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资本周子涵:区块链的成果是“熬”出来的

转自公众号:OK区块链

区块链相关概念:

PoW是工作量证明,PoS是权益证明,DPoS是委托权权益证明,但PoC是一种怎么样的共识机制?
目前来看,PoC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有的区块链项目认为PoC应该是Proof of Capacity的缩写,既容量证明;有的项目认为PoC是Proof of Contribution,为贡献证明;还有项目方认为PoC是Proof of Credit,也就是信用证明......总而言之,PoC不像PoW、PoS那样有明确的定义,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项目去解释它。

目前PoC中认同度比较高的应该是容量证明(Proof of Capacity),也就是那些用硬盘去挖矿的数字资产,比如IPFS,还有曾经的迅雷玩客云、流量矿石等等,仿照PoW的矿池,目前有企业开始组建PoC矿池,将硬盘挖矿的矿工集合在一起,如果未来IPFS可以崛起,那么PoC有可能就会被定位为容量证明。

【OK区块链导读】12月18日,在OK集团联合主办的“链动钱江·智享未来”B-LABS联合创业空间成立发布会上,OK资本投研负责人周子涵受邀做主题演讲。

她在发言中表示,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区块链技术解决的这个问题,是否是制约原本传统行业发展的关键性的问题?”

基于跨专业难题、测试周期等问题,所有行业在大规模区块链应用落地这件事情上,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她说,区块链技术目前处于很早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行业教育,均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这是时间熬出来的成果……

01 为什么还没有大规模落地应用?

当我们提及区块链技术的时候,都会说这是一个分布式账本,或者说这是一个点对点的电子支付系统,因为支付是金融业最重要的基石所在。

而脱胎于区块链的比特币技术,可以理解为一场金融创新,代表着国际货币体系下一种抗通货膨胀自由竞争的思想。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是从比特币的概念里面独立出来,最终成为了一个单独的技术名词,可以说区块链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方向也是来源于金融行业的推动。   

2015年9月,R3区块链联盟成立,全球各大银行都加入了联盟,大家讨论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使用标准,就此也拉开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探索的序幕。

从2015年开始,全球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探索着各种各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领域、POC的概念认证,也是在这个时候,区块链技术掀起了一股全球的讨论热潮,吸引了非常多的媒体关注,间接推动了很多学术界朋友对区块链的研究。

2016年10月份,工信部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这其实是我国首次出台的一部关于区块链行业发展的政策引导意见,在这份报告里面,也把金融定义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

按照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已经有超过一百家银行进行了区块链金融应用的POC概念认证。不管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科技巨头,也纷纷在金融领域进行了区块链应用探索。

像我们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巨头,在区块链金融领域都进行了非常多的应用探索。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微软、IBM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他们不是金融混业,没有自己的金融业务,大部分情况下是作为一个单纯的技术服务商来给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类似于BaaS服务这样的底层技术服务方案。

于是,我们似乎慢慢构建起来了一个印象,区块链在金融业很受欢迎,而且过去三年非常热闹,大量的区块链应用探索非常活跃。

但不知道有没有人也被经常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还没有一个大规模的区块链金融的应用落地?关于这个问题,至少有三个原因,我们首先必须得承认区块链行业是早期发展阶段。

02 还需要一些耐心

分享一个小故事,在今年年中我去中科院区块链协会进行探讨交流,当时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区块链怎么在金融行业里面发挥作用。但是往往到了具体业务怎么样应用区块链的关头,就很难推进下去了。

尽管我还是比较懂区块链的,但是具体金融业务我不是很清楚;而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他们懂金融业务,但是他们又不是很懂区块链。

所以整个行业来看,现在的区块链是在很早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它的技术还是行业教育,均需要一个不断的培养过程,这是时间熬出来的成果。

更本质一点的原因是金融创新相对比较慢也比较难,这主要考虑到了金融监管适应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知道,在金融业IT基础设施,对于效率不是第一位追求,第一位的追求是安全和稳定性,而安全和稳定性怎么保证,就是一次又一次反复测试验证。

所以别说更新成一个区块链系统,就是进行了一两点小功能的改变,在金融行业都要进行非常漫长的周期验证。所以整体来看,所有行业在大规模的区块链应用落地这件事情上确实需要一些耐心。

当然,我们现在也看到,国内比较领先的浙商银行、平安银行在区块链技术上面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回到本质问题,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到底有没有价值?有什么价值?

