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5个python有趣用法

使用python过程中经常会不经意间遇到非常有趣的用法,于是特意搜集了一些有趣的用法。

for-else用法

循环正常结束则执行else语句。一般用于循环找符合条件的元素,如果找到则 break 调出循环,不会触发 else ;如果没有找到(完整运行循环)则 print not found《Effictive Python》一书中对for-else用法提出了质疑,主要观点是可以通过封装成函数来取代这一用法,而封装成函数是更加通用易懂的做法,所以一般不会使用for-else用法。

try-else用法

如果没有触发异常就执行 else

参考

解包用法

类似这样 a,b,c = ['a', 'b', 'c']

python有趣的解包用法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96402

单行if-else

a = 1b = 3 if a == 1 else 2print('it is one' if a == 1 else 'no')

迭代器传入函数中不用加括号

# 一般是这样a = (i for i in range(10))sum(a)# 我们可以这样sum((i for i in range(10)))# 但我们还可以这样sum(i for i in range(10))# 类似的有' '.join(str(i) for i in range(10))

or的用法

python中 x or y 表示如果x为真就是x的值,否则为y的值。我们会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用法(比如函数的一个 value 参数没有设置默认值,这样使用就允许它不赋值)value = value or {}# 相当于value = value if value else {}

and的用法

python中 x and y 表示如果x是假,结果就是x的值,否则就是y的值x and y and z 多个and连接时,如果全是真结果就是最后一个的值;如果中间有假的值,结果就是第一个假的值。

举一个例子

def not_empty(a):

return a and a.strip()not_empty(' a ')# 值为 'a'not_empty(None)# 不会报错(如果 return a.strip() 就会报错)# 在处理None的问题上相当于def not_empty(a):

if a is None:

return None

else:

return a.strip()

细细品味and和or的差别,他们逻辑类似,但是实现的功能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

or 是结果如果不满意有个善后工作

and是要做一件事之前先检验一下,不能做就不让它做。

if value:

# 要用if value:# 不要用if value == True:

这里总结一下这种情况下什么时候是 True ,什么时候是 FalseFalse: 0 0.0 '' [] {} () set() None False

True:

' ' 'anything' [''] [0] (None, )

没有内容的可迭代对象

另外要注意一点,我们用 if 判断一个对象是不是 None 的时候,要 if a is None 而不要直接 if a ,因为如果是后者,有非常多不是 None 的情况也会判定为 False ,比如空字符串、空列表等,为了精确指定 None 还是要用前者,这也是一种规范。

下划线的特殊使用

python中下划线是一种特殊的变量和符号,有一些特殊的用途。

详见 python中下划线的使用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66181

文档字符串

python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注释方式,在包、模块、函数、类中第一句,使用 '''doc''' 这样三引号注释,就可以在对象中用 __doc__ 的方式提取

比较规范的写法是这样的(这里参考 grequests 模块的写法)

def myfun(a, b):

'''add two numbers

:param a: one number

:param b: another number

:returns: a number

'''

print(a + b)print(myfun.__doc__)# 结果为

add two numbers :

param a: one number :

param b: another number :

returns: a number

其实参数还有其他的写法,如 numpy 库的写法,可以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866181

除此之外,函数注释还有另一种方式,函数名可以直接调用某个参数的注释,详见 Python 的函数注释 。

有用的函数

sum的本质

本质: sum(iterable, start=0) 将可迭代对象使用 + 连接 所以 sum([[1,2],[3,4]], []) 返回结果为 [1, 2, 3, 4]

range(start, stop[, step])

可以直接用 for i in range(10, 0, -1) 降序循环

enumerate循环索引

for index, item in enumerate(['a', 'b', 'c']):

print(index, item)

输出:

a

b

c

管道操作

func1(func2(func3(a)))写成类似a %>% func3 %>% func2 %>% func1,清晰展示函数执行的顺序,增强可读性

python本身不带有这样的用法,只是一些库提供了这样的用法,比如pandas和 syntax_sugar

其他

另外,就是一些基础的

列表推导式

装饰器

生成器

map reduce filter

链式比较

类的魔术方法

更新补充

for-else的更多讨论

下面引用《Effictive Python》一书中内容

a = 4 b = 9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print(‘Testing’, i)

if a % i == 0 and b % i == 0:

print(‘Not coprime’)

break

else:

print(‘Coprime’)

随后作者写到:

实际上,您不会以这种方式编写代码。相反,您需要编写一个助手函数来进行计算。这样的助手函数是用两种常见的样式编写的。第一种方法是在找到所要寻找的条件时尽早返回。如果您通过循环,则返回默认结果。

def coprime(a, b):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if a % i == 0 and b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第二种方法是有一个结果变量,该变量指示您是否在循环中找到了要查找的内容。一旦你发现什么,你就会跳出圈套。

def coprime2(a, b):

is_coprime = True

for i in range(2, min(a, b) + 1):

if a % i == 0 and b % i == 0:

is_coprime = False

break

return is_coprime

结尾

对于不熟悉代码的读者来说,这两种方法都要清楚得多。从Other块中获得的表现力并不比那些希望在将来理解您的代码的人(包括您自己)所承受的负担更重。像循环这样的简单构造在Python中应该是不言自明的,您应该完全避免在循环之后使用其他块。

总结起来就是for-else的优势是可以被写函数的方式替代的

本文分享到这里,别忘了关注我们哦

注:源码视频书籍练习题等资料进群696541369 即可免费获取

更多python记得关注我的公众号 从0到1Python之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209553/article/details/8666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