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学家张首晟:个人数据完全由个人拥有

经多方媒体确认,知名美国华裔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被曝于12月1日去世,年仅55岁。2007年,张首晟教授发现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被《科学》杂志评为当年的“全球十大重要科学突破”之一。张首晟教授生前高度评价区块链技术,并对区块链行业有深入研究和重要贡献。

在张教授提出的大数据观点中,有这样两段:

“绝大部分大数据跟个人信息有关,个人数据和信息往往去了中央平台,个人并没有得到隐私的保护,人们也没有因为提供个人数据而得到回报,这两个问题同时由区块链解决,所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必然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人工智能需要数据,但是数据往往被中心化平台垄断,因而阻碍创新,从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有所欠缺,加密经济学创造了一个对于数据提供者有正确激励机制的数据市场,人工智能能够依赖这个数据市场起飞。”

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个人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的“核心材料”,纵观大型互联网公司,基本上是个人用户数据(流量)变现的模式-即广告变现。以下数据是互联网公司的收入基本数据:

  1. 谷歌(Alphabet) 89% 的营收都来自广告,其2017年营收大约1100亿美元。
  2. Facebook 几乎全部收入都来自广告,高达 95%,其2017年营业大约为406亿美元。
  3. 即使是电商公司Amazon,其1039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营收中,与用户订阅和会员相关的收入大约为65亿美元。
  4. 阿里巴巴的1339亿元收入当中,来自广告和佣金的收入约为80%。

个人数据(流量)能够变成现金,但是作为数据的提供者,在饱受隐私被泄露的同时,却丝毫没有获得应得的收益,这样的商业模式真的是合理的吗?

比如Facebook约95%的收入都来源于广告。Facebook公司依靠社交工具积累个人数据,再利用分析工具,通过广告推送实现了每年约400亿美元的价值变现,其公司总市值高达5000多亿美元,其月活用户数据为20亿,我们可以预估数据的价值:

{5000亿-1000亿美元(软硬件投入成本)}/20亿=200美元,约1300多元人民币。

因此,按照公开市值预估,Facebook的单个用户数据价值区间应当在1300元左右。

GDOC项目小组统计了大约20类的互联网应用APP行业: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409923 查看本文章
  1. 1)通用电商2)交通出行3)旅游度假4)医疗服务5)餐饮娱乐6)教育培训7)新闻
  2. 8)公共服务9)金融保险10)房地产11)法律会计12)文化内容13)生活服务
  3. 14)通信服务15)物流服务16)社交17)游戏18)汽车市场19)女性服务20)其他服务

依据每一类细分行业50个APP的平均数量估算(实际数远不止),个人数据潜在变现价值大约为:50×20×1300=130

我们的计算方法可能并非严谨,但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概略性的结论:个人数据不仅有价值,而且价值不菲。

将数据所有权和收益权回归个人,这才是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最应该正视并且去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块链技术能够真正发挥技术能量的领域。

张首晟教授的离世是区块链行业的一个损失,但GDOC团队将矢志不渝的推动GDOC项目,将个人数据变成个人的百万资产(现金或Token),同时将的降低互联网应用的CAC获客成本,使得互联网应用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去中心化发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uskshing/article/details/8487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