首先我们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深入的了解传统的金融业务,同时也要深入的了解区块链技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理论推导,去发掘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金融领域的一些改造机会点和可能性。

另一方面,我们其实也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调研,很遗憾我在目前的区块链研究领域里面并没有觉得这件事情做的非常好。

从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和中科院团队合作之后,我们在金融领域的调研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们跑了金融行业的三十多家企业,包括央字头的企业,也包括一些已经做出一些成绩的区块链科技公司。

当然,我们基于调研的“区块链+金融”报告我们目前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我们计划这个月底在中科院大学发布,同时还会组织一个线下研讨会。

今天,我把之前在整个调研过程当中的一些重要思路和比较重要的发现先分享给大家。

03 3大维度4个分类

我们基于下面这三个问题做了这样的行业研究,都是很朴实的问题,但是经常会被忽略。    

第一,传统金融业务在发展当中存在哪些需求?

第二,区块链技术可以满足哪些需求?

第三,目前有哪些区块链应用,发展的怎么样了?

尤其前两个问题经常被我们忽略,大家总会讲区块链能干这个,能干那个。但是首先没有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区块链技术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制约原本的传统的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的问题?

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论,我们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改造力比较高的四个分类整理了出来:首先最基础的是支付和资产交易领域,然后是征信、保险、票据和供应链金融。

最重要的是支付,如果说金融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战场,我觉得支付就应该是第一阵地了。我自己的理解是,如果大家能够明白、清晰的知道区块链技术是怎么在金融支付领域发挥价值的,那也就了解区块链技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看支付:

①新的支付媒介;

比特币的出现,其实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支付媒介,一种基于信任技术产生的新型加密数字货币。

这种创造对于一些主权不稳定的、缺失信用的国家和地区,以及货币超发滥发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国家和地区,其实是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的,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个意义的最大化可能还需要不短的路程。

在这样一个支付媒介的领域里,我们试图去理解比特币的核心解决方案思路到底是什么?

我特别想强调,我之前在很多分享也说过,去中心化从来都不是比特币区块链的目的,自信任才是目的。去中心化只是一个手段,我们不是要干掉强信任中心,而是在没有强信任中心的前提下,如何让分布在各地的陌生参与者,能够有效达成一致协作来维护一套可信共同认可的账本,这是比特币做的事情。

②公开可信的透明账本

以央行为中心的银行间清结算,简单来说就是记帐,现在的强信用中心的职能不仅体现在要发行大家认可的货币,还要在数字货币时代,或者说货币电子化时代,把货币所有的往来交易记录的清清楚楚,提供一本大家都认可的账本。

简单的一个例子,A给B一百元,这不是A和B点对点的事情,而是银行作为强信用中心在背后完成了一笔又一笔帐目记录,如果是一个银行之间两个账户的转帐交易的话,其实相对容易,在自己银行的大账本上面记录就完成了。如果是跨行转帐交易就稍微复杂一些,各家银行需要去银行建立帐户,以央行作为对手方建立非常多的账本。

我们所谓的对账的过程,每天银行需要在关键之后进行反复的对账的工作,也就是说银行的清分工作,完成之后我们才真正实际意义上实现了货币资产所有权的转移,也就是结算,也就是资金流和信息流其实是不是同步完成的。

那么,在区块链系统里面,非常有意思的是,可以提供一个大家公开可信的透明的账本,所有人都参议到了记帐和维护账本的过程当中,每笔交易一旦记录下来,就标志着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完成,这就是我们说的交易及结算的重要的特征。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从支付业务的发展来看,国内的现在的银行支付体系其实已经非常发达了,可能并不需要区块链技术来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系统改造成本也很高,但是全球还有很多的银行基础支付系统,不发达的地区需要用到区块链这样的很有改造力的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③自信任是目的;

把国内的银行间支付清结算,扩大到了国际跨行的范围里面来,我们从结果来看,大家应该都能体会到国际支付跨国支付,比国内支付的效率要低得多,这里有很大的改造空间。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全球各国的银行来说,并不存在一个超越所有银行主权信任的更高的央行,大家没有办法信任一个更强的信用中心,于是就只能通过一个银行在全世界各地的银行去建立备付金帐户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转帐完成支付。

