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文档为什么很难写?

国内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需求文档撰写通常在项目有影或者没影的时候就开始了,国外的需求分析可能通常以会议或谈话开始,国内却往往从文档开始,甚至可以说需求文档的撰写过程,就是了解需求的过程,通过一版一版的文档评审开始,如果文档不够完善,需求的调研可以一直延续到开发人员开发,测试人员测试,交付人员交付为止。而文档之所以难写又是因为写文档的人通常不是需求方,而是需求的服务方。

首先,需求分析文档通常由乙方或称项目方来写。乙方对自己的产品或者技术很熟悉,但对甲方的现状和心态并不了解。项目启动的原因有很多种,旧系统不好用或无法维护,已有系统的项目方支持力度不够,预算花不完,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超强。旧系统不好用,对方关注点在界面交互或流程设计层面;不好维护,关注点在维护成本、软硬件容量等方面;已有项目方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是项目方的服务/技术水平不够,也可能是支付的费用不足以覆盖项目方的成本,问题在钱上面;预算花不完,关注点在时间,项目需要有能力快速提供项目立项、招投标的基本要求、资质、文档等等;销售人员超强,重点可能在项目能否给甲方负责人带来个人绩效的强有力证明。

其次,不知道读者是谁。是业务负责人,还是技术负责人,是大boss,还是执行人员,谁具有一票否决权,对方熟悉的术语是哪一类别,知识背景如何,想要从文档里获取哪些信息,是要体现乙方对业务流程的改造能力,还是更关注易用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等,还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项目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从而间接体现了物色项目方的人的眼界和前瞻性,或者对业务流程改造的决心。

很多因素可能都远远脱离了对业务需求本身的满足,而且这些考虑也往往是很合理的,不能单独局限于技术和业务角度。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项目的开展仅仅提升了甲方的公众形象,那也是提高了甲方无形资产的价值,对甲方的运作也是有利的。因此,编写文档时,一定要尽量客观,耐心,逐步了解项目启动的根本原因才能更好的达成项目目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3093181/235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