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eMQ(一)——ActiviteMQ介绍和开发环境搭建

ActiveMQ:

       Apache出品,最流行的、功能强大的即时通讯和集成模式的开源服务器。ActiveMQ 是一个完全支持JMS1.1和J2EE 1.4规范的 JMS Provider实现。提供客户端支持跨语言和协议,带有易于在充分支持JMS 1.1和1.4使用J2EE企业集成模式和许多先进的功能。

 

 

开发环境准备:

OS:Windows

JDK:1.6+

IDE:eclipse

apache ActiveMQ 5.8(下载地址:http://www.apache.org/dyn/closer.cgi?path=/activemq/apache-activemq/5.8.0/apache-activemq-5.8.0-bin.zip

 

下载ActiveMQ的压缩包之后,解压到本地目录,可以进入bin目录,使用activemq.bat双击启动(windows用户可以选择系统位数)。

如果启动出现以下异常信息,表明端口被占用了:

 

Caused by: java.io.IOException: Failed to bind to server socket: tcp://0.0.0.0:61616?maximumConnections=1000&wireformat.maxFrameSize=104857600 due to: java.net.SocketException: Unrecognized Windows Sockets error: 0: JVM_Bind

 此时需要将该端口的服务关闭,然后再次启动,启动成功结果如下:



 

ActiveMQ启动成功之后,就可以在console里进行配置操作了。

访问:http://localhost:8161/admin/ (默认用户名密码:admin/admin),进入控制台首页。

 

选择【Queue】栏,可以进行Queue的创建:输入queue名称,点击【create】按钮即可完成queue的创建。



 

ActiveMQ有以下3种形式来进行消息的发送和接收:



 

(1)、点对点方式(point-to-point)

点对点的消息发送方式主要建立在 Message Queue,Sender,reciever上,Message Queue 存贮消息,Sneder 发送消息,receive接收消息.具体点就是Sender Client发送Message Queue ,而 receiver Cliernt从Queue中接收消息和"发送消息已接受"到Quere,确认消息接收。消息发送客户端与接收客户端没有时间上的依赖,发送客户端可以在任何时刻发送信息到Queue,而不需要知道接收客户端是不是在运行。

 

(2)、发布/订阅 方式(publish/subscriber Messaging)

发布/订阅方式用于多接收客户端的方式.作为发布订阅的方式,可能存在多个接收客户端,并且接收端客户端与发送客户端存在时间上的依赖。一个接收端只能接收他创建以后发送客户端发送的信息。作为subscriber ,在接收消息时有两种方法,destination的receive方法,和实现message listener 接口的onMessage 方法。

 

 

ActiviteMQ接收和发送消息基本流程:



 

发送消息的基本步骤:

(1)、创建连接使用的工厂类JMS ConnectionFactory

(2)、使用管理对象JMS ConnectionFactory建立连接Connection,并启动

(3)、使用连接Connection 建立会话Session

(4)、使用会话Session和管理对象Destination创建消息生产者MessageSender

(5)、使用消息生产者MessageSender发送消息

 

消息接收者从JMS接受消息的步骤

(1)、创建连接使用的工厂类JMS ConnectionFactory

(2)、使用管理对象JMS ConnectionFactory建立连接Connection,并启动

(3)、使用连接Connection 建立会话Session

(4)、使用会话Session和管理对象Destination创建消息接收者MessageReceiver

(5)、使用消息接收者MessageReceiver接受消息,需要用setMessageListener将MessageListener接口绑定到MessageReceiver消息接收者必须实现了MessageListener接口,需要定义onMessage事件方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guwq2014.iteye.com/blog/2219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