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R: 二十年告诉你,造就成功的,不仅仅是专业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02335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30412462096384&wechatShare=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llanglli读书写字的地方

关注专栏写文章

20 For Twenty: 二十年AQR告诉你,造就成功的,不仅仅是专业

llanglli
因子投资/FoF/CTA

52 人赞了该文章

这是llanglli君在llanglli读书写字的地方这一专栏的第9篇文章,也是关于《20 For Twenty: Selected papers from AQR Capital Management On Its 20th Anniversary》一书的一些感想。同时,我一直致力于因子投资相关研究,也维护着一个相关的知乎专栏——因子投资那些事儿,欢迎关注。】

  1. 20岁的AQR:运气还是实力

顾名思义,《20 For Twenty: Selected papers from AQR Capital Management On Its 20th Anniversary》一书是AQR为庆祝其20周年而从其论文库中精挑细选了20篇文章,构成的论文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历经20年而仍维持行业前列,管理规模约2000亿美元,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成就。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AQR巨大成就的来源,非常好奇。正如我们做FoF投资,要想办法区分基金经理的业绩是来自运气还是能力一样。因此,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几位AQR创始人和核心研发团队写作的序言,从他们的亲笔回顾中,我们可以一窥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AQR。

  1. AQR:开放、务实、人文情怀

AQR的历程不用赘述。作为Fama的高徒,Clifford Asness博士毕业后进入了高盛的投资部门,并负责量化投资策略的研发和交易。伴随着自身能力、经验和人脉的积累,终于在1998年,联同David Kabiller、John Liew及Robert Krail,一起创立了AQR。

颇为不巧的是,他们正式创立AQR,是在1998年8月。而众所周知,那正是俄罗斯危机加速爆发的时候。幸运的是,他们的对冲策略在危机时期表现不错,这强烈的对比,为他们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但接下来就没那么幸运了,科技股在“.com”泡沫中一路疯涨,而他们非常依赖的价值策略,却做空了不少高估值网络股,从而继续与市场反向——不过这次是亏损。所幸,他们在2000年初判断对了科技股泡沫即将破灭,并止住了亏损势头,重新步入正轨。否则,AQR大概都撑不到2年,也就不会有如今庆祝其20周年的这本论文集。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736623 查看本文章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AQR的大佬们,是怎么看待自己一手创立并发展到现在的公司的。
在核心创始人Asness看来,AQR最让他骄傲的有两点:首先是研究质量,其次是始终保持对客户现实需求的高度关注。从研究质量来看,AQR在投资——尤其是另类投资和因子——领域的研究水平,如果说是业界第二,那没有机构敢说自己是第一了。这一点从发表的期刊等级、数量和引用数量就可以看出。根据SSRN的统计,AQR的working paper常年位居下载榜前15甚至前10位,而前20中,除AQR以外,基本都是顶级大学。此外,Asness, Clifford S., Tobias J. Moskowitz, and Lasse Heje Pedersen (2013)这篇关于价值和动量的经典研究,在发表后的5年,引用超过1400次,为同期顶级期刊JF所有文章的第一。Pretty cool!

是什么样的特质,造就了如此独一无二的AQR呢?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David Kabiller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指出,为了实现他们的伟大愿景,他们致力于“招募优秀人才,投资于他们,并努力打造一种激发好奇心、鼓励创新的团队文化”。核心是人才与创新文化。作为一家应用研究型机构,为了不断提升、保持极高的研究质量,AQR找到了很好的安身立命之本。

David Kabiller也指出,这种倾向和战略,也与他们同学术界的密切联系有关,有着自然的承接和应用。但AQR与学术圈的合作之深,产出质量之高,则没有任何机构可望其项背。这又是为何呢?John Liew指出了很关键的一点。AQR鼓励合作者公开发表其研究部成果,但绝大多数机构,这类研究全部都是要保密的。

这一约束对业界和学界的深度合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学术圈的很多人而言,赚钱很重要,但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获取学术地位,也很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机构们的做法本身合情合理,尤其是在投资研究领域,公开自己的研究,将自己的策略告诉他人,在相当程度上,等于将自己的钱送给他人。AQR的这种态度,为深度合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AQR的创始人们也深知这一点,但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难以抑制自己公开发表研究成果的想法”。这背后的核心理念,其实就是开放,对真相无止境的探索,以及,对推动行业发展的情怀。

而说到AQR的情怀,有一件小事情颇为有意思。Asness在读博士时,自己发现动量效应很显著(momentum),于是同导师Fama(没错,就是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Fama)申请,想以此作为博士毕业论文的主题。原本担心老板可能因论点与其核心理论——有效市场假说——冲突而被拒绝的Asness,得到Fama的答复是“If it’s in the data, write the paper.” 在真理面前,个人的权威并不那么重要。AQR的核心理念也与此一脉相承。只要能对客户有价值,对行业发展有价值,就努力去推动。

与此同时,AQR不仅有着行业情怀,也有着很强烈的人文情怀。AQR内部有一个项目叫Insights Book Club,会邀请其员工同来自顶级大学的研究者共同探讨一些文学作品。对的,你没看错,是探讨文学作品。而在写作本书时,正在探讨的是一本很经典的中国作品——余华先生的《活着》,通过一个落魄子弟的人生故事,对新中国头几十年的历史进行串联和反思,也进一步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思考。他们相信,让员工们利用一些时间来学习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和他们的作品,会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深度,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1. 不止于20年

说到这里,我们又要回到Asness的话,“AQR始终保持着对客户现实需求的关注”。这个务实的态度,推动着他们一步一步将研究做得深入,并能充分考虑实施策略时的各种细节,真正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为客户创造价值。也正是如此,他们能将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整合起来,为着更好地服务客户这一大目标努力。也因此造就了20年的辉煌。

基于AQR的如此特质,我们有理由相信,20年远非AQR的终点,反而更像是一个新的起点,他们会持续地推出高质量的研究,为客户提供优异的回报和服务体验。

对了,读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没有想起些什么?对,那就是邓公和改革开放。邓公牵头推动的改革开放,也正是以这样开放、务实的态度,和推动中国与全世界发展的情怀而逐步推进的,直到今天,刚好40周年。

这大概也是命中注定的巧合与缘分,是更好未来的起点。

P.S.: 当然,毫无疑问,这20篇入选论文集的文章,都是十分精彩的研究,但这些论文中的绝大部分,此前都已读过,也不是此处关注的重点,所以不再过多讨论。但无论如何,仍非常推荐对因子投资感兴趣的朋友们,去仔细读一读这本文集。

References

  1. AQR. “20 For Twenty: Selected papers from AQR Capital Management On Its 20th Anniversary.”, 2018.
  2. Wikipedia on AQR, available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QR_Capital

发布于 2018-12-22

多因子模型

克里夫·阿斯尼斯(Cliff Asness)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wotuo/article/details/8540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