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那些事儿

  • 讲OSI七层参考模型的时候,当时看到OSI时第一想法是这是不是和苹果有关系。后来发现这比苹果高大上多了,应用层的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表示层说的数据的编码解码加密解密;会话层讲发现创建维持终止会话,这三层可以分为一阶段。第四层讲了传输层,包括通过端口号(PID)区分不同服务、提供可靠的传输机制,比如说TCP/UDP,TCP的四种可靠机制:确认、重传、排序、流控。TCP为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安全可靠但是传输效率慢,主要用于传输数据量小,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比如支付转账、机密文件等。UDP为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机制,它安全性低但是传输效率高,主要用于传输数据量大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数据。第五层网络层主要讲该层通过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IP地址可变,代表设备路由器。第六层数据链路层讲了LLC逻辑链路控制层为上层服务提供fcs校验,Mac媒介访问控制层通过MAC地址进行物理寻址,MAC地址固定的,烧录到网卡中的。第七层物理层主要是定义物理设备标准,比如电气电压,接口规范,光学特性。下来我们学习了TCP,UDP,IP的报头。以及三次握手四次断开。

 

  • 讲IPv4地址的时候,讲了IP地址的分类,通过第一个8位分为了ABCDE五类,其中ABC为单播地址,主要是一对一的沟通。D为组播地址,主要是小组讨论。E为科研使用。完整的IP地址由网络位与主机位组成,前面为1的为网络位,后面为0的为主机位。下来讲了IPV4中的特殊地址,其中每段地址中主机位全0的为网络号,它用于标记一个网段,不能作为一个目标或元IP地址。每段中主机位全1的为广播地址,255.255.255.255位受限广播地址,0.0.0.0/0为无效地址--表示没有(缺省地址--表示所有),127.0.0.1为环回地址,用来测试TCP/ip协议栈道能否正常封装。下来讲了单播地址中的公有和私有地址,公有地址,全球唯一,需要付费使用,私有地址,本地唯一,不需付费使用。接下来讲了子网划分,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其将一个大网络划分为一些小网络,通过增加子网掩码的长度,起到将主机位借到网络位的作用。子网汇总--去不同位留相同位,它的作用就是减少路由条目,网络优化,其中如果汇总后掩码长度小于主类网掩码,则为超网、如果汇总后掩码大于或等于主类网掩码,则为无类域间路由--cidr。

 

  • 下来讲的就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了,配置路由器,首先讲了几种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以及其他配置模式,接下来讲了预配指令--优化配置,修改用户名,关闭域名解析,进入console口后日志同比,永不超时。接下来讲了给设备加密,给console口加密,用户名加密,二层加密,明文以及密文,给一个权限(跳过用户模式直接进入到特权模式)相当于二层加密失效。

 

  • 接下来讲了静态路由协议,首先讲了给接口配ip,接下来讲了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通过该协议给内部网络自动分配IP地址及一些配置信息。网络中存在一台DHCP server设备,由该设备向所有需要IP地址的终端设备分发ip地址,成为DHCP server的条件有两个,一是该设备必须拥有索要下方的地址广播域内的直接接口或网卡,二是该接口或网卡必须已经拥有合法IP地址。DHCP的配置,一、先建立一个IP地址池塘。二、往池塘放入IP地址。三、设网关。四、DNS服务器地址  域名解析。排除单个或一段地址。接下来讲了怎么写静态地址,第一种为下一跳写法,主要用于以太网中,其最常用;第二种为出接口写法,主要用于串行链路中。接下来讲了静态路由的扩展配置,手工汇总--到达多个目标地址时,若这些目标在本地具有相同的下一跳即可以进行汇总运算,那么仅需编辑一条到达汇总目标地址的路由条目即可,其可以减少路由表条目的数量、配环回地址--用于测试TCP/ip协议栈道是否能够正常封装,设备中环回接口默认不存在需要手工配置,PC系统中的环回网卡安装操作系统后默认存在---127.0.0.1、缺省路由--它是一条不限定目标的路径,可以到达所有的地址,它是朝同一方向路径,在查完设备上所有的直连静态动态路由后,若依然没有路径可用才使用该路径、负载均衡--当到达目标地址时,若存在两条相似开销路径时,设备将吧流量进行拆分延两条路径同时传输、路由黑洞--汇总后,汇总地址中部分包含的地址实际不存在,导致流量有去无回,哪里有汇总,哪里就是黑洞路由器、空接口路由--当路由黑洞与缺省路由相遇时必然产生环路,用空接口来防环,给每一个汇总后的路由器都得配一个空接口路由,在黑洞路由器上啊、浮动静态路由(路径备份)--通过修改静态路由中默认的管理距离可以起到路径备份的作用

