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回乡当“鸡倌”,创立合作社收入达20多万

泾川县泾明乡练家坪村的新农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传来一阵热闹的鸡叫声。成片的柿子林里,一群群散养的乌鸡和土鸡在树下扑棱棱地奔跑、觅食。谁也不会想到,创办养鸡场的人的竟是驻村扶贫的甘肃广播电视大学“80后”教师赵鑫。

教师回乡当“鸡倌”,创立合作社收入达20多万

2014年,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下,甘肃省启动探索“东部带西部、先富帮后富”的扶贫新路子。当年10月,经国务院扶贫办批准,福建、甘肃、宁夏3省联合开设了以福建蓉中村为主体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并举办了首期培训班。

成为首期学员的赵鑫说:“在培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当地30多家效益好的农民企业、合作社,蓉中人创业致富成为全国‘明星村’的故事激励着每个学员。这次培训,真正让我开阔了视野。”

如何让群众的腰包尽快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赵鑫陷入了思考。迷茫之际,蓉中村的培训犹如“及时雨”,让他有了思路。培训期间,赵鑫和学员们参观了一处老年人创办的林下养殖基地,产品是土鸡和土鸡蛋,基地一年虽然只养500多只土鸡,但因为注重品质,一只土鸡要卖360元,一只土鸡蛋要卖3元多钱,产品还供不应求。

教师回乡当“鸡倌”,创立合作社收入达20多万

在多方打听市场、上网查询资料后,赵鑫决定,用自己的创业行动带领村里群众“换脑”致富。2015年3月,赵鑫筹资35万元开始了养鸡场建设。5月底,养鸡场引进了6000只乌鸡和土鸡苗。

由于缺乏经验,这批鸡出现了严重的踩踏、啄肛等问题,伤亡率达70%以上。后来虽然通过分区养殖、均衡营养等措施解决了难题,但10月底出栏时,这批鸡只剩下不到1000只,当年基地只收入了11万元。

好在基地赠给群众散养的2000多只鸡成活率在60%以上。赵鑫坚持回收群众的鸡和鸡蛋,使村里120户养鸡群众户均增收1500多元。后来,赵鑫继续引进了6000只乌鸡和土鸡苗,并把2000多只脱温鸡苗免费赠送给贫困群众,让群众代养,自己回收土鸡和土鸡蛋。

他还趁热打铁,注册成立了新农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赵鑫联系购买了专业的宰杀和真空包装等设备,有条不紊地完善林下养鸡产业链。他的合作社能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了投资平衡。而群众通过在基地务工,已收入了4.8万元。

教师回乡当“鸡倌”,创立合作社收入达20多万

经过发展,合作社的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基本解决了,创业扶贫探索,让他感觉自己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让他高兴的是,村里群众对养鸡产业充满了信心,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相信他的创业意义是很大的,他让很多人都得到了切实的利益。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zqq12345/article/details/8546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