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数据结构之队列

接上篇-数据结构之栈

数据结构之---对列

1.对列的定义

队列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特殊之处在于它只允许在表的前端(front)进行删除操作,而在表的后端(end)进行插入操作,和栈一样,队列是一种操作受限制的线性表。进行插入操作的端称为队尾,进行删除操作的端称为队首。

队列的数据元素又称为队列元素。在队列中插入一个队列元素称为入队,从队列中删除一个队列元素称为出队。因为队列只允许在一端插入,在另一端删除,所以只有最早进入队列的元素才能最先从队列中删除,故队列的特性为 先进先出 (First-In-First-Out,FIFO)

请看下面的图解

队列添加新的元素,左侧是队列的头部,右侧是队列的尾部,新的元素如果想进入队列,只能从尾部进入。
队列移除元素,左侧是队列的头部,右侧是队列的尾部, 如果想要出队列,只能从队列的头部出去
日常生活中,排队就是典型的队列结构,先到的先被服务,后来的在队尾等着,直到轮到他为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比如说其他场景 提交操作系统执行的一系列进程、打印任务池等,一些仿真系统用队列来模拟银行或杂货 店里排队的顾客。

2.对列的实现

从数据存储的角度看,实现队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数组做基础,一种是以链表做基础,数组是最简单的实现方式,本文以基础的数组来实现队列。

队列的操作包括创建队列、销毁队列、入队、出队、清空队列、获取队头元素、获取队列的长度。

我们定义以下几个队列的方法:

  • enqueue 从队尾添加一个元素(新来一个办业务的人,排在了队尾)
  • dequeue 从队首删除一个元素(队伍最前面的人,办完了业务,离开了)
  • head 返回队首的元素(后边的人好奇看一下,队伍最前面的人是谁)
  • tail 返回队尾的元素(前边的人好奇看一下,队伍最后面的人是谁)
  • size 返回队列的大小(营业员数一下队伍有多少人)
  • isEmpty 返回队列是否为空(营业员查看当前是不是有人在排队)
  • clear 清空队列(此窗口暂停营业,大家撤了吧)

然后我们利用es6的class的实现以上的方法 新建一个queue.js文件

class Queue {
  constructor() {
    this.items = []; // 存储数据
  }
  enqueue(item) { // 向队尾添加一个元素
    this.items.push(item);
  }
  dequeue() { // 删除队首的一个元素
    return this.items.shift();
  }
  head() { // 返回队首的元素
    return this.items[0];
  }
  tail() { // 返回队尾的元素
    return this.items[this.items.length - 1];
  }
  size() { // 返回队列的元素
    return this.items.length;
  }
  isEmpty() { // 返回队列是否为空
    return this.items.length === 0;
  }
  clear() { // 清空队列
    this.items = [];
  }
}

复制代码
3.对列的应用

记住两点:

  • 栈的特性是先进后出(联想:羽毛球桶)
  • 队列的特性是先进后出(联想:排队)
3.1 约瑟夫环问题

有一个数组存放了100个数据0-99,要求每隔两个数删除一个数,到末尾时再循环至开头继续进行,求最后一个被删除的数字。

比如说:有十个数字:0,1,2,3,4,5,6,8,9,每隔两个数删除一个数,就是2 5 8 删除,如果只是从0到99每两个数删除一个数,其实挺简单的,但是我们还得考虑到末尾的时候还有再重头开始,还得考虑删除掉的元素从数组中删除。那我们如果队列的话,就比较简单了

3.1.2 思路分析

  • 先将这100个数据放入队列,用while循环,终止的条件是队列里只有一个元素。
  • 定义index变量从0开始计数,从队列头部删除一个元素,index + 1
  • 如果index%3 === 0 ,说明这个元素需要被移除队列,否则的话就把它添加到队列的尾部

经过while循环后,不断的有元素出队列,最后队伍中只会剩下一个被删除的元素

3.1.3 看代码实现

// 每隔两个数删除一个数
    {
      var arr = []; // 准备0-99  100个数据
      for (var i = 0; i < 100; i++) {
        arr.push(i);
      }
      function delRang(arr) {
        var queue = new Queue(); // 调用之前实现Queue类
        var len = arr.length;
        for (var i = 0; i < len; i++) {
          queue.enqueue(i); // 将数据存入队列
        }
        var index = 0;
        while (queue.size() !== 1) { // 循环判断队列里大小否为还剩下1个
          var item = queue.dequeue(); // 出队一个元素,根据当前的index来判断是否需要移除
          index += 1;
          if (index % 3 !== 0) {
            queue.enqueue(item); // 不是的话,则添加到队尾,继续循环
          }
        }
        console.log(queue.head()); // 90
        return queue.head(); //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
      delRang(arr);
    }
复制代码

是不是感觉使用队列很简单呢,接下来再看几个小练习

3.2 斐波那契数列

3.2.1 题目介绍

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1)=1,F(2)=1, F(n)=F(n-1)+F(n-2)(n>=3,n∈N*)来源:斐波那契数列——百度百科

