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谈奥泰AOT vs 以太坊

引言
09年比特币问世,作为世界上首个区块链项目,引起了科技界、互联网界巨大的波澜,比特币开创了加密数字货币的先河,其背后的技术让一群有远见的创业者获得绝佳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区块链传奇故事。比特币发展几年内,人们就创建了不少的去中心化应用,它们都是基于开源代码+公开账本的区块链技术的,而这也正是比特币采用的技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有:加密通信(Bitmessage),去中心交易所(Bitshares),云计算(Golem),以及社交媒体(Steem/Steemit)。
共识机制演变
大家知道POW是工作量证明,比特币采用的就是POW机制,而这个机制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消耗很多哈希算力来维护比特币区块链的安全和稳定。后来就有人提出并创造了POS机制,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试图解决POW机制中大量资源被浪费的情况。这种机制通过计算你持有占总币数的百分比,包括你占有币数的时间来决定记账权,但是此种机制也有个痛点无法解决,那就是当你拥有的币越多,有记账权的概率就越大,最后记账权会越来越集中。对于小企业主或者创业公司来说,这形成了比较高的进入壁垒。对于一家小的创业公司来说,它不可能独立的建立一个广泛分发的,算力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来确保它的应用的安全。当然,其他的共识机制比如授权股权证明机制(DPOS)可以用于相对较少的处理器的情况,而不必担心网络安全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开发者还是需要担心其他的事情,比如广泛地分发网络代币,开发加密技术与区块链技术来与他们的应用交互。这就好比如果每个电脑游戏设计师为了运行一款游戏,不仅需要从零开始制作一台电脑,同时还需要为这款游戏量身打造一个操作系统。如果是这样的话,现在就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的游戏。
智能合约平台
智能合约平台的诞生解决了中小企业参与区块链的难度,目前最成功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为用户及开发者提供开发和运行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去中心化平台,用户可以在上面安心地运行他们的DAPP。越来越多开发者基于以太坊开发DAPP应用,使以太坊成为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区块链项目,市值一度高达400多亿美元。
但是以太坊也有其弊端,所有DAPP应用在主链运行,主链负荷大。近日,奥泰AOT人工智能区块链公司创始人David Karlsberg启动了AOT人工智能区块链操作系统项目。AOT是一个人工智能区块链操作系统,它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数据库,账号许可,进程调度,验证以及互联网应用通信等功能。为开发者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他们应用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类似加密实现或者是与去中心化计算机通信的问题。而且,AOT将使用POC技术,这使得区块链的拓展性有可能达到每秒千万级的通信量。
奥泰AOT和以太坊设计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两个平台之间的差别。
智能合约对比
在介绍智能合约之前,我们先理一理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本质上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它的核心是一个公共账本。账本记录着这个系统当前的状态(比如每个账号中有多少加密货币)。除了公共账本,区块链技术还包括一个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描述了这个去中心化的计算机(运行着这个区块链的计算机网络)如何更新该公共账本的当前状态。
早在1994年,一位名叫Nick Szabo的密码破译家发现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系统可以用来执行智能合约(也叫自执行合约)。Szabo先生创造了“智能合约“这个词,他希望能把合约法律实践合并到运行与互联网上的陌生人之间的电子商业协议之中去。
智能合约能够使用一种透明的方式来转移和交换资金或财产,而不需要通过中间人。与传统的合同一样,智能合约也定义了此协议中的所有义务和潜在惩罚,但是智能合约平台能够自动强制执行所有的这些义务与惩罚。这些智能合约平台允许这些去中心化的应用在它的网络上运行。以太坊是目前最大的也是最成功的智能合约平台,但是新平台奥泰AOT将寻求解决以太坊面临的若干问题。
