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快速高效的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8998213/article/details/85959867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都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对于大多数人很努力,很用功,却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很多事有态度,却茫然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点,迅速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更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的一条绕不开的竞争技能。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输入-学习-内化-输出。这已经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模式了。另一种更高效的模式是理解-应用-识别-输出,但不管哪一种学习,都需要各种学习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出现如下情况:

1,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的是什么?

2,公众号收藏上百个,赚钱还是不行。

3,培训资料有上百几千 G,却没有自己的学习体系。

4,指导书籍装满房间,始终不能把理论理论变为实操结果。

。。。。。。。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没有掌握学习的原理以及方法,就是在做无效的重复,缺乏有效的指导与实践,就是

在对自己光阴的浪费。很多人虽然很努力,很用功,但是往往付出的努力,结果很不理想,相差很远,往往不尽人意。出现这种状况呢,其原因多半是学习不得法,行动不得要领,那么这本书也许正是你所需要的,希望读了这本书,你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你会触动,会反思,然后重新出发高速前进,踏上移动互联网赚钱的正确道路。

很多时候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不能通过多种培训学习,赚到令自己满意的收益,是因为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用的学

习,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学习而显得至关重要。

有效学习必须掌握的五个铁律

第一:避免自动化的完成。

你今天的工作是有意识的刻意提升,还是在自动化的完成呢?比如一开始学习驾照的时候,也会去刻意的记忆如何换

挡,如何刹车,当遇到情况需要刹车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刹车的要领,比如既要踩离合,又要踩刹车,并且在头脑中

执行这个要领。

然后随着练习的增加,你做这些事情会越来越熟练,直到某个时刻你遇到情况就会立刻刹车,这个动作是自动完成的,

你根本意识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刹车的,一旦进入了这种自动完成状态,我们对驾驶技术的改善将会不断的降低,并最

终停止。

而真正想要达到专家水平的车手,从来不允许自己进入这种自动完成的状态,每过一个弯,他都会刻意去思考,刚刚用

了什么技巧,表现的怎么样,应该如何提升?对于每一项工作,大部分人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都会逐渐进入自动完成

的状态。而真正想要成为高手,成为专家的人,却极力避免这种状态。

比如跟客户打电话沟通合作,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拿起电话,告诉客户我们的需求和报价,毕竟这件事情已经做了无数次,之前都做的很 ok,早就进入了自动完成的状态。而优秀的人呢,会刻意避免这种自动完成,他们最担心的就

是自己无意识的完成了这个工作,在拿起电话之前他们他们可能,先问自己,上次我做类似的事情,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是我表达逻辑有问题,让客户半天都不知道我在讲什么,还有我记得上次沟通,我曾遗漏的细节,忘记跟客户讨论了。怎么办呢?逻辑问题的话,我这次就开始练习,每次沟通之前列一个任务清单,这样就不会遗漏了,

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把打电话变成有意识的去训练自己的技巧,结束电话她可能会想一下,刚刚是不是有效训练了沟通技巧,还有哪些可以继续提升的呢?

我还用了什么技巧?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日常工作的所有事情,不论是沟通客户,改个公关稿件,还是写一段文案,总是缺乏动力,去超越自身极限,把事情做得更好一些,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只不过是越来越熟练自己,已经可以做到 60分的东西,越来越

可以自动的维持过去的水平,但这正是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成为顶尖的专家的原因。

第二:就是离开舒服,舒适的区域,

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离开了你的舒适区域呢?让你觉得需要付出额外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旦面临任

务的时候,心里有三个区域:

舒适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学习区---稍微高出能力范围的区域,

恐慌区---远超现有能力的范围的区域。

而刻意练习的,就是想办法让自己更多的停留在学习区,想办法寻找难度高出现有水平的工作,或者是使用自己仍然不

熟练的技巧。

这一切任务都不会让我们舒服,因为很难轻易做到,但是这的确是长期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你可能对自己的领域很感兴趣,(比如你热爱文案,或者热爱商业分析),但是我相信,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刻意练习

本身都毫无兴趣可言,因为那意味着你需要经常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并且经常遇到失败挫折。

比如你对文案很感兴趣,有空的时候去看看文案书,看看创意文案合集,看看那个什么教授写的文章,这很放松,很有

趣,但是这和专业文案练习是两码事。

在刻意的文案练习中,你找到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比如50字以内解释清楚产品是什么,同时解决消费者偏见问题,

