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分那些事

  电影评分现在是一个很普遍的事情了。我自己作为一个小影迷,一直都想写一篇关于电影评分,或者说影视评论的文章,今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整理一下思绪了。我要写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前的流行的评分机制与评分网站;严肃的电影评论&大众评分;我自己的评分体系。

一.目前流行的评分机制与评分网站

  目前比较流行的评分网站,国外主要有IMDb,Metacritic,还有Rotten Tomatoes(烂番茄),这是三大主流的评分网站。我自己比较关注的还有Letterboxd,这个网站适合影迷使用,现在用的人也比较多,我现在看完电影也会在上面标记一下,翻翻评论,质量还是挺不错的。国内的话自然就是豆瓣和时光了,猫眼什么的就不说了,那些评分根本就是笑话。,豆瓣我用的比较多,时光网偶尔也会上去看一看电影资讯。这些网站里我用的最多的是豆瓣,上面目前标记了907部电影,Letterboxd也用,但仅限于标记,基本不怎么写评论。接下来挨个介绍一下这些网站。

  IMDb

  IMDb(Internet MovieDatabase),国际电影数据库。它也确实担得起这个称呼,一部电影如果你在IMDb上找不到,那么在其他地方基本也不可能找到了。IMDb的信息也非常的全,导演,演员,花絮,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上面都有。IMDb的评分制度看起来是很简单粗暴的:所有注册用户都可以为电影打分,1-10分,IMDb算出一个算术平均数作为电影的最终得分。但实际上,IMDb算分数的方式不是简单的取算术平均,而是有其自己的一套算法,为了维护评分的公正,避免有人刷分,IMDb是不公开这套算法的。但是IMDb有一个著名的Top250榜单,Top250榜单的计算方法是公开的,就是著名的贝叶斯算法,公式为W=(v/v+m)R+((m/v+m)C.

  v:活跃用户投票数(注意不是所有用户,而是活跃用户)

  m:进入Top250榜单所需要的最小票数

  R:该电影的平均分(所有投票的算术平均)

  C:IMDb数据库所有电影的平均分

IMDb在计算影片分数的时候,主要是要考虑:1. 不能让极端的分数影响了总体分数。2. 避免刷分,让活跃用户(阅片量大,经常投票的用户)的分数所占权重略微高一点。不过从整体上来讲,IMDb给电影打分的方式大致思路就是计算所有人给分的算术平均,可以说是最大众化的评分方式了。

  Metacritic

  IMDb是最大众化的评分,那Metacritic就是最专业化和严肃的评分。Metacritic上只有专业的影评人和来自《纽约时报》,《滚石》等的主流媒体人才能打分,也就是给出Metascore。Metacritic采取的是百分制,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它的专业性了---普通观众谁会没事用百分制去评价一个电影啊?一般只会给出好看难看或者一般,不会细化到百分制上去评价。值得注意的是Metacritic上是有满分电影的!教父,公民凯恩,后窗,卡萨布兰卡,红(蓝白红的红),少年时代,这几部电影是满分。同时IMDb在给电影打分时,也会特别注明这部电影的Metacritic分数,可见Metacritic的影响力还是相当之大的。Metacritic同时也是知名的游戏评测网站,不过我这篇文章里只关注电影,游戏就略过了。

  烂番茄

  烂番茄就比较鸡贼了,它两方面都考虑。烂番茄的“新鲜度”是根据影评人的评论是否正面来决定的。比如说一部电影,有100个影评人给出评价,其中70个是给出的正面评价,那么电影的新鲜度就是70%。这一评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一篇评论,如何判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有些严肃的影评人只会写出电影的优点和缺点,但不一定给出一个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其次就是烂番茄的“影评人”,在专业程度上要比Metacritic低很多,很多都是知名博客主,或者大V这样的人,不是专业的媒体人或影评人。烂番茄同时也提供观众打分,不过重要性不及它主推的“新鲜度”。不过烂番茄依然是非常流行的电影评分网站,影响力很大。