平台设计哲学
奥泰AOT和以太坊网络之间最关键的一点不同是它们背后的设计哲学。可以说以太坊是一个应用中立平台,也就是说它被设计为一个对于所有潜在的应用中立的平台。以太坊在github上的设计原理文档中如此说道:以太坊“没有特性”,拒绝在协议中加入即使是常用的高级别的用例。这使得应用没那么臃肿,但是它依然要求不同的应用重用代码。但是如果平台本身提供了那些常用的功能,将能提高应用开发者的效率。
与此相反,奥泰AOT意识到不同的应用都需要一些相同的功能,AOT就提供了这些功能,比如加密的实现,应用/区块链通信工具。基于这种哲学,奥泰AOT将包含以下特性:基于角色的许可功能,用于开发界面的一套web工具,自描述接口,自描述数据库,声明式许可scheme。
共识机制与治理
奥泰AOT和以太坊之间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区块链共识机制,以及区块链的治理方法。以太坊使用的是pow和pos混合的机制,而奥泰AOT将使用AI-POC共识机制,即AI容量证明机制。
目前pow机制的一个问题在于如何修复出了问题的坏掉的应用。基于以太坊目前的POW共识机制,每次硬分叉都可能大量出现竞争链,例如ETC的出现。更重要的,为了修复一个坏掉的应用而慌乱地进行硬分叉都会打乱整个以太坊网络。POS机制即权益证明机制,这种机制通过计算你持有占总币数的百分比,包括你占有币数的时间来决定记账权。这种机制最大的弊端是一旦拥有足够的币,就拥有足够的记账权,对整个以太网络形成威胁。
相反,奥泰AOT独创的AI-POC共识机制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AI-POC容量证明机制根据用户的硬盘空间的大小,需要花费数天或者数周的时间才能生成独特的测绘(plot)文件。测绘 Plotting 使用的是一种很慢的哈希函数,名叫Shabal ,它和比特币使用的 SHA-256 哈希函数不同。因为 Shabal 哈希非常难计算,需要对它进行“预计算”(precompute),然后把结果存储在硬盘空间里。这个过程就叫做测绘,Plotting 。
可扩展性
一个平台想在商业上可行,那么可扩展性就极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奥泰AOT与以太坊有着天渊之别。目前以太坊网络受限于CPU的单线程性能。早期的测试网络达到每秒25次交易(还是在优化了的情况下),经过优化,可以增加到50 或 100 交易/秒。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以太坊网络的交易差不多是10交易/秒,甚至更少。之前,网络甚至被淹没堵塞,使得只有那些交易费最高的交易能够执行,其他的都被拒绝。这一点在最近的ICO中尤为明显,以太网络经常被堵塞,eth出现了大面积崩溃。Vitalik Buterin已经拿出了实现“无限扩展”的路线图,但是这严重依赖于分表概念(sharding)。分片技术无疑会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同时可能会降低网络的安全性。
在可扩展性方面奥泰AOT相对与以太坊有两个显著优势,第一,奥泰AOT每个用户都是一个节点,集成IPFS分布式储存,TPS处理速度每秒1000万级别。将大大提高交易速率,类似不会出现以太坊网络拥堵问题。
DoS攻击
同可扩展性一样,攻击问题同样很重要。在这章中,我将简单讨论潜在的DoS类型攻击。DoS攻击指的是恶意攻击者堵住网络,使网络瘫痪从而不能处理合法正规的请求。我的理解是以太坊网络已经被证明了非常容易受DOS攻击,而奥泰AOT不易受DOS攻击。
众所周知,在以太坊网络中,矿工倾向于优先处理那些高费用的交易。由于带宽和算力是有限的,可以想见如果网络中被塞入大量高费用的交易,这将会把低费用的合法交易踢掉。你可能会觉得在网络上实施这样的攻击成本会很高,但是这么做的回报更大。举例来说,最近的Status ICO,这其实就是一场竞赛,如果你能发送资金到ICO智能合约地址,那你就能以极低的价格获得ICO代币。这就会诱使有钱的玩家用高费用的交易堵塞网络,以保证他们的交易能被执行。这成为了以太坊网络的一个严重缺陷,一个应用或智能合约就能把整个网络冻结。
相反,奥泰AOT不易受DOS攻击。奥泰AOT代币的持有者及硬盘贡献者会在网络带宽,存储和算力方面给予用户一定比例的股权。因此,恶意攻击者只会消耗掉他们的AOT代币赋予他们的那部分网络。某个应用或许会遭到DOS攻击,但是这些攻击不会干扰整个网络。只拥有很小股权的创业公司也能拥有可靠的带宽和算力,即使其他恶意攻击者试图攻击那些大型的网络应用。
总结
人工智能+区块链成为当下最热门的项目,奥泰AOT在这方面有其独到的创意,但是记住以太坊目前市值差不多$50亿,而奥泰AOT目前仍在开发中,市值为$0。两个平台各有其优势,主攻方向也略有差异,相信智能合约平台未来将一片光明。此外,本文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自己去做研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uherhon/article/details/8417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