3.2.2 我们先考虑使用普通的方法实现 -- 递归 递归版 代码实现

function Fibonacci (n) {
  if ( n <= 2 ) {return 1};
  return Fibonacci(n - 1) + Fibonacci(n - 2);
}
Fibonacci(10) // 55
Fibonacci(100) // 堆栈溢出
Fibonacci(500) // 堆栈溢出
复制代码

由上可见,递归非常消耗内存,因为需要同时保存成千上百个调用帧,很容易发生“栈溢出”错误。但是也有解决的办法,采用尾递归优化。

函数调用自身,称为递归;如果尾调用自身,就称为尾递归。 对于尾递归来说,由于只存在一个调用栈,所以永远不会发生“栈溢出”错误。

尾递归版 代码实现

function Fibonacci2 (n , ac1 = 1 , ac2 = 1) {
  if( n <= 2 ) {return ac2};
  return Fibonacci2 (n - 1, ac2, ac1 + ac2);
}
Fibonacci2(100) // 354224848179262000000
Fibonacci2(1000) // 4.346655768693743e+208
复制代码

上面代码虽然简洁,但是不易想到

3.2.3 那接下来我们用队列实现一遍 思路分析

  • 需要先将两个1 添加到队列中
  • 定义index来计数,采用while循环,终止条件是 index < n - 2(因为每次遍历我们只保留2个元素在队列中)
  • 使用dequeue方法移除队列头部的元素,标记为 numDel;
  • 使用head方法获取此时头部的元素,标记为numHead;
  • 使用enqueue方法将前两者的和从尾部放入队列中
  • index + 1

当循环结束后,队列里面只有两个元素,用dequeue方法移除头部元素后,再用head方法获取的头部元素就是最终的结果,而且此方法不会产生“栈溢出”错误。

队列版 代码实现

  {
      function fibonacci(n) {
        if (n <= 2) return 1;
        var queue = new Queue();
        // 先存入序列的前两个值
        queue.enqueue(1);
        queue.enqueue(1);
        var index = 0;
        while (index < n - 2) {
          var delItem = queue.dequeue(); // 移除队列的头部元素
          var headItem = queue.head(); // 获取队列头部元素(因为上一步已经将头部元素移除)
          var resNum = delItem + headItem;
          queue.enqueue(resNum); // 将两者之和存入队列
          index += 1;
        }
        queue.dequeue();
        return queue.tail();
      }
      console.log("fibonacci", fibonacci(10)); // 55
      console.log("fibonacci", fibonacci(100)); // 354224848179262000000
    }
复制代码
3.3 打印杨辉三角

3.3.1 题目分析 所谓杨辉三角,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如下图所示 杨辉三角——百度百科介绍 计算的方式:f[i][j] = f[i-1][j-1] + f[i-1][j], i 代表行数,j代表一行的第几个数,如果j= 0 或者 j = i ,则 f[i][j] = 1。

3.3.2 思路分析

  • 杨辉三角中的每一行,都依赖于上一行,假设现在队列里已经存储了第n-1行的数据,那么输出第n行时,只需要将队列里的数据依次出队列,进行计算得到下一行的数值并讲计算所得存储到队列中
  • 然后我们需要两层for循环,将n-1行和n行的数据分开打印;有上图可以得出规律,n行只有n个数,所以我们就可以使用for循环控制enqueue的次数,n次结束后,队列里存储的就是计算好的第n+1行的数据

3.3.3 代码实现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title>打印杨辉三角</title>
  </head>
  <body>
    <script src="./queue.js"></script>
    <script>
      // 杨辉三角
      {
        function yangHui(n) {
          var queue = new Queue();
          queue.enqueue(1); // 先在队列中存储第一行的数据
          for (var i = 1; i <= n; i++) { // 第一层循环控制层数
            var line = "";
            var pre = 0;
            for (var j = n; j > i; j--) { // 打印空格
              document.write("&nbsp;");
            }
            for (var j = 0; j < i; j++) { // 第二层控制当前层的数据
              var item = queue.dequeue();
              var value = item + pre; // 计算下一行的值
              pre = item;
              line += item + " ";
              queue.enqueue(value);
            }
            queue.enqueue(1); // 将每层的最后一个数值 1 存入队列中
            document.write(line + "<br />");
          }
        }
        yangHui(10);
      }
    </script>
  </body>
</html>
复制代码
4.队列总结

使用队列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逐层打印一颗树上的节点,还有消息通讯使用的socket,当大量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连接,而服务端拥挤时,就会形成队列,先来的先处理,后来的后处理,当队列满时,新来的请求直接抛弃掉。 数据结构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只是我们水平达不到那个级别,知道的太少,但如果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数据结构,那么就有机会在工作中使用它们并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当我们手里除了锤子还有电锯时,那么我们的眼里就不只是钉子,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5.参考

阮一峰-函数的扩展

猜你喜欢

转载自juejin.im/post/5c248dede51d4558bf396c9d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