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深入理解内部类

摘自海子:Java内部类详解

深入理解内部类

1.为什么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成员内部类可以无条件访问外部类的成员,那具体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通过反编译字节码文件看看究竟。事实上,编译器在进行编译的时候,会将成员内部类单独编译成一个字节码文件,下面是Outter.java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ublic  class  Outter {
     private  Inner inner =  null ;
     public  Outter() {
         
     }
     
     public  Inner getInnerInstance() {
         if (inner ==  null )
             inner =  new  Inner();
         return  inner;
     }
      
     protected  class  Inner {
         public  Inner() {
             
         }
     }
}

  编译之后,出现了两个字节码文件:

  反编译Outter$Inner.class文件得到下面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E:\Workspace\Test\bin\com\cxh\test2>javap -v Outter$Inner
Compiled from  "Outter.java"
public  class  com.cxh.test2.Outter$Inner  extends  java.lang.Object
   SourceFile:  "Outter.java"
   InnerClass:
    # 24 = # 1  of # 22 //Inner=class com/cxh/test2/Outter$Inner of class com/cxh/tes
t2/Outter
   minor version:  0
   major version:  50
   Constant pool:
const  # 1  class         # 2 ;      //  com/cxh/test2/Outter$Inner
const  # 2  = Asciz        com/cxh/test2/Outter$Inner;
const  # 3  class         # 4 ;      //  java/lang/Object
const  # 4  = Asciz        java/lang/Object;
const  # 5  = Asciz         this $ 0 ;
const  # 6  = Asciz        L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7  = Asciz        <init>;
const  # 8  = Asciz        (Lcom/cxh/test2/Outter;)V;
const  # 9  = Asciz        Code;
const  # 10  = Field       # 1 .# 11 //  com/cxh/test2/Outter$Inner.this$0:Lcom/cxh/t
est2/Outter;
const  # 11  = NameAndType # 5 :# 6 ; //  this$0:L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12  = Method      # 3 .# 13 //  java/lang/Object."<init>":()V
const  # 13  = NameAndType # 7 :# 14 ; //  "<init>":()V
const  # 14  = Asciz       ()V;
const  # 15  = Asciz       LineNumberTable;
const  # 16  = Asciz       LocalVariableTable;
const  # 17  = Asciz        this ;
const  # 18  = Asciz       Lcom/cxh/test2/Outter$Inner;;
const  # 19  = Asciz       SourceFile;
const  # 20  = Asciz       Outter.java;
const  # 21  = Asciz       InnerClasses;
const  # 22  class        # 23 ;     //  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23  = Asciz       com/cxh/test2/Outter;
const  # 24  = Asciz       Inner;
 
{
final  com.cxh.test2.Outter  this $ 0 ;
 
public  com.cxh.test2.Outter$Inner(com.cxh.test2.Outter);
   Code:
    Stack= 2 , Locals= 2 , Args_size= 2
    0 :   aload_0
    1 :   aload_1
    2 :   putfield        # 10 //Field this$0:Lcom/cxh/test2/Outter;
    5 :   aload_0
    6 :   invokespecial   # 12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9 :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16 0
    line  18 9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10       0     this        Lcom/cxh/test2/Outter$Inner;
 
 
}

  第11行到35行是常量池的内容,下面逐一第38行的内容:

final com.cxh.test2.Outter this$0;

  这行是一个指向外部类对象的指针,看到这里想必大家豁然开朗了。也就是说编译器会默认为成员内部类添加了一个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那么这个引用是如何赋初值的呢?下面接着看内部类的构造器:

public com.cxh.test2.Outter$Inner(com.cxh.test2.Outter);

  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在定义的内部类的构造器是无参构造器,编译器还是会默认添加一个参数,该参数的类型为指向外部类对象的一个引用,所以成员内部类中的Outter this&0 指针便指向了外部类对象,因此可以在成员内部类中随意访问外部类的成员。从这里也间接说明了成员内部类是依赖于外部类的,如果没有创建外部类的对象,则无法对Outter this&0引用进行初始化赋值,也就无法创建成员内部类的对象了。

 

2.为什么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只能访问局部final变量?

