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温病学讲座(一)

前言

赵绍琴:温病和伤寒在病机上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温病是温邪犯肺,伤寒是寒邪客表;在治法上的区别就是伤寒宜发汗解表,温病不可发汗,只宜辛凉解。

温病初起,误用发汗解表,则斑黄狂衄,祸不旋踵,故温病不可发汗,温病不可言表。

叶天士说的“在卫可汗之”,指的不是方法而是目的,温邪上受,可通过清解肺卫,由皮毛汗出而解。

1、邪气未到气分之时不可早用清气法;

2、邪气尚未完全进入气分之时,不可纯用寒凉清气之剂

3、只有邪气完全进入气分,方可用清气法治疗,但也要避免过用寒凉,防止凝涩其邪,而邪无出路。

所谓,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记得要给邪留出路,提倡:透热转气(透热转气法是指温邪初入营分时,可用芳香透达,轻清透泄之药促使营份热邪透出气分而解,代表方剂:清营汤。方中银花、连翘、竹叶所起的作用即为透热转气。)
4、临床上辩治温热病、湿热病过程中常见误治归类为四种表现:一、湿阻;二、凉遏;三、寒凝;四、冰伏。

误治原因:温热或湿热误服或过服寒凉,或恣食冷饮,以致温热或湿热之邪被寒凉阻遏凝涩。所谓“寒则涩而不流”,气机阻滞,热邪深伏于里,高热不退,清窍蒙蔽,闷乱昏蒙,呕吐腹痛,舌謇肢厥,诸证生焉。

救治之法:投以芳化,辛开,温通,透达之品,温通寒湿,解散寒凝,透邪外出。

第一讲

1、温病初起必咽红而肿,口干舌红,咳嗽,甚则有痰,所谓的上呼吸道感染。绝对不能(一见)发热、恶寒、头痛,就先想到桂枝汤。

用西医化验,白细胞:必然升高,如果是受的风寒,白细胞低,可以用桂枝汤。

2、第二条,湿热也是温病的一部分,湿热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脉沉重,沉软,头沉重,身上疲乏无力,说明以湿为主。“因于湿,首如裹”

达原饮:槟榔(6克)厚朴(3克)草果仁(1.5克)知母(3克)芍药(3克)黄芩(3克)甘草(1.5克)

湿热的患者,单纯用寒药,如犀角羚羊,烧退了,但是却难受,大部分先用寒药会导致寒湿郁住,舌苔白厚。应当 辛凉解。

难怪妈妈经常跟我说,刚刚发烧,或者病初,慎用羚羊角,原来寒凝而伏邪,应当先辛凉清解后再适当用羚羊角。

湿如油,热如面,湿热如油下面,混在一起非常难治,补、泻、凉、滋腻,怎么都不行,吴鞠通:汗之不出则神昏耳聋;下之则洞泄。治湿热必须得会分离开。赵绍琴用栀子豆豉汤(栀子、炒豆豉)。

3、“到气才可清气”,不到气不可以清气。气分证是卫分证已经化热,卫分:脉数、脉洪,口干,口渴;气分:大汗、大渴、脉洪大

 清热不许凉

错误:规矩错银翘散加牛黄清心,一般错生石膏二两,再次一点元参、麦冬增液汤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daxiongwk/p/10392603.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