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7.文件与磁盘空间管理

一,文件和文件系统

 1.文件管理:把所管理的程序和数据组织成一系列的文件,并能进行合理的存储,使用等操作。

2.基本概念

数据项:描述对象某种属性的字符集;是数据组织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

记录:一组相关数据项集合,描述对象某方面的属性;

关键字:一个记录中的一个或几个数据项的集合,用于唯一的标识一个记录。

文件:由创建者定义的,具有文件名的一组相关元素的集合

3. 文件系统模型

操纵,管理对象的软件集合(文件管理内核程序)包括四个层次:

  • 逻辑文件系统
  • 基本I / O管理程序
  • 基本文件系统层
  • I / O控制层

4. 操作系统提供哪些文件操作

一个最基本的操作:

  • 创建/ 删除文件:分空间,形成FCB及目录(名,地址)
  • 读,写:按名检索目录,找到文件地址,开始读,写
  • 设置文件读写位置,实现随机存取(尤其适用于记录文件)

b还需要“打开”与“关闭”:

  •     文件读/ 写操作= 检索+ / 写。

其他操作:改名,改所属用户,改访问权限等属性的操作。 

二,文件的逻辑结构

1. 文件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如何构成一个文件,以及如何存储在外存。

2. 文件逻辑结构的类型

一个。有结构文件(记录式)

  • 定长记录
  • 变长记录

湾无结构文件(字符流式)

  • 字节为单位,利用读写指针依次访问。
  • 系统对该类文件不需格式处理。

3.如何组织记录:

顺序文件:系统需按该类型记录长度通常定长

索引文件:需系统-文件为索引建立表通常为变长

索引顺序文件:建索引表,记录每组记录的第一个记录位置。

4.顺序文件

1)两种记录排列方式

  • 串结构:按记录形成的时间顺序串行排序记录顺序与关键字无关;
  • 顺序结构:按关键字排序。

2)检索方法:

  • 从头检索,顺序查找要找的记录,定长的计算相对快。
  • 顺序结构,可用折半查找,插值查找,跳步查找等算法提高效率

3)具体的寻址过程:

条记录地址(定长):

   读写指针+ 记录长度:ptr + i * L.

条记录地址(变长):扫描或读取前面0〜I-1 条记录

条记录地址(变长)变长记录数据前用1 字节保存每条记录长度,顺序扫描,但不用把记录全扫描完

4)顺序结构记录按关键字排序,可按关键字检索

定长:结合折半查找算法等提高检索速度

变长:从第1 个记录开始顺序扫描直到扫描到要检索的关键字标识的记录(例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的基于文件名排序的目录检索

5. 索引文件:为了方便单个记录的随机存取,为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记录每项记录在文件的逻辑地址及记录长度;该索引表按关键字排序。

1)索引表内容:

索引号,长度,记录地址指针

2)检索效率

索引表本身即是个按记录键排序的定长顺序文件,所以能利用算法提高索引表检索速度

3)一个索引文件可以有多个索引表

      是什么意思?网网求方便为用户根据不同记录属性检索记录,为顺序文件建立多个索引表,每种能成为检索条件的域都配备一张索引表。

4)索引文件的优缺点

适用于变长记录,可提高检索速度,实现直接存取

索引表增加了存储开销

6. 索引顺序文件

一。既要方便,又要降低开销

湾本方式是最常见的一种逻辑文件形式。

  • 将顺序文件的所有记录分组
  • 还是建立索引表,但每个表项记录的的英文每组第1 条记录的键值和地址
  • 组内记录仍按顺序方式检索和使用。

ç检索一条记录的过程:

  • 先计算记录是在第几组,然后再检索索引确定组在哪里后,在组内顺序查找。

d。可利用多级索引,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

7. 直接文件

给定键值(如学号)不需顺序检索直接得到记录的物理地址

三,外存分配方式

1.目标:有效利用外存空间,提高文件访问速度

2. 常用三种方式:

  • 连续分配
  • 链接分配(不连续)
  • 索引分配

通常一个系统中仅采用一种方式

采用的磁盘分配方式决定了文件的物理结构

3. 连续分配

  • 为每一个文件分配一组相邻的盘块。
  • 逻辑文件中的记录顺序与存储器中文件占用盘块的顺序一致。

优点:顺序访问容易,读写速度快

 缺点:

  • 会产生外存碎片。可紧凑法弥补,但需要额外的空间,和内存紧凑相比更花时间。
  • 创建文件时要给出文件大小;存储空间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文件的动态增加和修改;

 适用于变化不大顺序访问的文件,在流行的UNIX系统中仍保留了连续文件结构。如对换区  

4. 链接分配

  • 可以为每一个文件分配一组不相邻的盘块。
  • 设置链接指针,将同属于一个文件的多个离散盘块链接成一个链表,这样形成的文件称为链接文件。会有链接成本。

优点:

  • 离散分配,消除外部碎片,提高利用率
  • 同时适用于文件的动态增长;修改容易

链接有两种形式:

一,隐式链接

  • 文件空间信息的目录项中没有链接数据;
  • 链接信息隐含记录在盘块数据中;
  • 每个盘块拿出若干字节,记录指向下一盘块号的指针。

问题:只能顺着盘块读取,可靠性低 

显式链接

  • 记录盘链接块的指针显示地记录为一张链接表
  • 所有已分配的盘块号都记录在其中,称文件分配表
  • 为了提高文件系统访问速度,FAT 一般常驻内存

2)FAT表的相关计算

MS-DOS文件分配结构为例:

  一个1.2M 的磁盘,盘块512B 大小;若文件系统采用FAT 格式,则FAT表大小如何?