能够给读者记忆力,能够强化品牌,能够区分竞争对手。。。)

为了完成这个离开舒适区的任务。你需要用上几乎所有的文案技巧,比如指向读者利益,建立反差,附着在大众情绪上,策略上扬长避短,寻找极端且高频的使用情景。。。。。。

然后经过大量的修改反思,再比照优秀的文案,这绝对没有

任何舒适的享受和轻松的热情。同样业余歌手练习歌曲的时候,非常有乐趣和放松,当作排解压力的方式,这和专业的歌手非常紧张和困难的挑战,一个高音是两码事,任何专业的刻意练习都意味着要离开舒适

的区域,学习大量的知识,寻找困难的任务,用着自己不习惯的方式大量训练。

第三:就是牺牲短期的利益。

比如你本来用笔写字,切换到键盘打字,一开始成绩肯定是降低的。估计刚开始你一分钟只能打五个字,但是持续练习

之后,最终一分钟你可以打 80个字,100个字,而这是写字永远也赶不上的速度。

所以如果总是追求短期业绩的话,总是追求这次能够把活尽快干完,就很难有刻意练习的机会。

我觉得即使这次用不熟悉的方式,花了很多时间才能做一件事,但是将来我训练成熟了,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质

量来完成,就想学习键盘打字一样。

如果想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成为顶尖专家,需要在某些时候把掌握技能当做工作的目标呢,而不仅仅是附加品,既然

今天的工作不那么着急,那么我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利用这些工作来训练技能,而不是追求最快的把工作完成。

第四点:大量重复的练习。

你在多大程度上,对某一项能力进行了大量重复性的训练。练习和实战,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对某项专业能力重复性训

练的程度。

在实战中,我们是用的所有的能力来完成一个职责,比如你是市场人员,你可能在一天内需要用到构思创意,检查策略,沟通乙方,撰写邮件等等十几项能力。

刻意练习,则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训练少数能力,比如你刚学习了扬长避短战略思维技巧,只要试图在所有任务中

锻炼肝项能力。

而单纯的实战,其实并不能持续的提高一个人的能力。没有一个足球运动员是每天的内容,就是参加比赛。

第五:持续获得反馈。

在我想刻意练习的领域,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得到反馈?反馈是指任何让你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离理想

目标有多远的方式。

比如一个练习任意球的足球运动员,反馈方式就是看看这一脚下去,能不能直挂死角,没有反馈的练习,相当于没有通

过结果来纠正和诊断自己的学习。

所以在你刻意练习的计划中,一定要加入持续的反馈。

比如为了训练自己的文案能力,我设计了写文案的自检清单,清单上分类列出了几十个文案的基本原则,

比如是否适应了疑问,是否开头创造缺口,是否属于粘性信息等。然后再只需要在写完某个文案后然按照这些原则去自

检,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反馈。

除了自我检查方法方式之外,还有反馈就是提供一定的外部激励。

比如我们团队的分享,让你分享自己得意的技能或者心得,担心自己讲不出干货,那就好好练习吧。

刻意练习,是成为顶尖专家的必要条件,如果一旦你长时间,至少在一个领域进行了刻意练习,你最终取得的成果将是非常巨大的,其中包括:

1.碾压并且秒杀你的大部分同行,

2.远超同龄人的远见卓识,

3.不断接近的伟大成就。

学习避免的三大错误

第一:八小时以外不学习。

这个大家都明白的,这个就不说了。

第二:喜欢碎片化的学习。

为什么越学反而越迷茫呢?碎片化的学习是一个骗局(集中学,集中用,才是王道)

先给你讲人故事看你有没有中招有一天,你的朋友给你‘知识装逼’了一个术语。牛,你怎

么知道呢?他给你推荐了一个公众号,你开始关注,觉得哇,大神,牛逼,长见识了。

每天刷,每天刷,每天刷,很多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法,按照这个进度呢,过了三年就能理解宇宙终极奥义了。

慢慢你有了十多个类似的公众号,承包了你从专业,生活,工作,跑步,减肥,饮食,情感关系等等所有的领域,哈哈,有点开不过来了,所以你决定提高效率,碎片化学习。

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地铁上,看一篇,吃饭,看一篇,睡前看两篇,眼睛看不完,用音频刷,平时看不完跑步还能刷,但