  豆瓣电影

  豆瓣的评分机制,用阿北(豆瓣创始人)的话来说,就是把所有人的评分加起来再算个平均数,当然也要剔除掉一些水军刷分,整体上来说跟IMDb差不多。这两年影视行业发展迅速,豆瓣评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阿北还不得不亲自写了一篇豆瓣电影评分八问来解释豆瓣电影的评分机制。豆瓣在早些年整体氛围是比较文青的,科幻/恐怖/动作片的评分整体偏低,国产片就不用说了,以前在豆瓣七分就烧高香了;一般剧情/传记/文艺片,或者说严肃一点的电影评分会比较高。近些年玩豆瓣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已经很明显的感受到豆瓣的氛围在发生改变。

  时光

  时光的打分跟豆瓣有很多不同。首先时光网的用户量级跟豆瓣相差很多,其次豆瓣是社区起家的,用户为主,与电影片方也没有什么合作;但时光就偏向于资讯类的网站,并且相对来说更专业一点,会有很多专业的影评人在上面写文章,并且时光上的影片宣传什么的也会多一点。时光是十分制,并且还有细分项目,如画面/音乐/表演。整体上说时光更为专业一点,但是豆瓣用的人更多。一般来说,时光适合作为去影院看电影的参考,口味相对大众化一点;豆瓣适合有一定观影量,口味庞杂,不依靠评分就能对电影有一定鉴赏力的影迷。

  最后再说一个新兴网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Letterboxd,这个网站是完全影迷向的。可以按日期记录你的观影记录和心得,也就是说,一部电影你可以标记在什么时候看过,然后写下当时的感想,然后在其他时间看过之后可以再写一次。Letterboxd非常适合影迷用来记录自己的观影过程,并且现在用的人也挺多了,上面的评论质量也都挺高,整个社区氛围也很好。

  总结一下,目前国内外主流的评分网站,IMDb和豆瓣是完全平民化的,Metacritic和烂番茄相对来讲专业一点,Metacritic是最专业的,时光网也算是平民化的,但是也有一些专业的评论。如果让我给非影迷同学推荐的话,我会推荐IMDb和时光,同时豆瓣也可以参考一下,综合这三家的信息,基本就能确定一部电影是不是值得看,是不是好看了。

二.严肃电影评论&大众评分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宏大的,往深了说可以一直说到:凭什么专业影评人说的就是对的?阳春白雪就一定比下里巴人好吗?我不打算讨论那么深入,只简单说一下这两者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专业机构(如Metacritic)和影评人的意见是重要的。

  专业的影评都是影评人写的,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影评人呢?在这里我直接贴一下张小北在知乎上写的一个回答影评人的职责,这其中我着重要提一下以下几点:

  1.告诉人们一部电影是否值得看。影评人在看完一部电影后,要根据自己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和认识,去判断这个电影是否值得让普通群众看。但是一个普通人看完电影后是不用考虑这么多的,他只要自己觉得好看不好看,值不值得就行了。所以影评人是负有一定责任的,他有责任在人们未看一部电影前,告诉你这个电影值不值得看,毕竟一张票也好几十块,还要花两个小时去看,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了。

  2.从历史的纵深维度给电影一个评判。这也是影评人的责任,好的影评人要给出意见,去判断一个电影是不是随着时代在进步,还是说连以前类似的电影都不如。这自然不是普通人的责任。

  3.让好作品不被时间埋没。影评人应该善于挖掘好的老作品,并把它们推荐给人们去看,这自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判断力。

  4.揭露营销谎言。好的影评人要凭着良心说话,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电影,哪些电影是制片方用心去拍的,哪些是圈钱作品,哪些应该是鼓励的和哪些应该是抵制的。影评人要用自己的评论和影响力去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更好,让好电影被更多人看到,烂电影越来越少。

  好的影评人要对电影史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视野开阔,有一定的阅片量(不一定要很多),有自己的个人观点,也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偏爱和喜好,同时不对自己不了解和不喜欢的领域和电影妄加评判。这样的影评人写出来的影评就可以称得上是一片严肃的评论,是值得人一读的。而普罗大众们看完电影,在IMDb或者豆瓣随手给个分,是完全不能跟专业的影评人相提并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严肃的电影评论是很重要的,是普通的打分和给几颗星所不能取代的。