表项个数   =盘块个数

  容量/ 盘块大小= 1.2 * 2 20 / 2 9 = 1.2 * 2 11

表项大小,决定于盘块数量编号需要的位数= 12位;

FAT表大小= 表项个数* 表项大小

     = 1.2 * 2 11 * 12位

     = 1.2 * 2 11 * 1.5B = 3.6KB

以半字节(0.5B = 4b )为基本单位表项需12 位(1.5B)

5. 索引分配

  • 系统运行时只涉及部分文件,FAT 表无需全部调入内存
  • 每个文件单独建索引表(物理盘块索引),记录所有分配给它的盘块号;
  • 建立文件时,便分配一定的外存空间用于存放文件盘块索引表信息;

一,单级索引分配

湾多级索引

  • 文件较大,存放索引表也需要多个盘块(索引盘块)。
  • 索引盘块亦需要按顺序管理起来

            若索引盘块数量较少用指针链接的方式即可;

            若索引盘块较多,需对索引盘块也采用索引方式管理,形成多级索引。

角混合组织索引(增量式索引组织方式)

一个索引结点定义为13 个地址项:iaddr 0 ~ iaddr 12 ),总的来说分为两种:直接地址,间接地址

  • iaddr 0 ~ iaddr 9 )存放直接地址,即存文件数据的盘块号;
  • iaddr 10 )存放单级索引的索引盘块号;
  • 剩余的用于文件较大时存放多级索引数据。
  • iaddr 11 )存放二级索引的主索引盘块号
  • iaddr 12 )存放三级索引的主索引盘块号

四,存储空间的管理

1. 为实现存储空间分配,系统需要:

  • 记住空闲存储空间使用情况;为空间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
  • 提供对存储空间分配,回收的操作手段。

2. 典型的管理方法:

  • 空闲表和空闲链表法
  • 位示图法
  • 成组链接法

3. 空闲表法和空闲链表法

1)空闲表法

一,数据结构

  • 系统为外存上的所有空闲区建立一张空闲表
  • 每个空闲区对应一个空闲表项
  • 将所有空闲区按其起始盘块号递增的次序排列。

湾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操作

  • 与内存的动态分配类似,同样可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循环首次适应算法等。
  • 回收主要解决对数据结构的数据修改。

2)空闲链表法

将所有空闲盘区拉成一条空闲链。

数据结构:链

根据构成链所用基本元素的不同,可把链表分成两种形式:

  • 空闲盘块链
  • 空闲盘区链

每个盘区上含有:

  指示下一空闲盘区的指针,本盘区大小等信息

  • 分配通常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回收盘区时,将回收区与相邻的空闲盘区相合并。

                   为提高检索速度,可以采用显式方法,为空闲盘区建立一张链表放在内存中

  • 分配,回收操作涉及的链式数据结构的处理方便

4 位示图法- 位示图

1)利用二进制的一位来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

  • 值为0 表示对应的盘块空闲,为1 表示已分配。有的系统则相反。
  • 磁盘上的所有盘块都有一个二进制位与之对应,这样由所有盘块所对应的位构成一个集合,称为位示图产品产品

2)盘块的分配与回收

根据位示图进行盘块分配:

  • 顺序扫描位示图找到。为0 的二进制位。
  • 将所找到的一个或一组二进制位,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盘块号。进行分配操作。

盘块号计算公式为:盘块号= 列总数*(i-1 + j;

(注意下标i j 1 开始)

  • 修改位示图。

根据位示图进行盘块回收:

  • 将回收盘块的盘块号转换成位示图中的行号和列号。转换公式为:i =(盘块号-1)div 列数+1 ; j =(盘块号-1)mod 列数+1

                    Div 求商,mod 取余,公式中的i j 都是从1开始的

  • 修改位示图。

5. 成组链接法 

1)中心思想:

  • 所有盘块按规定大小划分为组;
  • 组间建立链接;
  • 组内的盘块借助一个系统栈可快速处理,且支持离散分配回收。

 2)空闲盘块的组织 

一,空闲盘块号栈。

  • 用来存放当前可用的一组空闲盘块的盘块号(最多含100个号)
  • 栈中尚有的空闲盘块号数N.

链接

  • 每一组的第一个盘块记录下一组的盘块号,形成了一条链。
  • 总将链的第一组盘块总数和所有的盘块号,入记,作为当前可供分配的空闲盘块号

3)空闲盘块的分配与回收

一。分配盘块时,须调用分配过程来完成。

  • 先检查空闲盘块号栈是否上锁,如没有,便从栈顶取出一空闲盘块号,将与之对应的盘块分配给用户,然后将栈顶指针下移一格。
  • 若该盘块号已是栈底,即S.free(0),到达当前栈中最后一个可供分配的盘块号。
  • 读取该盘块号所对应的盘块中的信息:下一即组可用的盘块号入栈。
  • 原栈底盘块分配出去。修改栈中的空闲盘块数。

湾回收

  • 回收盘块号记入栈顶,空闲数Ñ加1
  • Ñ达到100时,若再回收一块,则将该100条信息填写入新回收块。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ml11111/article/details/8457116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