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拯救不了世界

4575309-905f18af891d5d09

“ 设计改变世界 ”

当我还在上学时,这句话曾带给我无限的能量和自豪感,我打心底认同这句话。

我怎么能不呢?过去几十年,设计和设计思维已经上升到被认为是区别企业或产品成功与否的高度了。

这一神圣化的基础便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

4575309-733e659ebb50a1b5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设计师用同理心来理解用户,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设计师通过用户访谈、情景观察(观察用户在“平常生活”中的行为)和一些其他的工具使自己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一旦你画出了用户需求的同理心地图,下一步就是找到几个突破点并产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575309-e253e56ea38600cc

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swiffer拖把的设计。(官网:https://swiffer.com/en-us)设计师的目标是改进打扫房间的流程,他们的策略则是观察用户打扫房间的过程。关键的突破口就是——“时间就是金钱”。

打扫卫生时,用户经常被其他活动打断,因此要是能节约时间的话,那真是太棒了。拖地被认为是打扫过程中最耗时的一步,这其中需要很多步骤、用到很多的工具,更不要说等房间干了。

因此,设计师发明了“干拖把”(swiffer),简化了打扫流程、节省了时间,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4575309-b4ab2d46c722d5e8

简洁明了。

这个方式很有效,生活中无数的产品和服务要么诞生于这种方式,要么被这种方式大大地改进了。比如智能手机和各种app,比如instagram和twitter这样的社交服务,比如uber,lyft,airbnb这样的共享经济,更别说多如牛毛的实物产品。

4575309-84b105210891fc43

世界的运行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十年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这都要归功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发展。

设计师从此昂首挺胸,以为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但是,如果你再回溯远一点,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如此艰难地设计世界,几十年来竟没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真的、影响巨大的、足以撼动人类核心、威胁到长期生存的问题。

饥饿,气候变化,贫穷,财富不平衡,教育,偏见 ,歧视,环境污染等等。

4575309-9bec6315f92cdba0

如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还有人在挨饿,还有人支付不起医保,还有人无家可归。这,还是在最富裕的国家。

如今,塑料制品正在破坏我们的海洋,二氧化碳正在破坏我们的大气层,地球生物多样性已经锐减过半。

Guesswhat? 设计没解决其中一个问题。

——甚至是最容易的。

遗憾的是,设计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为我们的操作系统并不允许它这么做。

4575309-5c319ba09391fbc9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问题

关乎人类存亡和社会稳定这样的大问题是系统性的。这类问题埋藏在系统内部,原因多样且多变,几乎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

这类问题是多层面的,而我们没有什么高明的解决办法。没有那种“啊哈”一下灵感乍现就把问题解决了的时候。

4575309-50017ffcbaa48695

相反,解决这类系统性问题更像控制山火蔓延一样。刚扑灭了这边,那边又燃起来了。只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而忽略其他问题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的。

就像山火一样,你只能在风向改变和暴雨到来之前将损失降到最低,等待风雨带来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就顾及到了所有方面。

4575309-fe1f15c933e458ee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不是为解决系统性问题而生的,实际上,恰好相反。

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强调的是解决当前问题。从整体出发,然后找一个可行的切入点,然后解决它。从定义上就能看出来,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就意味着让设计师主动忽略问题的许多方面,而这种短视的行为解决不了系统性问题。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在共享出行行业尤为明显。最近,一项有关共享出行app的研究发现,共享出行比自驾每英里还多堵1.6英里。

共享出行实际上使交通更堵了。

4575309-87dedcbb4b6e930d

共享出行公司,比如Lyft,曾断言他们可以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解决交通拥堵,进而解决出行问题。现在如何了呢?

当然不可能了,出行问题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通过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共享出行app解决的是打辆共享汽车或者找辆共享单车的问题,这在很多城市都是不够的。他们专注于这样的点,就如同他们被设计好的流程一样,忽略了问题的其他方面。

他们的结论是:“如果我们能更方便地找到车,就没有那么多人开自己的车出行,这样交通就顺畅了。”

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得出的简单的、指导性的结论。

4575309-a89c8eb2447d50e2

你猜怎么样?Uber和Lyft确实成功地让人们更方便地打到了车,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也成功地解决了用户面临的一些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忽略了出行生态系统的其他方面。

例如,就像研究中所说,许多人都选择非汽车方式出行,比如自行车、公交车、火车,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汽车。一旦共享出行app让人们更容易打到车,以前选择公共交通的人都转而选择汽车出行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忽略了这类非汽车出行人群。这仅仅是共享出行透露出来的一方面的问题。

4575309-054e5166986677ee

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对为airbnb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改变人们拖地方式这类事情大有裨益,但不能解决人口运输这类系统性问题。当面对大的、繁复的、多层面的问题,我们当前迭代的操作系统就很不够用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不能很好地控制损失。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在一边大火失控的时候仍要控制好另一边。

      我们需要什么?

我并不是说我们要抛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对它所设计的对象来说还是很有用的。现在我们有更好的“拖把”了(其他领域也一样),但是,我们要明白我们工具的局限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工具。工具能帮我们了解真正大问题的范围和复杂程度——并且可以开始系统性地解决它。

4575309-948d8ee3fe2680cb

一些设计机构致力于推进以人为中心的设计。IDEO——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发起者之一——正在推动一个新概念: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的理念是用循环经济的眼光去思考设计对象。不再是有计划地废止制度,而是用循环利用的理念驱动。这是“从摇篮到摇篮”理念的拓展,它专注于可持续性。

4575309-96a9910c2872d539

虽然这是设计踏出的重要一步,但还是没有达到我们对系统性设计思维的期望。就像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短视一样,循环设计还是从既定的设计突破口寻求解决策略。不同之处在于后者要求设计师考虑到解决方案的整个生命周期和长期影响。

重申一次,这的确是设计文化一次无可争议的转变,但是这真的能解决大问题吗?

4575309-c7963d60f783c395

如果要设计一个完全可循环再生的水瓶,我可能会设计一个更可持续的水瓶,但是我并没有系统性地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我没有改变驱动塑料文化的经济动机,我没有改变如此便捷地获取一次性水瓶的途径和利益问题,我没有解决让一次性塑料瓶更加安全的公众健康问题,我没有解决其它一次性塑料的使用问题。

我又回到控制损失的老路上来了;“火势”也变得越来越大。

4575309-293b4c5b0fc740b7

      如何打破框架

我们继续山火的比喻,或许我们可以搭建一个设计框架,在问题的所有方面快速地创新,而不是只关注既定的几个方面。就像暴雨——大量拥有相同前进趋势的小雨滴可以扑灭大范围的山火。

或许是我们放弃自己的竞争文化而创造了一种新的合作文化的原因。如果我们忽略分裂我们的企业和政治言论,那么我们可以团结起来,结合众多现有的策略,织一张足以覆盖整个问题的网。现有解决方案数不胜数,只是没有一根线把它们串在一起而已。

亦或许是因为颠覆了驱动设计的经济动机。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是用来服务当前经济系统的。我们有钱发明更好的拖把,却没有钱来解决无家可归的问题。因为经济动机,我们必须不断地设计更好的拖把,所以我们要建立这样一个框架来实现它。

如果我们是正确的动机,那我们多久能建立起系统设计思维的框架?

4575309-66bc4a74f01b21c3

设计的确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当前我们前进的方向并不太对。如果我们想为更大的问题而设计,那是时候认真地审视我们的设计了。我们需要改进我们的创新操作系统。


4575309-9b171decc639c647.jp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720956/article/details/8684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