而且其实很多现实的转帐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大量的中转行来操作。所有的支付的信息流的完成,就要通过国际合作组织来给大家规定出来一个统一的报文,这里面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系统。

在这个领域里面其实我们看到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已经有了两种形式:

一种是面向国际汇款公司建立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网络。

一种是面向银行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银行协议,其实就是怎么取代Swift,去建立一个新的基于区块链的银行系统,Ripple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做了大量调研,问他们一些实际数据,坦白讲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在转帐速度、汇款费用,甚至Ripple引以为傲的可追踪性方面,相比于Swift来说没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要看到优越性,也要看到不足性,也要充分尊重。从支付看区块链的技术内涵,首先区块链的价值使命,刚才说到了去中心化只是手段,而自信任才是目的。

 

第二,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块链两大核心用途。

一是存证,区块链作为记帐系统,拥有记录信息公开透明及难篡改的特性,这一点可以发散延展的,从比特币到以太坊有什么进步,比特币如果我们定义它只记录了所有的币的资产交易信息,以太坊还保证记录的所有的程序调用和运算信息是真实不可篡改的,也就是我们从资产交易到可信的计算的飞跃,但是本质上都是存证功能在发挥作用。

二是交易,刚才反复提到的区块链作为支付系统,拥有交易及结算的特征。结合上面所有,我们非常明显可以看到区块链适用的场景是什么,就是缺乏强信任中心,或者多个主体参与协作,但是信用成本高的场景和领域。

为什么把支付和资产交易本来是金融两个领域,却分在一个维度里面讲,因为它们本质上一个东西,怎么理解支付系统,支付系统解决货币单一资产所有权转移的记帐问题。

所有的金融资产的记帐系统就是解决了更多丰富类型的金融资产所有权转移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问题,而点对点电子支付系统就是一个更高效的交易及结算的资产交易系统。

我们从存证以及交易这两个特性发散出去,应该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金融区块链能干什么事情,我在后面有举其他的三个行业的一些案例,我们看所有的区块链核心改造都是围绕着那两点的。

在票据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改造的核心很简单,就是将两个企业间的应收账款打造成标准化债权凭证资产,有非常多的说法,有叫信用资产的,有叫信用分的,但是本质上是一个债权凭证资产。

基于区块链资产交易系统,能够高效的在多个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扭转和交易,我们看到这些企业都在做这样的尝试,从整个的调研来看,供应链金融确实是现在金融体系里面除了支付之外改造力最大的,而且应用落地的情况最良好、最成熟的一个领域。

再来看征信,区块链改造的核心在于打造基于区块链数据资产交易平台,让征信数据能够更自由的在金融机构间流通,打破信息孤岛。但是如果不了解征信行业的话,会踩到一些坑,因为这个已经有明确的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可以基于一个区块链系统来完成一个征信机构的服务。

什么叫征信业务服务,什么叫数据共享平台,有一个明显的界定的分别。还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本身不存在链上,这也是很多人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他们觉得数据交易平台,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区块链上,一定不是这样子的。

区块永远存的都是类似于资产的高价值的信息,普通大量的数据其实并不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也看到LinkEye、公信宝这样的新的一些企业,而且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华道征信正在讨论全新的区块链征信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保险。之前大家其实对保险有很多畅想,觉得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其实比较有限,核心的改造力在于再保险领域,很多再保险公司和直保公司之间的数据沟通协作有非常多的壁垒和障碍。

基于区块链建立一个共享数据库可以提高他们的协作效率,保险资产证券化的交易平台,包括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其实也存在着一些机会,但是目前并没有看到一些成熟的案例,理论上可行,实际商业化估计还需要等一等。    

中再集团推出了再保险区块链,保交所推出了自己的保交链,还有之前一直做互助保险的一个公司水滴互助也尝试在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来做他们的互助保险的产品。

最后总结下来,我们现在无论是行外人,还是行内人,对于区块链有非常大的误解,其实根源就是很多研究工作做的还不够踏实,我们没有深入到业务一线去调研,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究竟受到了哪些阻力。

但接下来我觉得还是充满希望的,因为越来越多优秀的研究机构,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的,包括B—LABS这样的孵化器都慢慢成熟发展起来了,很期待大家一起共同畅想2019年,区块链一定会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947448283/article/details/8525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