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常用算法

冒泡排序

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已经排序完成。

原理: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第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实例:

def bubble_sort(nums):
    for i in range(len(nums) - 1):  # 这个循环负责设置冒泡排序进行的次数
        for j in range(len(nums) - i - 1):  # j为列表下标
            if nums[j] > nums[j + 1]:
                nums[j], nums[j + 1] = nums[j + 1], nums[j]
    return nums
 
print(bubble_sort([45, 32, 8, 33, 12, 22, 19, 97]))
# 输出:[8, 12, 19, 22, 32, 33, 45, 97]

选择排序

每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选择排序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实例

def selection_sort(list2):
  for i in range(0, len (list2)-1):
    min_ = i
    for j in range(i + 1, len(list2)):
      if list2[j] < list2[min_]:
        min_ = j
    list2[i], list2[min_] = list2[min_], list2[i]  # swap

插入排序

有一个已经有序的数据序列,要求在这个已经排好的数据序列中插入一个数,但要求插入后此数据序列仍然有序,这个时候就要用到一种新的排序方法——插入排序法,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经排好序的有序数据中,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个数加一的有序数据,算法适用于少量数据的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2)。是稳定的排序方法。

关键码:关键码是数据元素中某个数据项的值,用它可以标示一个数据元素。通常会用记录来标示数据元素,一个记录可以有若干数据项组成。

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pmt/p/10600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