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块观点03期】赋能商品溯源!区块链技术的天命所在?

原文链接:【链块观点】赋能商品溯源!区块链技术的天命所在?

 

01

金融行业,一直被公认是区块链技术最先落地的领域。实际上,不仅是金融,商品溯源或许成为近年来就可以快速落地的应用场景

溯源行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当时欧洲大面积爆发疯牛病,众多欧盟国家为了应对这个棘手的难题,在CAC生物技术食品政府间特别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严控食品安全。这也成为了溯源行业的起点。

后来,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创新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被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今它已经具有标识唯一、信息容量大、防伪等一系列优点,成为了溯源行业最为重要的支持性技术之一。

然而,虽然传统溯源技术高速发展了很多年,始终还是有一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数据的可篡改性

02

直到区块链的诞生,让人们看到了溯源技术突破的曙光——其数据的不可篡改、可溯源特性与溯源行业契合度极高,从而有望建立起一套数字化信任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溯源

传统溯源技术的“数据可篡改”,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为中心化数据存储、数据孤岛、窜货等诸多问题。以我国的电子监管平台为例。

200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完成了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的建设。到2012年,包括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注射剂、疫苗在内的上千种药物就已经全部被纳入系统。

而这种电子监管的做法是:在各种药品的最小销售单位上印制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的编码,从制药厂家流通到各级代理商,再到药店、医院药房等终端,任何一次的药品出库入库、核准核销,都需要扫码记录以保证药品的流通全程都可以被追溯。

通过扫码记录流程数据,看起来牢不可破,实际上却影射了传统追溯技术的三个劣势

(1)中心化存储:所有的数据都握在商业模式囊括的利益相关方,比如源头制造企业、渠道商、零售商等;

(2)信息孤岛:一个系统中,各个流通环节之间的数据由于种种原因完全孤立,不能共享;

(3)恶意窜货:传统的商品生产流通过程,往往处于封闭系统之内,信息不透明不公开。

而这三个劣势最终都指向一个痛点,即任一流通环节的产品信息都可能被篡改,甚至伪造,这样,产品的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障。

03

而区块链技术因为自身的特性,摆脱了以往溯源技术的固有劣势。

第一,区块链完成了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转换。在一个区块链网络中,信息的交换是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点对点即可直接进行。而去中心化的特性,实现了让网络内众多节点一起维护公开数据的公平性,从而完全消除了个体对数据篡改的可能。

第二,从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经过渠道流通,最终抵达零售终端。这一系列流程中关于产品的数据信息,都可以被上传至区块链,然后被存储。由于每一个区块都具有上一区块的hash值,因此,当信息被下一区块确认,就不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信息孤岛模式下信息不互通的难题。

比如,在最近的长生生物“假疫苗”事件中,企业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规行为,如果区块链溯源技术在这个行业得以应用,也许可以避免这样的恶果出现。

通过建立联盟链或公有链,让药企、物流、监管部门、医疗机构、用户都纳入分布式账本体系,将疫苗从生产到接种全流程的完整信息都可以在区块链上被共识。其底层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关键信息以hash的形式被传递,任何对关键元数据的篡改都将让hash谬以千里;

第三,在区块链技术下,任何人都有权查验区块链的数据信息,信息的流转与更迭变得高度开放与透明。恶意窜货行为在万千双眼睛的紧盯之下,自然无处遁形。

04

那么,既然区块链溯源的优势这么明显,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落地到实际的应用场景,开始重构每个行业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暂时还不能。原因是商品溯源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把商品数据信息化,除了区块链提供底层技术支持,还需要与IOT技术、防伪技术、溯源机制等相协同,在具体的行业落地,还有一段路要走。

确实如此,区块链溯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系统型解决方案,因此仅依靠区块链技术实现溯源,是远远不够的。区块链作为最底层的技术,只能实现信息的记录,而不对价值做任何判断,保证信息上链后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被追溯性,是需要其他技术来做补充的。

在全球范围内,溯源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食品和药品行业。与此同时,在这两个领域实现区块链溯源,保障全世界人民的饮食和医药安全,也是我们全体区块链人的共同期许。虽然到目前为止,区块链溯源技术还不成熟,但是请相信,在全体同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天一定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END-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ankuaixy/article/details/848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