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缓冲区

我们把常见的显示器、硬盘、键盘和鼠标都被称为 IO 设备,这里面的 “I” 就是 Input,“O” 就是 Output,合起来就是输入输出设备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知道 IO 设备的访问速度与 CPU 的速度相差好几个数量级,为了协调 IO 设备与 CPU 之间速度的不匹配,设计出了 IO 缓冲区。

当应用程序将要读取某块数据的时候,如果这块数据已经存放在缓冲区中,那么就可以立即返回给程序,而不需要经过实际的读取设备操作。当然,如果数据在读取之前并未被存入缓冲区,那么系统会将一大块数据从设备先读取到缓冲区中。对于写入操作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通常应用程序也会先将数据陆续写入到缓冲区中,直到缓冲区被写满或者文件关闭时才一次性地写入到设备中。(没错,IO 缓冲区的原理跟我们之前讲过的内存池是类似的)

这里写图片描述

标准IO提供的三种类型的缓冲模式:

  • 按块缓存:填满缓冲区后才进行读写操作
  • 按行缓存:\n
  • 不缓存

setvbuf用于指定数据流的缓存模式
fflush用于刷新缓冲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yqnyue/article/details/8036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