  喜不喜欢一部电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对于一般人而言,一部电影让我看爽了,让我觉得有收获,那它对我而言就是一部好电影。你让一个人坐那去看《2001太空漫游》它可能会觉得沉闷无聊,五分制的话可能给个两分;但是在影评人眼里,2001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我们常见的,一部票房惨淡或者不讨人喜欢的电影,在电影界内的评价反而很高;反过来,一些很卖座的电影,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既有深度又有笑点,观众很喜欢,给了五分,但在专业人士的眼里,三傻是不错,但是远远不到完美的程度,可能只给70分,再说一个比较宽泛的情况,人们都喜欢Happy ending和帅哥美女,所以喜剧片,偶像片,还有结局圆满的电影一般都比较卖座,人们都喜欢,但这就是好电影吗?就比如说帅哥美女遍地的《小时代》,毫无疑问是烂片了,一部电影票房高只能说明人民喜欢,不能说明它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电影是可以拿来比较的,不是说我喜欢,那它们就是一样的优秀,这样的话每年那么多电影节,还有奥斯卡,怎么评出最佳电影呢?评价一部电影可以从很多方面,不是简单的好不好看一句话这么简单。严肃的电影评论对于电影的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它可以让优秀的电影在一开始即使不受市场和一般人待见,但只要在业界内评价足够好,还是可以慢慢的得到发展,同理一些初出茅庐的新人,在影评人的慧眼识珠下也可以快速成长。这些都是大众评分所做不到的。

三.我自己的评价体系

  我自己算是半个影迷了。在我看来,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是一个很主观的事,但是电影的完成度和优秀确实是有客观标准的。我把给电影打分的人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一般人,不管什么片子,只要喜欢就是五星,不喜欢就是一星两星,如果你去翻一下他的豆瓣打分记录,会发现他给教父打了五星,同时给寻龙诀也打了五星;第二种是影评人式的打分,比如我自己经常看的,虹膜的影向标,我随便找个图放上来看一下,比较旧了。

可以看出来影评人式的打分主要有两个特点:1.足够细化,打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不同电影之间是一定要分出高低的。2.得分普遍偏低,即便是银翼杀手2049这样公认的佳作也只有7.1分,因为高分要留给真正的好片子,比如肖申克,红这样的片子,才能得到9分以上的评价。我的小目标就是,建立自己的一套类似于专业影评人的评分体系,不错的电影可以给三星,三星半,优秀的电影可以给四星,非常喜欢的电影可以给到四星半或者五星。

  就我自己而言,看过了接近1000部左右电影之后,我自己也开始对电影有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和感觉,前几年我看电影也是喜欢就是满分,但是后来我又特意花时间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评分,目前我在Letterboxd上有9部电影标记为五星(letterboxd是十分制,可以打半星),这九部电影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并认为无可挑剔的电影,但它们并不都是公认的满分佳作,比如《面纱》和《灿烂人生》,但在我的评价体系里,它们是满分。四星半就很多了,我一共有54部电影标记为四星半。

  我自己对一部电影的评价还是挺复杂的。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吧!首先,一部四星半以上的电影必须要有“质感”,质感这个词是我自己定义的,比如说《超时空同居》我很喜欢,我可以给三星半,但我认为它不是一部有质感的电影,只有银翼杀手2049,美国往事这样的电影才算得上是有质感,一部电影有没有质感可能取决于某个镜头或者情节,或者就是单纯的感觉;第二,好的电影必须足够独特,要有自己的气质在里面,比如2001太空漫游的奥德赛气质,美国往事的史诗气质,偷拐抢骗的混混气质。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主题要足够宏大和深刻,所以黑客帝国哪怕硬伤再多我也愿意给四星半,但是碟中谍这样的动作片就永远是三星。

  不过我还是有自己偏爱的类型的。科幻,恐怖,传记电影我普遍会给的高一点。基本上我给电影打分还是有自己的一杆尺的,不过好像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也没有什么卵用?哈哈哈,就当是一个小影迷的自娱自乐吧,或者以后给人推荐电影的时候可以直接从自己的高分里面选一个。

  不知不觉四个小时都过去了,零零散散居然写了这么长,就当是最近的一篇日记吧。马上开学了,2019应该可以在豆瓣上标记自己的第1000部电影了,第1000部我一定要好好挑一个好片子!

2019年2月10日  夜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guangyu/p/10359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