  Java编译器实现的是capture by value,并没有实现capture by reference.  

  想必这个问题也曾经困扰过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看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ublic  void  test( final  int  b) {
         final  int  a =  10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start();
     }
}

  这段代码会被编译成两个class文件:Test.class和Test1.class。默认情况下,编译器会为匿名内部类和局部内部类起名为Outterx.class(x为正整数)。1.classOutte

  

  根据上图可知,test方法中的匿名内部类的名字被起为 Test$1。

  上段代码中,如果把变量a和b前面的任一个final去掉,这段代码都编译不过。我们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当test方法执行完毕之后,变量a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而此时Thread对象的生命周期很可能还没有结束,那么在Thread的run方法中继续访问变量a就变成不可能了,但是又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怎么办呢?Java采用了 复制  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将这段代码的字节码反编译可以得到下面的内容:

  我们看到在run方法中有一条指令:

bipush 10

  这条指令表示将操作数10压栈,表示使用的是一个本地局部变量。这个过程是在编译期间由编译器默认进行,如果这个变量的值在编译期间可以确定,则编译器默认会在匿名内部类(局部内部类)的常量池中添加一个内容相等的字面量或直接将相应的字节码嵌入到执行字节码中。这样一来,匿名内部类使用的变量是另一个局部变量,只不过值和方法中局部变量的值相等,因此和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完全独立开。

  下面再看一个例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ublic  void  test( final  int  a)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a);
             };
         }.start();
     }
}

  反编译得到:

  我们看到匿名内部类Test$1的构造器含有两个参数,一个是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一个是int型变量,很显然,这里是将变量test方法中的形参a以参数的形式传进来对匿名内部类中的拷贝(变量a的拷贝)进行赋值初始化。

  也就说如果局部变量的值在编译期间就可以确定,则直接在匿名内部里面创建一个拷贝。如果局部变量的值无法在编译期间确定,则通过构造器传参的方式来对拷贝进行初始化赋值。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run方法中访问的变量a根本就不是test方法中的局部变量a。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前面所说的 生命周期不一致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在run方法中访问的变量a和test方法中的变量a不是同一个变量,当在run方法中改变变量a的值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会造成数据不一致性,这样就达不到原本的意图和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编译器就限定必须将变量a限制为final变量,不允许对变量a进行更改(对于引用类型的变量,是不允许指向新的对象),这样数据不一致性的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清楚为何 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和形参都必须用final进行限定了。

  3.静态内部类有特殊的地方吗?

  从前面可以知道,静态内部类是不依赖于外部类的,也就说可以在不创建外部类对象的情况下创建内部类的对象。另外,静态内部类是不持有指向外部类对象的引用的,这个读者可以自己尝试反编译class文件看一下就知道了,是没有Outter this&0引用的。

 

内部类的使用场景和好处

  为什么在Java中需要内部类?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点:

  1.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的继承一个接口的实现,所以无论外部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接口的)实现,对于内部类都没有影响。内部类使得多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完整,

  2.方便将存在一定逻辑关系的类组织在一起,又可以对外界隐藏。

  3.方便编写事件驱动程序

  4.方便编写线程代码

  个人觉得第一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内部类的存在使得Java的多继承机制变得更加完善。

补充

匿名内部类是唯一一种没有构造器的类。

非静态内部类为什么不能有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方法:

  1. static类型的属性和方法,在类加载时就会存在于内存中。
  2. 要想使用某个类的static属性和方法,那么这个类必须要加载到虚拟机中。
  3. 非静态内部类并不随外部类一起加载,只有再实例化外部类之后才会加载。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oliverBolg/p/1012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