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模型及协议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质访问控制)地址,也叫硬件地址,长度是48比特(6 字节),由16进制的数字组成,分为前24位和后24位:
  • 前24位叫做组织唯一标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册管理机构给不同厂家分配的代码,区分了不同的厂家。
  • 后24位是由厂家自己分配的,称为扩展标识符。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卡中MAC地址后24位是不同的。
MAC地址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维护着计算机MAC地址和自身端口的数据库,交换机根据收到的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字段来转发数据帧。
 
MAC地址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直译为媒体访问控制地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LAN Address),以太网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上设备位置的地址。在 OSI模型中,第三层网络层负责 IP地址,第二层数据链接层则负责MAC地址。MAC地址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示一个 网卡,一台设备若有一或多个网卡,则每个网卡都需要并会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RIP协议的特点是: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RIP协议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OpenShortest Path First)

OSPF原理简单,实现复杂,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路径算法SPF。

OSPF最主要特征是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协议,而不是像RIP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和RIP协议相比,OSPF的三个要点和RIP都不一样。

1、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Flooding)

洪泛法(Flooding)

在OSPF协议中,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要用Flooding向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例如,源节点希望发送一段数据给目标节点。源节点首先通过网络将数据副本传送给它的每个邻居节点,每个邻居节点再将数据传送给各自的除发送数据来的节点之外的其他。如此继续下去,直到数据传送目标节点或者数据设定的生存期限为0为止。

2、 发送的信息就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但这只是路由器所知道的部分信息,“链路状态”包括本路由器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的一些度量信息。而RIP协议发送的是到所有路由器的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3、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用洪泛法发送此信息。

由于各路由器之间频繁的交换路由信息,因此所有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RIP协议中的每一个路由器虽然知道所有网络的距离以及下一跳路由器,但却不知道全网的拓扑结构(只有到了下一跳路由器,才能知道再下一跳应当怎样走)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minikobe/p/10133019.html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