 

  • 接下来讲了动态路由协议,它按AS自治系统分为IGP(内部网关协议)和EGP(外部网关协议),IGP按是否携带掩码分为有类(不携带掩码,不能区分不同网段)和无类(携带掩码),它的特点:距离矢量型DV(rip和eigrp)、链路状态型(ospf和Isis)自己生成一个拓扑并自己选择一条最佳路径。动态路由协议的三缺点:安全性不高、选路不佳、占用资源大。三优点:配置管理方便、针对拓扑变化自动重新收敛、适用于较大复杂的网络环境。三个追求:选路佳、占用资源少、收敛速度快。

 

  • RIP路由信息协议。标准的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邻居间直接共享路由表,默认仅存在更新包。它基于UDP520端口工作,协议好勉强说成是17。它的版本有v1 v2 v4 v6。RIPv1为有类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RIPv2为无类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RIP的工作过程为打开接口、收发更新。它的更新机制为异步更新。v1为广播更新v2为组播更新,更新时间为30s。  RIP存在四种破坏机制:水平分割(从一接口进来路由更新,不会再从该接口发出。适用于直线型和星型拓扑。它的核心作用为在MA网络中消除重复更新量)、跳数限制:最大15跳,16跳不可达。毒性逆转水平分割:它是基于水平分割和跳数限制优点上的破坏机制。它是一个完整的触发更新(当结构发生突变时就启动)。抑制计时器:当收到路由跳数突然增大,则判定该路由条目可能已经出环,在180s内再次受到该跳数增大的路由时,则抑制该条目,不接受更新。RIPv1和RIPv2的区别在于1.v1不携带掩码,v2携带掩码。2.v1是广播更新v2是组播更新,3.v2支持手工认证。  下来讲配置,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network宣告的作用是激活(打开开接口,使接口具有收发更新RIP更新的能力),RIPv2的扩展配置有五个:手工汇总--在更新源路由器上所有更新发出的接口上配置、哪里有汇总哪里就是更新源、明文密文认证---运行了rip协议的邻居间进行身份认证,先定制key---钥匙链可以有多把钥匙,默认只使用编号最小的那把,再在邻居直连接口上调用---两接口调用的钥匙编号和密码必须一致、缺省路由----在边界路由器上配置rip缺省后,内部的路由器将自动生成缺省路由指向边界路由器、边界路由器到达ISP运营商的缺省路由,宣告手工静态配置。哪里不被宣告,哪里就是边界路由器、改被动接口----仅接受不发送的接口,只能用于连接用户的接口,不得用于连接邻居的接口、加快收敛速度---修改计时器可以加快设备的收敛速度、建议修改时维持原有的倍数关系,且不易修改德国小,全网设备均需修改。

 

