度的竞争者碾压,对于大公司,可以进行单品、产品链条,产品生态这样的顺序逐步建立壁垒,那对于小公司呢,必须要在前期避开与大公司直接竞争的态势,红海来临之前或者产品定义初期就考虑这些问题,考虑在微观产品要素以及宏观战略差异化发展,在夹缝中求生存,尽量以细分市场切入,让公司活下来最重要,以卵击石的方法不可取。

5

可借鉴的博弈案例

关于商战,商业策略,原书有提到三个硬件公司,分别是大疆、OPPO、小米:

大疆无人机,针对不通用户需求,积极开发不同价位、不同功能、不同市场的产品,积极布局迎战,先发制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占领不同细分市场,让对手无缝可插,如今依旧占据在无人机市场的头把交椅。

OPPO手机,在苹果以性能、华为以功能、小米以性价比激烈的竞争市场中,OPPO以女性市场为切入,专注手机拍照,前后2000万,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成功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小米生态链,话说小米一家硬件手机公司,以硬件起家,却不以硬件发家,而是靠互联网服务盈利,始终以高性价比占据市场,所到之处低价收割市场,公司盈利维度不同,与其拼性价比无疑使自寻死路。

6

把握AI产品的用户心里预期

软件产品涉及的是人力成本,开发时间,服务器的购买费用,而在硬件领域产品的背后是工程的可行性、性能的稳定性、产品成本等一系列问题,用户要的功能不仅仅是功能的实现,更是功能的实现程度,把握好对产品的预期,因为顾客一旦购买,预示产品承载着用户的期望,未满足用户预期,用户就抱怨,预示着用户周围的人群基本不会买;仅达到预期,一切功能在用户想象的范围内,则沦落为一款普通、平淡的产品;超用户预期,用户尖叫,就会向周围传播,而口碑传播是最好的营销手段。在产品预期设计上,不要一味追求大众用户的功能更有体验,更应该看中用户的购买决策逻辑,与其在其它产品已有的功能上做的更好,不如围绕特定人群,构建更多尖叫需求,从而找到特定人群的必买路径。

7

为什么说互联网思维不适合AI产品

互联网产品以用户体验最为重要,衡量用户体验为用户体验五要素法为准,衡量指标为产品流量的日活(DAU)、月活(MAU),收费策略为使用免费、会员收费、功能收费、广告收费为盈利点。

image.png

       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五要素

再来看AI硬件产品,以用户决策最为重要,用户决策体现在用户是否决定购买该产品,衡量指标为产品销量,日销量、月销量。收费策略多为产品收费、维修收费、服务收费等等。

image.png

       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模型

两种不同产品从各个维度体现出产品思维模式与方法论的不同,用户购买产品的方法三段论,首先是满足需求,用户需要的往往不是最好的那一个,而是最合适,这个没有通用标准;其次就是市场同类产品的差异化对比,好坏优劣没有绝对,在其他功能都相似的情况下,产品有没有亮点,是否打动用户;最后就是付费认可,用户对产品品牌的认可度,对质量肯定,价格是否合理,有没有在预期范围内,用户的可接受度。在产品设计之初,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因此更体现出AI产品的整体性思维。

8

结束语

未来,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将步入我们的生活,这些产品需要真实销售,真正融入家庭,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想法,想要落地,就要深入AI时代的产品方法论,以及AI产品思维。

点击右下方好看后,公众号对话框回复“20190106”获取‘2018智能硬件行业报告’。

底部引导关注111.pn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6105362/article/details/8593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