是还是刷不完,还好有收藏功能,全特么的收藏。等到收藏超过一百篇未读

的时候,你终于发现,这让你非常的沮丧,更让人沮丧的是,你好像离拒绝写文章的大牛越来越远了,

在你学习这段时间啊,一百位大牛好像更牛逼了一点。

别说宇宙奥义了,你生活都可能有了怀疑。。。。。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所有的当代人都面临两个问题,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

信息超载老话题,就不多说了,讲几个数据哈。

全世界每天有 4000本书出版超过四亿个字。

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 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

一千篇文字正在产生。。。。。。

过去,杂家,博物,在现代社会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即便有也干不过谷歌和度娘的。

知识的储备能力,人类早就被电脑完胜了,知识的搜索和链接能力才是学习的核心竞争力啊。

另一个趋势很明显,就是知识碎片化,

首先移动手机允许你在三站地铁里读完一本书,

其次被打碎的是信息

如果你翻知乎,今日头条或者某个博客,你并不会像看一本书一样知道前一章讲的是什么,后面即将讲的是什么?

除了标题党,你根本对下一个博客内容毫无预期,只能被动接受。

最糟糕的事其实是知识结构性变化,你并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问题讲的这句话,所有的信息呢,缺了上

下文就是废话。

信息碎片化和知识结构碎片化,带来的是学习效率的倒退和焦虑之源。因为它毁掉你的主动搜索能力和主动链接的能力,也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这就是碎片化的陷阱,极大的提高了,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信息,而降低了最重要的独立思考能力。

看的信息越多,就见到越越多的牛人的思维高度,你越无法深度思考,为了抵御这种焦虑,你只好继续打卡,更多的窗

口,见证更多的顶峰,然后更多焦一直到瘫痪。

我靠,我看了本特别好的书。

是吗?是吗?

说的什么给我讲讲?

特别好,特别牛,我讲不出来,给你个链接你自己看吧。

是不是这样呢?所以大部分人的学习起初是为了解决问题,结果变成了逃避问题,越学越焦虑。

第三:没有选择靠谱的学习方式。

情境----有没有给自己留出时间

搜索---从哪里可以快速获得信息?人,事,网,书。

思考---信息,知识,方法论,智慧

交流---有没有高质量的可以给你回应的人。

输出---文字/行动,模块化,个性化,创新。

下面说一下 3个抵御碎片化,零存整取的方式

第一:就是学习的起点,不是焦虑,而是问题。

大部分时间的生活会先给你一个考试,然后你根据问题找出自己的关键词开始学习,所以学习的起点并不是某个人在朋

友圈晒的一本书,推荐了一个微信文,或者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经典教材引发你的焦虑,而应该是你真实遇到的一个问题:

1,那就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对话,一直到能够清晰的提出一个明确的具体的问题。这个时候呢,已经解决了一半了。

2,把问题称拆分出关键字,然后开始搜索认知资源,

3,找到你要的资源。

第二:就是扩充学习资源,人,事,网,书

找学习资源的能力就是搜索能力。大部分人找资源第一反应是上网或者是买书,这很容易陷入困境,因为网络是个无底

洞,你这里翻翻那里翻翻,一不小心两天都出不来,把书里的内容消化完,至少需要两周时间,前提还是你要选对了书。

信息爆炸的时代呢,最重要的不是增加信息,而是筛选信息和删除信息,

所以,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

1,从有经验的人开始,根据你提出的问题,给你清晰的建议方向和边界。

2,找到行业对标,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3,进一步用网络搜索资料和书的总结和评论,然后才是系统的看书。

第三:721法则,留出足够多的时间练习和思考和讨论。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门技能,需要 10%年的时间去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执行,还有 20%的时间

与人沟通和讨论,这就叫多做 721法则。碎片化学习,对于 10%的信息呢,接收非常有用,而剩下独

处练习的 70%的时间和讨论的 20%时间,则需要留出大量的时间来系统学习--碎片化学习,永远只是系统化学习的辅助。

你需要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整块时间来学习。

顺便说一句,我并不认为天天刷文能够对人有所帮助。如果能够重新思考一个观点,如果每天做一点行动和思考对自己

的帮助会更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8998213/article/details/8595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