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玉雕说蝉

    蝉,是玉器的常见题材之一。据考证,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早年的蝉,因其蜕壳变化的特殊性而被古人所看重,并以此赋予了它脱胎换骨、复活再生的神秘寓意。其后,人们又因蝉栖于高枝、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的特点引申出了更多的寓意,将蝉视为清高、廉洁的代名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古代玉蝉按用途分为唅蝉、佩蝉、冠蝉三种。唅蝉,即含在口中随葬的玉蝉,一般刀工简单,无穿眼;佩蝉则是用来当作佩饰的玉蝉,顶部有眼,以便于佩戴;冠蝉就是镶嵌在帽子上的饰物,也无穿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历代文人墨客,对于蝉都有着别样的情愫,《唐诗三百首》中就有不少关于蝉的诗句,其中不乏寄情佳作。初唐虞世南的《蝉》就是较具代表性的一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唐虞世南诗《蝉》中,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句,认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由于蝉身居高树之上,而并不是凭藉秋风。言外之意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此件作品即取意于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赋予了蝉更多的含义。例如在腰间佩挂玉蝉,谐音“腰缠(蝉)万贯”;佩挂在脖子上的则名为“一鸣惊人”;伏卧在树叶上的玉蝉,又寓意“金枝(谐‘知了’音)玉叶”或“守住大业(叶)”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古到今,在中国的各类工艺品里,蝉的身影时时可见,其中更不乏精品之作。有人为此戏谑的说,真蝉聒噪,假蝉却令人神往,在这一点上,蝉还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附:虞世南《蝉》全诗: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749718/article/details/84560087