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行动复盘

第一次写复盘文章,希望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讲座内容,反思一下问题和思考一下未来的解决方案。

加入这个社群的机缘是某一天扫荡了知乎的英文学习讨论之后,发现了若干牛人的公众号,然后读了几篇文章,觉得很合拍,于是就果断加入训练营了。其实在加入训练营之前我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观念上的改变,从原来短期密集的英语“训练”转换到了讲究学习方法的“慢炖”。对这个训练营的期待也很明确,除了基本的氛围和日常的“慢炖式操练”,最重要的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吸收。这次讲座的内容很符合预期!

写作和口语都属于语言的输出应用。由于专业上的要求,口语虽然可以说,但是明显觉得说到复杂处,是力不从心,只能简化地或者部分地表达。写作上虽然可以写,但是也是如此。这两点对要迫切进行思想方面交流的人来说,是极其痛苦。通过做了社群里的新手任务,我也慢慢明确了自己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语法需要系统性地学习一遍;词汇需要补充,但是更需要在应用层面上的激活;基于前两个层次的努力,写作和口语的输出是更高效的锻炼。

但是说易做难。到今天为止,我依然是还尚未进入一个习惯模式。查字典和寻找例句,还是会想要偷懒。按照我自己自由的时间量来讲,效率和学习的成果还是不够。这点必须要反思。我对我自己的定位是,吸收老师们的方法,尽量实践,并且贯彻到自己日常的学习中去。可是往往都是头脑里的理念,真正贯彻到生活里太少了。这个在下一个阶段一定会尽力改正。

然后回到昨日的线上讲座的吸收和反思上。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按照部分地对应,而是根据自己的吸收,讲一些体会。

大剂量阅读和背诵,多多体会,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带着反馈去改写。

这条是非常明确的提高写作的方法,也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初一看深以为然,但进一步体会的话,我觉得这条可以分成两部分:“大剂量阅读和背诵,多多体会”,“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带着反馈去改写”两部分。前者可以说是支撑整个“慢炖”学习的基础,主要是输入性的,且作用不止于写作。后者则是输出性的,主要是输出、纠错、再输出如此达成循环上升的效果。

(1) 大剂量阅读和背诵,多多体会

操作上,“大剂量”还是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生活情况和实际能力进行调整。根据我自己的情况,我想我会尽量多去看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文章,但是同时增加一些精读的内容,增加好好体会的机会,避免泛读,过眼就算了的情况。

如何防止“过眼就算”,就是“多多体会”四个字。首先不仅仅是词汇搭配和表达句式的摘录,也需要对自己觉得有点疑惑的语法现象进行把捉。之前在群组讨论的时候,意识到以后一定要注意那些觉得疑惑的语法。这些往往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旦忽视,就会有信息遗漏,另外也容易丧失学习和巩固这种语法使用的机会。所以大意不得。好的文本资料往往是可以一文多吃的。吸收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执行力。

再次与群里的所有人共勉。

只听正确的,只说听过的。只读正确的,只写读过的。

这可以说是对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对听说读写都已经说到。听读要求是材料正确,读写要求是依赖于以上正确的输入材料进行输出。简单扼要,但是都说到了点子上。说这个并不是随便讲,而是有一定体会。

这会让我想起上一周造句过程中时候用过的“consider…to be”这个搭配。以前写论文经常很喜欢用consider as。也不知道是哪里看到过的,就犀利糊涂地一直使用。可是最近一阵子因为一直背诵精选句子,也就是一句话翻来覆去地来回了二十几遍,consider…to be倒成了我直觉中的第一选择。讲座里提到这个问题,讲真我还挺惊喜的。

在我之前的背诵(复述)练习里,我发现对记忆里一般的人来说,本身背诵的效果就不太可能是机械性的复制,而是有意识根据已经有的印象和已经掌握到的语言要素临摹性造句,直到造出一样的句子。

讲座当中提到的,背诵不清楚往往是自己存在很多问题。非常认同。(同样的道理:母语的使用来讲,讲不清楚,往往是本来就没有想清楚。)这正是我在前一个月背诵句子最最最最沉痛的一个领悟。理解到了这点,在跟背诵句子的斗争从被动抵抗转变为主动揣摩句子里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也就是在那段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才加入了这个“彻底好好学习英语社群”(我内心的社群名字)。背诵的过程是很难偷懒的,尤其对我这种记性不算好的人来说,但就其价值来说,在我看来,此事应做,真不值得一说。

(2)一定量的写作练习,带着反馈去改写。

“一定量的写作练习”这点就很有启发性。带着反馈去改写,感觉本质也是一种Less is more的思路。

“大量”其实是很多人常见的观点。但其实这只是一种停留在表象上的观点。写作的量和英语语言要素应用量未必是有直接对应关系的。以每日一词的造句为例,以一个词造句当然可以很简单地解决,比如一个主语加上动词,适当地增补一些元素就好了。但按照我的需要来说,这不是一个用好每日一词的造句部分正确的态度。以一个词造句主要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有机会去利用自己有的知识背景和其他语言要素来进行应用。当然可以选择很简单的方法,也就是调动少数的知识背景和要素去做这件事。这种简单方式也起到了锻炼和理解的作用,但对我而言,这样的做法在应用性上也许也只不过是“造过就算”。所以我是很珍惜每天造句的这个阶段,会尽力收集信息想要表达自己想要的意思,虽然目前往往有差距……感受到自己的差距,调整输出,同时也会鞭策自己更努力,

坦诚地说,我很羡慕从查词、收集例句到造句能坚持花很多工夫的人。这些积累很有价值。应用、修正、再吸收,输出,可以说是一个学习语言的不二法门。在调整好自己的时间之后,我一定也会靠近你们。

“带着反馈去改写”是本次讲座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紧扣“一定量写作”的要点。如果没有反馈和改写环节,与大量写作的方法比起来,“一定量”无非就是量上的差距。而反馈和改写环节是完成高质量写作练习的核心环节。每一次的练习都还是要吃透和利用好。本次讲座,大量段落和例句的反馈有很多值得再次推敲和吸收的地方,会再整理和吸收一遍。

具体的方法对我来说很眼熟。以前写会议论文,得到一位美国的英语老师的帮助改写会议论文。她的方法跟讲座提到的方法相较,除了背诵和清单,方法上几乎是一样的。虽然只是一篇文章的修改,但因为这位老师集中纠正了我的一些问题,在后面一段阶段里,我的英语表达确实是有提高。可是,之前对于这个办法并没有真正的体悟,借由这次讲座机会和近阶段的经历,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学会建立清单、笔记和卡片。

希望能够得到社群各位同伴的监督吧。也希望学习语伴小组可以建立吧。感觉有很多时候需要和小伙伴们进一步的相互学习和帮助。


需要自己10月注意的事项

1.每日一词,查字典和例句,建立卡片的习惯

2.重新看和整理一遍讲座的改写部分,整理到自己的清单里去。并完成自己文章改写工作。

3.在日常阅读中贯彻本月学习到的词汇和段落的学习用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816821/article/details/8780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