  • 接下来讲了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协议号89.管理距离110.支持超网,支撑大型网络,不支持汇总,因为需要选路佳,需要精确的IP地址。它是选路最佳的,但是由于更新的是拓扑,所以占用资源很大,它是无类别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更新机制为组播更新,串行链路为224.0.0.5  以太网为224.0.0.6,更新内容为LSA(拓扑和路由的集合体),LSA---链路状态通告---拓扑和路由  总共有12类lsa,目前主要研究1.2.3.4.5.7、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它拥有所有的lsa信息。Ospf是一个结构化部署的协议,区域划分 和IP地址的规划。区域划分的原因的就是因为更新拓扑太大,划分规则:必须存在骨干区域且其他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相连,必须存在abr区域边界路由器。Ospf的度量值为cost值=参考带宽/接口带宽,默认参考带宽为100M。Ospf的更新机制为触发更新(很完善有hello 和ack包)也存在30min的周期更新(因为ospf的不自信--更新的拓扑太大)。Ospf的五大数据包--hello包(发现创建维持邻居关系   周期保活邻居关系  hello time 10s   dead time 40s   存在router ID 标志路由器的)、DBD包--数据库描述包(了解基本信息--自己的lsa)、LSR--链路状态请求报文(通过该报文向邻居要lsa--创建邻接关系)、LSU--链路状态更新报文(回应LSR,承载各类lsa信息)、LSACK--确认包(DBD LSR LSU)。Ospf的工作过程:在启动配置完成后,本地路由通过组播发送hello包到所有的邻居处、若收到邻居发来的hello包中有自己的router ID,则建立邻居关系,生成邻居表。接下来本地路由和所有的邻居进行条件匹配,若匹配失败则继续停留在邻居关系,仅仅hello包周期保活即可;若匹配成功,则建立邻接关系(毗邻关系),邻接关系间将使用DBD LSR LSU LSACK来获取未知的lsa信息,本地路由生成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在基于LSDB来计算到达所有未知路径的最佳路径,然后将其加表到路由表中。Ospf的状态机:down:开始状态,一旦本地发送hello包则进入下一状态、init初始化:当接收到的hello包中有本地的router ID,进入下一状态、2way双向通信:邻居关心建立的标志,进行选举,选举结束、exstart预启动:进行主从关系选举,rid大的优先、exchange准交换:使用真正的dbd包,进行数据库目录的交换共享,ack确认、loading加载:使用LSR/LSU/LSACK来获取未知的lsa信息、full转发:邻接关系建立的标志。成为邻接关系的条件:1、串行链路中直接形成邻接关系2、以太网中,只和DR/BDR形成邻接关系。DR/BDR的选举规则:优先级(pri)大的优先   rid  大的优先   非抢占性。修改优先级,改为0则意味着剥夺了该路由器的选举权,直接为DROTHER。下来配置:宣告为精确宣告,作用有激活、学习路由、划分区域。扩展配置有四个:明文密文区域认证、改被动接口、加快收敛速度、缺省路由。

 

  • 熬过了ospf,下来到了eigrp,eigrp--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它是Cisco私有的,只有纯思科设备才可用,该协议是100%无环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的算法的---扩散更新算法中FC可行条件=FD(S)>AD(FS),它也是无类别距离矢量型路由协议--协议号88,更新机制是触发更新,组播更新地址:224.0.0.10,更新内容是路由条目,支持等开销负载均衡和非等开销负载均衡---提高路径利用率,他的收敛速度快--选路佳(在中型网络中是最快的--算得快、传得快、有拓扑表(提前算好最优和备份路径随用随到))、传播机制是洪泛--传播速度最快。它最大的优点是有:AD<FD--最快的算法,最大的缺点是有很大的可能阻挡正确的备份路径加表拓扑表---可人为调优。它有五大数据包:hello--发现建立维持邻居关系:hello time 5s  hold time 15s、update--更新包、query--查询包、reply--应答包、ack--确认包。四大组件--用于防环:hello机制、RTP--可靠传输协议,借鉴了TCP的四种可靠机制:确认重传排序流控、dual--弥散/扩散更新算法、pdm--多协议支持。

 

  • 接下来我们给交换起了头,VLAN--虚拟局域网,第一代虚拟化技术,它让每一个接口都有一个VLAN归属,数据在查看表时以一个VLAN为单位查看。他的作用:划分广播与、灵活、安全。VLAN范围:1-4095 其中0-4094可用,1-1005为标准VLAN,1006-4094为扩展VLAN。

 

  • 在最后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ACL--访问控制列表。它用于:控制数据流量、抓取感兴趣流量。它分为标准ACL--检查数据源IP地址和扩展ACL--检查数据协议、源目IP地址。ACL是一张表  每张ACL可包含多个条目   每个条目需要做permit/deny作用。他的写法有编号写法(1-99标准、100-199扩展)和命名写法。他的匹配规则为:从上向下匹配,一旦匹配不再向下查询,且每张ACL末尾存在隐藏拒绝所有。标准ACL在靠近目标的接口上调用,扩展ACL在靠近源的接口上调用(减少带宽资源)    第二个知识点是NAT--网络地址转换。他的作用:将私有地址转换成公有地址、有效避免了外部攻击、解决了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到这里,我的na生活就结束了,虽然很短但很丰富有趣。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625429/article/details/85003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