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APMCM-四天建模总结(B题)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qq_38672855/article/details/84594016
  • 我们使用的工具软件:

matlab、pycharm、excel、word、latex

  • 在线文档:

腾讯文档、幕布、网易云笔记

  • 组内资料共享:

github、QQ群文件

  • 主要使用的网站:

中国知网、度谷

  • 进度:

第一天:上午选定了题目,下午和晚上进行题目的审阅和题目中出现的歧义等问题的敲定、资料检索、各个小题的模型选择,并写了中文的论文布局;

第二天: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分工,一个人进行数据处理,一个人进行模型建立、编程与求解,一个人写与模型关系较弱的论文部分,并进行论文提交要求的阅读;

第三天:搞定了数据处理,解决了前三问的问题,并用latex写了它们的英文论文,着手进行四五小问的资料查找和写作(四五问可以不依赖数据,偏写作),晚上写了最后一天的分工和进度安排;

第四天:上午初步解决了论文的核心建模部分,解决了一些latex的排版问题,下午写概要和其它部分的补充,并进行全员辅助写手进行写作补充和翻译。(这里陷入一个大坑,就是latex的默认纸张边框很大,导致了我们对自己的论文超过要求的页数误解,并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对原中文版的论文进行了一些部分的删减,最后才发现边框调整之后页数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晚上,一个人通读要求,写手继续翻译、排版,整理latex论文,之后出第一版英文版论文,进行全员审阅,对排版、图表编号、数据等的审阅,几轮审阅和修正之后,按照官方要求的文件命名格式和写作格式进行提交。

  • 能力收获

matlab编程、论文检索与信息提取、数学模型的模型建立与叙述、论文的谋篇布局、队伍管理、事项管理、交流与协作、精神激励、毅力和耐力;

最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之间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为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人物形象、物质世界增添了人际突触,为每一个人的回忆,增添了一段有色彩的片段,为每个人的梦境,增添了些许美好或苦涩的素材。寸心之变,胜过万金之得。

  • 心得:

1. 一个队伍,至少有一个人要对整个队伍的分工和进度进行全局把控,而且这个人要被其他人充分信任;

2. 组内成员对题目理解、模型建立等关键问题要进行最终的、统一的决策,不能出现混乱或冲突;

3. 由于论文是英文,所以在队友的英文没达到直接写论文情况下,写手要负责翻译和论文排版,最后通常会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需要心理素质强且充分负责;而且如果一个队伍只有一个人会用latex时候,那么她/他的不可或缺性让其任务显得更为紧迫,其它人最多只能在最后一天其它任务完成后辅助其进行翻译工作;

4. 整个团队的协作应当是紧迫有序的,应该是基于文档的,尤其是负责统筹的那个人,这个过程要通过在线共享文档(推荐腾讯文档)进行频繁的安排和记录,其它人也应学会在文档上记录自己的问题,并逐个进行解决;

5. 分工之内的事情要尽力自己去解决,忌讳频繁地问队友问题,尤其是在队友也任务相当繁重的时候。除非问题十分关键且很难定夺,或者涉及到与队友交互的部分。

  • 感受:

学校给买的中国知网的校园网免费下载真香;

腾讯文档真香;

图书馆三楼交流区的转转椅真香;

寝室旁边的活动室的通宵的电真香;

队友真香。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8672855/article/details/8459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