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微服务架构是如何分层的?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来源! https://blog.csdn.net/yang75108/article/details/86988222

介绍

在之前一篇BFF和网关是如何演化出来的文章中,我向大家解释了BFF和网关Gateway是什么,在微服务架构体系中各承担什么职责,以及它们是如何演化出来的。

在本文和后续一篇文章中,我会分析Netflix(本文)和SoundCloud(下一篇)两家公司的微服务分层架构,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BFF和网关Gateway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前沿互联网公司的微服务架构是如何分层组织的。希望对架构师理解和实践微服务架构有所帮助。

本文通过三个架构视图,展示Netflix微服务的分层架构。另外,2017~2018年间,Netflix对其微服务分层架构进行了升级,本文也会分析这次升级背后的架构驱动因素。

Netflix微服务分层架构(2017前)

下面两个架构图分别展示2017年前的Netflix微服务分层架构,两个图展示的总体分层架构是一致的,只是视角不同:

arch 2017 before 1
图片来自附录1

arch 2018 before 2
图片来自附录2

这个分层架构和《BFF和网关是如何演化出来的》一文中的V4架构基本类似,共分四个层次:

  1. 用户体验层,据说Netflix要支持超过一千种的不同设备体验,这个对Netflix技术团队特别是前端团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网关路由层,Netflix使用Zuul网关作为服务路由层,同时兼具安全认证,监控,限流熔断等跨横切面功能。Zuul网关无状态以集群方式部署,网关依赖AWS ELB做负载均衡。
  3. 边界API层,Netflix的裁剪聚合和适配层,也就是BFF层,将后端微服务,适配到不同的前端体验。在Netflix体系中,该层也称Edge Service Layer。
  4. 微服务层,Netflix的核心领域服务,也称中间层(Middle Tier)服务。

网关+边界API层(BFF)+一些前端服务(如安全认证,Playback相关服务,DRM等),统一由一个Netflix的前端团队负责,该团队也称边界工程(Edge Engineering)团队。

因为Netflix要应对处理的设备类型巨多,所以它们在边界层投入了很大工程技术资源,2017年前Netflix的边界API层(BFF)具有下面架构特点:

  1. 整个边界API层(BFF)住在一个PaaS平台里头,称为Edge PaaS。
  2. Edge PaaS本质上是一个动态脚本平台(Dyanmic Scripting Platform),支持使用Groovy等JVM脚本语言,方便前端团队快速聚合裁剪后端微服务,并向前端设备暴露友好的API。之所以使用动态脚本语言Groovy,主要是考虑脚本语言对前端开发的友好性和生产率。
  3. Edge PaaS里头同时预置后端微服务的Java客户端SDK,方便Groovy脚本调用后端服务,同时对客户端进行Hystrix埋点,保障对后台微服务调用的稳定性。
  4. 由于前端需求变更比较频繁,所以Edge PaaS里头的脚本一般更新也比较频繁,前端团队可以按需每日更新,上传动态脚本即可。
  5. 如果后端微服务有升级更新,一般需要升级Edge PaaS里头的客户端SDK,但是这个不是频繁操作,一般以固定周期(比如两周一个full release)发生,但是集成回归测试成本还是比较高的。

关于Netflix动态脚本平台的更多技术细节,可以参考其官方博客[附录4]。

Netflix微服务分层架构(2018)

上述的Edge PaaS其实是一个单块架构,随着Netflix的前端业务变得更加复杂,Edge PaaS也逐渐遭遇康威法则的约束,暴露出如下问题: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5265337 查看本文章
  1. Edge PaaS里头同时耦合了前端聚合裁剪适配和后端API/SDK逻辑,当后端API有升级,一般需要升级Edge PaaS里头的客户端SDK,这种升级可能因不兼容和测试不充分,造成前端业务代码出问题。总体上前后端团队因升级、集成测试而造成的沟通协调成本非常大。
  2. 所有面向用户体验的脚本逻辑都住在一套Edge PaaS里头,缺乏隔离性,当某个团队的脚本有bug,很容易负面影响到其它脚本。整个Edge PaaS也是一个大单点(Single Point of Failure),严重脚本缺陷或者流量洪峰可致集群宕机。
  3. 前端脚本有上传快和动态加载等优势,但是本地调试不方便,很多依赖的环境(Edge PaaS + API/SDK)难以在本地开发环境复制,造成开发反馈效率低下,出现问题排障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Netflix边界工程团队对Edge PaaS的架构进行了调整,从单块一分为二,新的架构如下图所示:
arch 2018 new
图片来自附录3

主要变化是将边界API层分成两个子层次:

  1. API聚合层,专注对后端微服务进行聚合,提供前端友好、抽象统一的API。API聚合层主要基于Java+后台服务的客户端SDK实现。API聚合层还按业务功能进行分集群部署(API Sharding)。
  2. 设备适配层BFF,专注对API聚合层的服务进行裁剪和适配,提供给不同的用户体验展示。

设备聚合层采用对前端开发友好的Node.js框架,各个团队的服务可以独立部署在容器环境(Netflix的容器云Titus)中,使用容器机制进行隔离,避免相互干扰。Node.js+容器在Netflix称为NodeQuark平台。NodeQuark环境在开发人员本地可以搭建,方便开发本地调试。

经过拆分,当前Netflix演化出一个五层的微服务分层架构,前面三层(用户体验、网关路由和设备适配层)专注解决前端开发人员生产率的问题;后端两层(API聚合层和微服务层)专注解决领域抽象和运维监控稳定性问题。整个体系架构层次职责分明,初步解决了之前单块Edge PaaS的诸多问题,解放了生产率。

结论

  1. Netflix采用经典的微服务分层架构,前端体验->网关路由->边界API层(BFF)->后端微服务。这个分层架构可供一线企业实践微服务参考。
  2. 近年,为了进一步提升前端研发效率,Netflix又将边界API层(BFF)拆分成两个子层次,设备适配层BFF和API聚合层。总体演化出一个五层的微服务分层架构。增加新的层次对于Netflix这种体谅的公司来说,有其架构合理性,但一般企业没必要细分5层,采用上述经典4层架构就OK了。
  3. 从Netflix架构体系演变我们可以看出,为了提升研发效率,它的架构经过多层细分,这种分层会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但是对于前沿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性能一般并不是其架构的首要考量,灵活性、可治理性和研发效率才是它们的首要考量。性能的损失一般可以通过云计算+水平扩展+缓存等手段来弥补。
  4. 波波近期和极客时间合作,推出《微服务架构实践160讲》的视频课程,其中第三个模块(预计6月份推出),会对Netflix的微服务网关Zuul的升级版Zuul2进行深度剖析,欢迎大家关注。

附录

  1. Netflix Edge Engineering Open House
  2. The New Netflix API
  3. Edge Engineering Women in Tech Dinner
  4. The Netflix Dynamic Scripting Platfor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ang75108/article/details/8698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