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工作原理剖析

            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工作原理剖析

                                     作者:尹正杰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NameNode中的元数据是存储在那里的?

1>.首先,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存储在NameNode节点的磁盘中,因为经常需要进行随机访问,还有响应客户请求,必然是效率过低。因此,元数据需要存放在内存中。但如果只存在内存中,一旦断电,元数据丢失,整个集群就无法工作了。因此产生在磁盘中备份元数据的FsImage。

2>.这样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在内存中的元数据更新时,如果同时更新FsImage,就会导致效率过低,但如果不更新,就会发生一致性问题,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就会产生数据丢失。因此,引入Edits文件(只进行追加操作,效率很高)。每当元数据有更新或者添加元数据时,修改内存中的元数据并追加到Edits中。这样,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可以通过FsImage和Edits的合并,合成元数据。
3>.但是,如果长时间添加数据到Edits中,会导致该文件数据过大,效率降低,而且一旦断电,恢复元数据需要的时间过长。因此,需要定期进行FsImage和Edits的合并,如果这个操作由NameNode节点完成,又会效率过低。因此,引入一个新的节点SecondaryNamenode,专门用于FsImage和Edits的合并。

二.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工作原理

1>.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工作机制简介

第一阶段:NameNode启动
  1>.第一次启动NameNode格式化后,创建Fsimage和Edits文件。如果不是第一次启动,直接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
  2>.客户端对元数据进行增删改的请求。
  3>.NameNode记录操作日志,更新滚动日志。
  4>.NameNode在内存中对数据进行增删改。


第二阶段:Secondary NameNode工作   1>.Secondary NameNode询问NameNode是否需要CheckPoint。直接带回NameNode是否检查结果。   2>.Secondary NameNode请求执行CheckPoint。   3>.NameNode滚动正在写的Edits日志。   4>.将滚动前的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拷贝到Secondary NameNode。   5>.Secondary NameNode加载编辑日志和镜像文件到内存,并合并。   6>.生成新的镜像文件fsimage.chkpoint。   7>.拷贝fsimage.chkpoint到NameNode。   8>.NameNode将fsimage.chkpoint重新命名成fsimage。

2>.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工作机制详解

Fsimage:
    NameNode内存中元数据序列化后形成的文件。
Edits:
    记录客户端更新元数据信息的每一步操作(可通过Edits运算出元数据)。


如果看懂上图的小伙伴,这段文字可以跳过,如果没有看明白那么就得仔细阅读下段文字啦:
  1>.NameNode启动时,先滚动Edits并生成一个空的edits.inprogress,然后加载Edits和Fsimage到内存中,此时NameNode内存就持有最新的元数据信息。
  2>.Client开始对NameNode发送元数据的增删改的请求,这些请求的操作首先会被记录到edits.inprogress中(查询元数据的操作不会被记录在Edits中,因为查询操作不会更改元数据信息),如果此时NameNode挂掉,重启后会从Edits中读取元数据的信息。然后,NameNode会在内存中执行元数据的增删改的操作。   3>.由于Edits中记录的操作会越来越多,Edits文件会越来越大,导致NameNode在启动加载Edits时会很慢,所以需要对Edits和Fsimage进行合并(所谓合并,就是将Edits和Fsimage加载到内存中,照着Edits中的操作一步步执行,最终形成新的Fsimage)。
  4>.SecondaryNameNode的作用就是帮助NameNode进行Edits和Fsimage的合并工作。   5>.SecondaryNameNode首先会询问NameNode是否需要CheckPoint(触发CheckPoint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定时时间到和Edits中数据写满了)。直接带回NameNode是否检查结果。
  6>.SecondaryNameNode执行CheckPoint操作,首先会让NameNode滚动Edits并生成一个空的edits.inprogress,滚动Edits的目的是给Edits打个标记,以后所有新的操作都写入edits.inprogress,其他未合并的Edits和Fsimage会拷贝到SecondaryNameNode的本地,然后将拷贝的Edits和Fsimage加载到内存中进行合并,生成fsimage.chkpoint,然后将fsimage.chkpoint拷贝给NameNode,重命名为Fsimage后替换掉原来的Fsimage。
  7>.NameNode在启动时就只需要加载之前未合并的Edits和Fsimage即可,因为合并过的Edits中的元数据信息已经被记录在Fsimage中。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yinzhengjie/p/10679254.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